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初中語文課程中,讀寫結合教學方式能有機結合閱讀與寫作,可將兩者優勢作用充分發揮,推進學生閱讀水平與寫作技能的穩步提升。同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更好地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本文從核心素養培養角度出發,闡述了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并探討了具體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11
初中語文中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能夠指導學生同步展開閱讀與寫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閱讀和寫作實際情況為根據,遵循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傳統文化,拓展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語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入讀寫結合教學方式并滲透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效率及能力的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讀寫結合教學能指點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閱讀時累積的知識,同時通過寫作將他們閱讀的興趣激發,在優化學習效率與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二、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1.發揮自主性,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由于各個學生有著不同的自主性,所以教師面對學生間的差別時需要認真、公平的對待,通過適當的指點,幫助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如在《出師表》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個別學生語文功底不夠扎實,在理解這篇古文時有一定難度。此時,教師可引領學生感悟“報先帝、忠陛下”的情感內涵,同時引入分組教學的方式,要求學生兩兩自由組合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描述這篇文章含義,并翻譯為現代文。兩個人之間通過交流溝通,汲取對方的獨特之處并指出錯誤,能使他們對文章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2.注重素材積累,閱讀寫作共同進步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關注學生素材的積累,傳授素材積累的技巧、要點等,并引領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展開素材積累。
如在《壺口瀑布》一課的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與壺口瀑布相關的視頻,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精神。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提前做好一個筆記本的準備,正式教學時引領學生將文章通讀一遍后再獨自展開閱讀,并在閱讀時將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或片段記錄在筆記本上。當學生閱讀結束并做好摘抄后,教師可邀請幾名學生分享自己記錄的片段并講明記錄該片段的理由,同時予以適當的鼓勵、表揚。
3.運用仿寫教學,提高構思與寫作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詞匯知識積累、寫作技巧已有一定的量,然而獨立寫作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指點學生嘗試仿寫,通過仿寫促進學生構思文章框架及描寫能力的培養。
如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教師首先可為學生介紹冬至、元旦及春節等有關冬天的傳統節日,使學生對冬天產生初步理解。隨后,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將涉及使用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找出來,隨后擬定“**的春天”一類的主題,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總體構架與寫作方式獨自展開仿寫練習,此時學生有了參照的寫作模板,通過獨立寫作能加深他們對框架構思的理解,并提高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且有利于文化素養及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教師應在遵循核心素養理念的基礎上,創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郁新蘭《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當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25期。
[2] 經鑫《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探索》,《基礎教育論壇》201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