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方法:從2020.01-2021.01這一年中,將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選9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數字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其中有對照組,患者共48例,以常規護理為主,以及另外的觀察組患者,同樣48例實施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的情況展開分析。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相比對照組患者明顯要優,(P<0.05)。結論:對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心理護理;護理體會
心血管疾病作為老年群體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發病急且病情重的特點,且致殘率及致死率極高。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機能退化,身體的各項機能失衡,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加之當代的老年人其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以患病后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情緒,乃至睡眠障礙,而影響患者的病情康復。所以臨床上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對緩解患者的一些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樂觀積極的治療心態【1】。基于此,本文從2020.01-2021.01這一年中,將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選9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展開調查,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20.01-2021.01這一年中,將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選9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數字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其中有對照組,患者共48例,以常規護理為主,有男患者與女患者各24例,年齡在60歲-84歲,平均(66.28±2.63)歲;以及另外的觀察組患者,同樣48例實施心理護理,其中男患者:女患者為25:23(例),年齡在61歲-83歲,平均(71.24±3.0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診斷標準,且年齡≥60歲,已經排除患有其他嚴重器官、系統及組織疾病、精神障礙疾病等患者。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的基本資料,無顯著的差異,可以比較(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以常規護理為主,主要對患者進行正確用藥的指導,飲食的敢于及預防感染等基礎措施。
1.2.2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內容為:①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多多與患者接觸,建立和諧、信任的護患關系,以便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患者的心理情緒加以疏導與安撫,給予患者精神的支持,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營造出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并適當播放輕音樂去舒緩患者的身心,放松其精神。③護理人員要積極聆聽患者的主訴,并加以回應,能夠提出解決的方法,或者加強對患者的鼓勵,講述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去排解患者內心的疑惑與焦慮。④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對其進行疾病的健康宣教,包括治療、預防措施,以及飲食禁忌等,并且聯合患者家屬展開心理干預,多與患者聊天、針對患者喜好做一些其喜歡的事情【2】。
1.3觀察指標
以SDS和SAS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抑郁狀態、焦慮狀態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
1.4統計學分析
根據SPSS20.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記錄與處理,對比組間的計量以t進行檢驗,統計學意義差異標準p<0.05。
2.結果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相比對照組患者明顯要優,(P<0.05);如下表所示具體數據。
2.討論
由于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影響其心血管疾病恢復的有效指標,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還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尤其是老年患者來說,其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慌等消極心理,而導致患者的預后效果不理想。
因此臨床上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的心理現狀加以疏導,不斷幫助患者緩解負性的心理情緒,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促使患者能夠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以此來給予患者足夠的心理與精神支持,以便患者更加主動配合臨床的治療與護理工作,從而這對患者的疾病恢復具有很大的幫助,確保患者的生存質量得以有效的保障【3】。基于此,為了進一步證明其護理效果,本文從2020.01-2021.01這一年中,將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選9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數字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其中有對照組,患者共48例,以常規護理為主,以及另外的觀察組患者,同樣48例實施心理護理展開調查。以研究數據統計: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為(27.17±2.66)分、(26.19±3.19)分,相比對照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為(35.51±3.69)分、(31.51±3.62)分明顯要優,(P<0.05)。由此可見,對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可有效引導患者的積極心理狀態,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其臨床推廣及應用極高。
參考文獻:
[1]付立榮, 張淑麗. 老年心血管患者心理護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 養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46):146.
[2]王立敏, 菅偉. 心理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意義[J]. 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9, 6(27).
[3]荊萃. 心理護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滿意度的影響[J]. 河南醫學研究, 2019, 28(06):1123-1124.
(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