【摘要】體育是所有階段學生都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心理狀態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闡述了體育教育是各個高校不能缺少的部分,體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改變學生的性格和人際交往的模式。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追求的東西變化的越來越大,心理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對此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來根據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學校;體育教育;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大學生正處于學校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從許多大學生的基本表現來看比較輕松,但實則壓力重重,其不僅要加強學習,面對各種考試、畢業答辯等校內任務,同時還要選擇自身未來發展道路,而且許多大學生為此可謂“抓耳撓腮”,難以下定決心。因此,當下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在巨大壓力的影響下容易給其心理產生嚴重影響,這也是許多大學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自立能力的重要隱患原因。
當代大學生為什么會受影響,1、家庭教育的影響。一部分大學生心理上還是比較幼稚的,家長可能把他們保護的很好,這就使他們在抗挫折和抗壓能力上缺陷還是存在的,比較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擾,一遇到困難就想著去逃避,和同學相處的太差,這些都是心理處于亞健康的表現。2、社會現實的影響。現在這個社會同學們的攀比心太重,甚至會因為攀比打架斗毆、自殺等惡性事件,這些都影響著學生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所以,學校特別要注意要給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
二、通過體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穩定學生情緒
對于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怎么樣可以改善呢?體育鍛煉使一種發泄情緒的好辦法,當代大學生容易沖動,而且學生們正處于青年階段,脾氣比較暴躁,若是在出現不良情緒時加強體育鍛煉,將體育鍛煉作為發泄口,便可有效改善這一問題;通過體育鍛煉來發現學生的不良情緒后,然后及時進行心理上的開導,讓同學能夠健康的發展。
(二)品質和性格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意志特征的發展
為了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運動中,跑步是非常磨煉人耐力的一種運動。體育老師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運動,來磨練一下同學們的意志,比如1500米的中長跑或者150米的短跑。
(三)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群體。在這樣一個小型的社會群體中,所參加的每一個比賽或者是團體性的項目都可以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那么教師就可以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加學生的適應能力,還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這對學生們緩解心理壓力,看到畢業后工作的曙光有積極意義。
三、通過體育教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體育運動自身特點,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在每個學校中,都會有性格孤僻或者是內心膽怯的同學,還有就是性格沖動、急躁的同學。那么對于這樣的同學,老師可以通過他們的性格來選擇體育運動,每一項運動他都有自身的特點。對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同學,可以參加籃球、拔河這樣的團隊型活動,這樣可以促進性格孤僻的同學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培養同學間的團隊精神。對于那些內心膽怯的同學,可以選擇游泳之類的活動參加,在不斷的游泳鍛煉中可以逐步克服內心對水的恐懼,如此便可感受心理狀態由壞到好的變化。最后對于性格比較沖動的那些同學,可以選擇像書法這樣藝術類的課,在寫書法的過程中,可以增強自己的自控能力。
(二)提高體育課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要充分發揮體育課的實踐性的作用。在現在對于那些大學生的信息調查中發現,如果想要同學與老師之間認知程度加深,就必須讓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增加。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在群體中的身體鍛煉活動,讓學生自己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掌握相應的運動技巧,讓同學學會關心、照顧、尊重、理解別人。這樣既能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可讓學生們加強對體育鍛煉項目的認知深度,并逐步加深對體育的學習與熱愛。
(三)樹立體育教師身心健康的新形象
一個教師如果想要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就必須把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上去。都說“教師是學生可資效仿的榜樣”,教師不僅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還要定期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不要讓學生有壓力,讓學生在學校里健康成長。一個教師需要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常,才不會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良好的運動習慣是不能缺少的,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調節自己的情緒,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結語:體育運動不僅能增強人的體質,又能矯正人的心理缺陷。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改變人際交往的圈子。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體,對促進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但是據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大學生并無良好心理素質,缺乏自信心,本文中筆者分析了體育鍛煉對學生們心理狀態的影響,同時也在文中闡述了如何通過體育鍛煉來加強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希望教師不能只關注同學的體育鍛煉,還要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要勞逸結合,適當的開展心理課程。
參考文獻:
[1]陳啟湖,龔國榮.大學體育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機制研究[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4(04).
[2]王霏.大學體育教育對大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作用[J].現代交際.2015(12).
[3]李振中.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體育教育創新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35).
[4]莫冬麗,鄭建宙.淺談中國特色大學體育教育[J].當代體育科技.2019(36).
[5]喬銘,李曉汝.大學體育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福建茶葉.2020(04).
[6]李兵輝.談大學體育教育對體育產業經濟的影響[J].才智.2020(13).
[7]劉悅.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9(18).
作者簡介:張冰妹,女,1977年1月,漢族,碩士研究生,沈陽,副教授,運動健康及體育教育,中共黨員。
(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