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欣
摘要:近年來,在整體經濟環境下行及監管強度不斷加大的多重壓力下,信托公司正在不斷加快轉型步伐,受政策支持、需求啟動、技術升級的三期疊加正面影響,被賦予巨大增長潛力的消費金融業務,自然成為了各家信托公司搶灘登陸的重要業務方向。然而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既存在機遇,也需迎接挑戰。本文簡述信托公司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幾種主要模式,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信托公司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可能面對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關鍵詞:消費金融;信托公司;風險管理
消費金融業務,是指由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及互聯網公司等機構向消費者提供小額資金,用于滿足消費需求的信貸模式,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貸款期限短、服務方式靈活、流程簡便等特點。
目前市場上參與消費金融業務的既包括持牌金融機構,也包括非持牌金融機構。按照各方在整個業務鏈條中的功能不同,又可劃分為資產提供方、資金提供方、數據服務方以及第三方服務方。作為主要的資金提供方之一,信托公司在消費金融業務領域占據的地位舉足輕重,截至2019年上半年,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信托公司已超過40家,中國信托業協會的調研數據顯示,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末,整個信托行業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余額大致為5226.39億元。
一、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
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特征及在整個業務鏈條中扮演的角色,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一)助貸參與模式
助貸參與模式是指信托公司通過與助貸平臺合作,直接與個人用戶簽訂合同提供貸款的消費金融業務。在此模式下,信托公司作為資金提供方通過發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募集資金,助貸平臺作為中介服務機構,將其平臺上具有貸款需求的用戶推薦給信托公司,并協助信托公司完成包括但不限于資格審查、還款提醒、逾期催收等在內的全流程管理工作。
為控制風險,信托公司以助貸模式開展消費金融業務,一般會要求助貸平臺提供增信措施,通常采取的方式為要求助貸平臺認購劣后級信托份額,并承擔回購、擔保、差額補足等義務,或引入擔保公司、保險公司以保證到期回款。
(二)聯合貸款模式
聯合貸款模式是指由信托公司與消費金融合作方共同向個人用戶提供貸款的消費金融業務。在此模式下,信托公司與消費金融合作方事先約定貸款比例,消費金融合作方作為“主貸人”,信托公司作為“聯合貸款人”。具體操作方式為先由信托公司(聯合貸款人)直接向消費金融合作方放款,再由消費金融合作方(主貸人)合并雙方資金向個人用戶提供貸款,同時整個貸款流程中的貸后管理及催收工作亦由消費金融合作方(主貸人)負責。
采用該等模式展業,信托公司關注的重點是消費金融合作方的主體資質與還款能力,因此合作方以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主,亦有個別信托公司與頭部小額貸款公司以此模式開展合作。而信托公司的風險控制措施也以合作方認購劣后級信托份額、應收賬款質押、引入融資擔保等方式為主。2019年聯合貸款模式的消費金融業務取得了飛速發展,但由于目前監管態度不甚明朗,存在合規層面的不確定性。
(三)資產證券化模式
資產證券化模式是指以消費金融應收賬款、未來可預期現金流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或資產支持票據的業務。在此模式下,基礎資產主要包括銀行零售信貸及信用卡業務資產、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資產、小額貸款公司資產、互聯網金融公司資產等。其中商業銀行與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主要通過銀行間市場交易,小額貸款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主要通過交易所市場交易。
采用該等模式展業,信托公司對入池資產的審核要求比較嚴格,主要關注不良率、是否有清晰的貸款用途等,并通常會采取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流程較為規范,監管體系非常清晰,對于盤活存量消費金融資產具有重要意義。
(四)財產權信托模式
財產權信托模式是指借助財產權信托將消費金融的底層資產結構化,并在場外進行交易的消費金融業務。常見操作方式分為兩步,首先,由信托公司設立單一資金信托,由過橋方作為委托人提供資金向借款人發放貸款,形成基礎資產;其次,再由信托公司設立財產權信托受讓前述信托受益權,資金方為募集端的合格投資者。
