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靚
摘要:安全生產是保障企業平穩經營,社會長治久安的必要措施。通過國家多年來政策的頒布和實際工作的開展,安全生產已向良性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诖耍疚膶Π踩a監管工作的一些問題進行剖析,并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安全生產;企業監管;安全生產法
一、安全生產的概念及趨勢
總的來說,安全生產就是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管理職能來監督管理生產工作在一定的秩序及條件下合法依規進行,起到消除安全隱患及防范生產危險的作用。安全生產可以使企業經營得到良性發展,使自然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使生產設備減少損失,使生產工人免遭生命危險,所以說安全生產的核心就是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轉、物料的安全儲用、人的安全作業和管理的安全閉環。
由此可見,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企業是首當其沖的責任主體。只有企業做到使用本質安全型設備,合法合規儲存和使用生產物料,開展好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和技術交底,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實每日安全巡查制度,真正做到定人定崗定責,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也就會隨之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內社會總體安全生產事故的總量及死亡人數均呈下降趨勢,這得益于國家對于安全管理的重視及相應政策的頒布和施行。尤其是每年安全檢查數量的增長,安全生產達標企業及主體責任落實率的穩步提升,這都使事故的總量和死亡人數一再降低。因此,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概率應該是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增長成正比的。
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企業是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點的主體。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二章內容,企業法人、安全管理人和從業人員都有相應的安全生產責任和義務,企業工會等組織也有相應的責任和權限[1]。但是目前,除三大行業企業外,工業企業尤其是木材加工企業、汽修企業、公立私立學校等主體責任不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明確或流于形式。大量企業安全負責人或管理員沒有持證上崗。
(二)缺乏安全生產監督執法會商研判機制
一些省市的“安委辦”作為虛設機構,往往不能直接插手到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級。監管部門監管能力和監管效率不高,因此,政府的安全生產法規執行效能還是不高。今后,主管部門需要配備幾十個城管執法干部,勢必要直接進入企業。這樣很容易形成執法頻次過高、執法方向不統一等情況。會造成一定的企業迎檢負擔。
(三)各管理部門未能有效劃定權責
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九條第3款中規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2]。一般來說,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就是“應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其相關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由市安委會制定,并由市委市政府發布。
可是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這些部門沒有明確專門的安全監管科室、沒有明確專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干部,甚至有些部門負責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人員都不是在編公職人員。各部門監管力度不一,工作層級模糊,甚至相互推諉。即使有干部監管,安全生產業務能力也極其有限,對于現場隱患的判定、隱患整改的指導、違法違規的行為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
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根據相關法律制度規定,梳理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權責
在中央頒布的《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中,對安全生產的各個方面要落實“三個納入”與“三項制度”。三個納入方面,一是指要將各地方領導如何有效落實安全生產的情況與措施,納入到政府管理體系的監管范圍內,使之一并進行監督;二是指在每一季度、年度的各項考核工作中,重點納入安全生產責任情況的考核內容,尤其要將具體的安全生產工作定期匯報上級單位,由此形成考評報告,成為最終考核結果中的重要組成;三是指干部評優評級與選拔工作中,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將納入考察內容,成為推薦評選的一項標準。另一方面,“三項制度”分為公開制度、考核制度、巡查制度?!肮_”是要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對考核的結果進行公開公布;“考核”是指將各級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總結與評價,通過最終評定結果與干部評價進行掛鉤;“巡查”則是要嚴格按照相應規章制度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巡視與檢查。
對此,依照《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中的要求,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委、市政法委、市司法局和市應急管理局,針對部分單位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監督次數不夠,企業存在隱患數量較多,懲戒力度不夠等問題,向紀律部門建議約談或者誡勉談話。另一方面,還可以推動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職務升遷中,考察安全生產工作成績,并聯合黨委一級增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權威性。
(二)建立行政執法會商制度,并保證會商工作常態化
根據工作職責和行業主管部門與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關系,筆者建議建立市一級的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會商工作制度,完善部門之間、部門和支隊之間、政企之間、各鎮區域之間的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協調聯動機制,深化各級各部門交流合作。會商制度的主要任務應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二是一般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執法懲戒會商機制,完善部門之間、部門和支隊之間、政企之間、各鎮區域之間的聯合檢查、聯合懲戒協調聯動機制;三是銜接部門或各領域安全生產技術力量以及專項應急預案;四是共享全市安全生產專家信息;五是溝通交流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研究提出加強安全生產執法工作的措施建議;六是開展全市年度安全生產形式分析和評估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自國家頒布相應政策以來成效頗豐,但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及權責劃分不清等問題還在制約著工作的高效開展。因此,筆者建議從梳理部門權責,建立行政執法會商制度兩方面入手,全面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付瑞平,徐文標,潘燕燕.如何提升安全生產監管能力水平?——浙江省湖州市應急管理系統干部職工如是說[J].中國應急管理,2021(04):34-37.
[2]郝桐. 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 智慧監管平臺出實招[N]. 中國建設報,2021-02-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