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宸
摘要:近年來,農業企業利用生物資產進行舞弊的事件頻發,對生物資產的審計也日趨成為工作的重點。本文以獐子島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從審計人員的角度出發,結合相關審計理論,研究在實施生物資產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的相關審計風險。對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審計風險進行識別和控制,探討生物資產審計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措施,助力針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打擊日趨嚴重的財務舞弊行為。
關鍵詞:獐子島事件;生物資產;審計風險識別與控制
1.引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狀況對于我國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生物資產作為農業企業重要的經濟命脈,對生物資產的審計也理應成為農業公司審計工作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但是,生物資產作為農業企業中占比極高的流動資產,深刻影響著農業企業發展,但由于生物資產有品種繁多、生長周期、易受環境和市場影響等特殊性質,難以進行可靠的計量和有效的審計監盤程序。近年來利用生物資產進行財務報表造假、審計失范的事件層出不窮,我國生物資產方面的審計工作存在重大問題,如審計準則中缺乏對生物資產有效盤點的審計規范。工作難點突出,相關理論研究亟待完善。
2.“黑天鵝”事件
2014年10月, 樟子島集團稱受到海洋冷水團溫度影響,存貨一百多萬畝扇貝死亡,將修正本年前三季度報告,將預期凈利潤7000多萬元改為負80000萬元,存貨價值也相應降低10億元左右。2018年風波再起,樟子島公司對外發布報告,宣稱受降水減少的影響,130多萬畝海底的扇貝存貨數量異常。隨后將預計盈利修正為負6億多元,引起業界嘩然。隨后DC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內部控制發表否定意見,對其17年財務報表出具保留意見。2019年7月,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開出行政處罰,因涉嫌財務造假、虛假記載、未及時披露信息等,發布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3.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審計風險識別
3.1重大錯報風險
財務報表層次上看:(1)經營能力。從2014年至2017年,獐子島公司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且不斷上升,流動負債總額高于流動資產總額,凈收益率遠遠低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種種跡象表明獐子島公司的償債能力不足,財務風險較高,盈利能力有巨大缺陷。(2)外部壓力。2014 年黑天鵝事件后,獐子島公司凈利潤驟降且持續低迷,次年,深交所對獐子島股票交易實施帶帽,面對市場壓力,公司管理層更容易進行財務報表造假。(3)監管環境。群眾實名舉報后,獐子島公司受到了監管部門的介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公司在內控和管理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認定層次上看:(1)固有風險。生物資產具有易受環境影響、生長周期性,再加之只能采用抽樣調查法,固定風險很大。(2)控制風險。獐子島公司高管離職事件頻發,在日常生產環節缺少獨立的監理機構。公司內部也存在私下交易行為,信息披露不合規,公司控制風險較高。
3.2檢查風險
(1)計劃階段。審計人員缺少生物資產專業知識,對于生物資產的數量、質量難以把握。在第三方上,獐子島公司聘請了外部專家,但其意見獨立性并不能保證。我們一般認為,簽審年審報告的注冊會計師最多執行五年,但獐子島公司存在聘用同一注冊會計師八年的情況。(2)實施階段。符合性測試上,獐子島公司與證監會持不同意見:后者認為其內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但前者卻認為未發現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分析,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過度相信獐子島公司資料。實質性測試上,獐子島公司確定抽查海域和盤點程序,存貨盤點程序僅僅持續了三天,覆蓋不到2%的海域,加之天氣因素的影響,監盤過程存在較大風險。(3)完成階段。當前審計行業缺乏對農業公司生物資產審計的準則,在審計執行過程中缺乏規范。審計人員對獐子島公司生物資產的審計證據及事項判斷有誤,審計報告缺乏公允性。
4.獐子島生物資產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4.1審計主體建議
(1)保持職業謹慎,強化風險意識。承接獐子島審計業務前,審計人員應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了解獐子島公司的經營環境和財務狀況,結合自身能力,判斷其重大錯報風險水平,不能接受審計風險過高或超過自身控制能力的審計項目(2)調整審計計劃,提高專業能力。當前,審計內容不斷擴展,范圍不斷延申,審計人員必須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并不斷修正審計計劃,必要時還應該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3)必要情況下開具非標準意見報告。若審計工作受到不正當限制或審計證據表明財務報表有重大錯報風險,會計師事務所應該考慮放棄審計工作合同,或出具非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降低錯報風險。
4.2審計客體措施
(1)加強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應當明確內部控制目標,制定相應的控制流程和措施,完善控制標準,加強對獐子島公司內控環節和內控制度建設的監督。(2)重視生物資產監盤。生物資產的真實存在,和生物資產的數量、質量是審計人員首先應當確認的,審計人員也應依托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衡量標準,對生物資產成本進行可靠計量。
4.3審計環境分析
(1)完善生物資產信息披露。對于農業企業的生物資產,我國相關規定并不完善,會計準則存在不足,證監會對其披露并沒有硬性要求。因此必須強制要求相關會計信息披露,必須完善農業企業信息披露的細則,根據不同的生物資產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 (2)加強信息披露的監督。對于信息披露準則的實施過程,有關部門應該實時把控,同時加強同業監管、社會監管,降低審計風險。(3)加大違規披露處罰力度。目前,我國生物資產信息披露違規的處罰力度并不高,對于通過偽造或逃避信息披露違法獲得巨額利潤的企業而言,違法成本過小。我們必須要加大違規信息披露的處罰力度,對于違法違規的農業上市公司企業處以大額罰款的同時,對其管理層實施連帶刑事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促使其合法合規的進行信息披露。
參考文獻:
[1]羅銀舫.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及其應用分析[J].財會通訊,2011,(10):35-37.
[2]袁建華,劉娜.農業上市公司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研究[J]商業會計,2018,(09);:51-54.
[3]張乾.生物資產確認條件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