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是解決了先募集后形成資產的效率低下及資金閑置問題。另外,形成資產以后能夠比較清晰的測算出資產的現金流情況,再加上信用保證保險能夠鎖定現金流,從而可以分檔募集不同期限的資金。
二、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
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主要面臨的風險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合規風險、二是欺詐風險、三是提前償付風險、四是助貸違約風險、五是資金挪用風險,根據不同風險的特性,應分別采取不同措施進行風險控制。
(一)合規風險
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可能面臨的合規風險體現形式及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利率風險。按照目前法律的有效規定,消費金融業務的年化利率紅線是IRR36%,而隨著監管不斷強化,這一指標也逐漸向IRR24%趨近,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36%紅線,是指包含了其他費用在內的綜合貸款成本而非名義貸款成本,這就需要信托公司注意盡職調查貸款平臺端的實際收費情況,避免因存在體外收費致使綜合利率超過紅線的情形發生。
第二,線下催收風險。消費金融業務在進行線下催收時,可能因涉及暴力催收而面臨合規風險,甚至涉黑法律風險。這就需要信托公司從事前和事中兩個維度進行該等風險的控制,首先,在業務落地前的盡職調查階段,信托公司應充分掌握合作方的催收模式,合作方采用自催方式進行催收的,需要盡調合作機構的催收制度、催收標準話術、催收激勵政策等;采用外包方式進行催收的,需要了解合作機構選擇外包催收機構的資質、數量及歷史合作名單。其次,在業務運行過程中,信托公司需要時刻關注合作方及其外包催收機構的輿情,并建立監督抽查機制,包括催收材料抽查、催收標準落實情況抽查等。
第三,校園貸風險。教育部、銀監會及人力資源部此前曾聯合印發文件,明確要求禁止任何網絡貸款機構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了避免觸碰這一政策紅線,信托公司可將風控引擎進件邏輯設置為22歲以上,還可以通過調取學信網數據作為輔助進行判斷。
(二)欺詐風險
信托公司參與消費金融業務可能面臨的欺詐風險主要包括借款人資料偽造風險、身份冒用風險以及團伙騙貸風險等,可以采取的風險控制手段包括:
第一,針對借款人偽造虛假身份問題,可以綜合運用各種身份驗證數據進行識別,比如利用身份證兩要素(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三要素(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以及通訊運營商三要素(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數據實施校驗,并結合人臉識別技術鎖定借款人的真實身份。
第二,針對借款人提供虛假信息問題,可以采用定位數據進行住址信息及工作單位信息的核查、利用銀聯數據進行收入信息核查等方式多維度校驗,還可以利用央行征信體系外的數據系統進行補充,降低欺詐風險。
第三,針對歷史欺詐問題,可借助數據服務商的黑名單庫查詢借款人是否為被執行人或存在任何可能對還款目標產生影響的負面信息。
第四,針對團伙騙貸問題,可通過關系數據校驗,發現借款人之間在定位信息、緊急聯系人、通話記錄等方面是否存在關聯性,以發現其中的矛盾點和可疑點,從而預防團伙欺詐事件的發生。
(三)提前償付風險
大量底層借款人提前償付會造成生息資產不足以及資金閑置風險,都會對資金收益產生影響。因此信托公司在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前應對提前償付風險進行預估及預警,在業務后期管理過程中也應適時對早償率進行監控,一旦早償率觸及預警線,就應該及時進行攤還或者替換資產。
(四)助貸違約風險
助貸參與模式下的消費金融業務存在各種因助貸機構違約帶來的風險。為了控制此類風險,需要信托公司完善自身的資產管理能力,預設資產服務機構一旦出現違規行為時的應急處置方案,比如更換扣款或催收客服等。
(五)資金挪用風險
如果信托公司以受托支付方式發放貸款,就存在貸款資金被資產服務機構或其服務的渠道方挪用的風險,這種風險發生后,如果資產服務機構或其服務的渠道方資金鏈斷裂,就會造成借款人不但無法獲得后續服務,還需要承擔本息償還壓力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信托公司在開展業務前期,必須針對資產服務機構或其服務的渠道方進行詳實的盡職調查,篩選優質合作方,盡可能降低挪用風險。
三、結論
伴隨著行業監管體系的成熟,各類金融機構參與消費金融業務的模式、定位與路徑逐漸清晰,形成了日趨穩定的市場格局。信托公司參與此類業務時應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模式創新及同業合作,同時不斷完善消費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下沉到業務的各個環節管理風險敞口,優化風控模型,盡快推進此類業務成為可提供穩定利潤來源的核心業務板塊,助力信托公司整體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