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上市,然而近些年來,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事件屢禁不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造成了惡劣的負面影響。僅在2016年,就有十多家上市公司因不同程度財務造假而收到了證監會發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7年3月11日,九好集團再一次收到了證監會的處罰公告,證監會此舉正式宣告了九號集團借殼上市的財務造假案以失敗告終本文對九號集團財務造假進行研究分析,從九號集團的造假動機和造假手段出發,深入研究其造假特點,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九好集團
1.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上市,然而近些年來,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事件屢禁不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社會安定造成了惡劣的負面影響。
財務舞弊這一理論最早是由國外學者提出的,他將企業財務造假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存在發生財務造假的壓力、借口以及機會。還有一些學者則認為,防范企業財務造假需從教育、企業、執法監管等層面來著手。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因此對財務造假的研究相對于國外而言落后較大,國內對財務造假的研究處于初級階段。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事件屢禁不止,對廣大股民造成了巨額損失的同時,也對社會的誠信建設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影響。因此,針對企業財務造假的研究現已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完善會計制度勢在必行。[1]
本文選擇九好集團財務造假這一事件作為案例,從造假手法上進行研究分析,并針對這類手法提出有效合理的防范措施。本文內容包括九好集團財務造假的基本介紹、造假動機以及防治措施等。
2.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手段分析
2.1九好集團財務造假的手段簡介
2.1.1虛增服務費收入
2013至2015間,九好集團通過虛構業務,改變業務性質等多種方式虛增服務費收入總計264,897,668.7元,其中2013年虛增服務費收入17,269,096.11元,2014年虛增服務費收入87,556,646.91元,2015年虛增服務費收入160,071,925.68元。
九好集團財務記錄,這幾年該公司經手了3000多單業務,面向上萬客戶。但這其中,有125家供應商承認與九好集團無真實業務或是資金往來,并無真實的業務背景。九好集團通過這些供應商三年來虛增了大量的服務費收入。在與供應商對應的客戶核實后,84家供應商對應的46家客戶確認與九好集團賬戶上顯示的供應商無業務往來,或是雙方的業務往來與九好集團無關。[2]
2.1.2虛增收入
九好集團利用與商業往來公司的賬目進行財務造假,虛增貿易收入。例如:有一家公司向九好集團購買貨品,盡管這家公司在貨物到達前就向九好集團提出了退貨,且受到了九好集團的同意并收到了全額退款。但在當年九號集團的財務報表上仍有這筆貨款的應收賬款,金額有57萬之多。如此虛增收入的造假手法,在九好集團虛假的報表中比比皆是。
2.1.3虛增銀行存款
虛增銀行存款也是九好集團的財務造假手段之一。九好集團的銀行存款項目中有著高達3億的巨額存款,這些虛增的銀行存款,均是九號集團向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等。九好集團在獲得相關票據后,將這些票據抵押并貼現,再將貼現的金額存入銀行,如此一來,九好集團的銀行存款賬面余額就被虛增。
2.2九好集團財務造假特點總結
2.2.1造假受到公司管理層的認同
在本案例中,九好集團的董事長認同造假這一行為,以便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董事長的振臂一呼牽扯到的是一眾高管的利益,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其他高管均對此表示贊成。
2.2.2財務造假所需時間較長
九好集團的財務造假是經過高管決策的行為,具有組織性和計劃性,整個造假計劃的完成需要付出很多時間。整個事件從2013年開始籌劃,持續了三年的時間。
2.2.3造假手段專業
九好集團的造假手段相當專業,在整個集團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其間的各類交易真假交參,虛增的營業收入被一一分散,這便給造假案的偵察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
3.九好集團財務造假動機
九好集團的財務造假的動機有很多,但大致而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是由于集團內部財務人員從業道德素質的缺失以及集團內部管理監控機構設置的不到位,外部因素則主要是由于資本市場的巨額資金誘惑以及外部市場監督的不健全。
3.1財務人員道德誠信的缺失
企業發生財務造假,財務人員有著不可逃脫的責任。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在巨額利益面前,應有著拒絕誘惑的操守,而不是與這些骯臟的利益且歌且舞,同流合污。
3.2企業內部管理監控的不到位
九號集團高層一致認同采取財務造假這一行為也反映了內部管理的問題,企業的內部管理需要相互制衡,一般情況下,這一要求通過董事會、股東以及監事會等來滿足。顯然九好集團的內部管理監控結構滿足不了這一要求,以至于高層將財務造假這一事件進行至此。
3.3資本市場的誘惑
上市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最佳途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通過上市來接解決企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來達到不斷融資獲益的目的。上市的好處并非只此一點,企業上市后會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上市并非易事,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才可以。許多企業無法達到這些硬指標,但又垂涎資本市場,便動了歪心思,選擇財務造假來達到這些硬性要求。
3.4外部監管不到位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的設立也不健全,對待一連串的監管問題仍不成熟。基于此種外部環境,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之下,許多企業不是鉆了政策的空子,就是鋌而走險選擇財務造假這條不歸路。
4.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案帶來的啟示
4.1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系統
九好集團的造假過程暴露出了集團內部管理的失衡,往大了講,這也反映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管理系統并不健全,完善內部管理系統現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內部管理的失衡就是權力分配的失衡,也暴露出了企業內部監控系統的問題。企業內部必須明確董事會、股東會以及監事會的權力分配,同時還要保證董事會與其他組織之間的獨立性,這樣才能保證董事會以客觀理性的視角來對公司發展做出合理的決策。于此同時,我們還要保證作為內部監控機構的盡職盡責。企業還應重視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規范公司財務人員的工作行為,并定期公布內審結果,及時發現問題,若有財務人員違反公司章程以及法律法規,應及時開除。[3]
4.2加大對造假案件的處罰力度
為什么明知企業財務造假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卻還是那么多企業前仆后繼?歸根結底的原因不過為了一個“利”字。企業財務造假能帶來的收益實在太過于豐厚,而現行的法律法規能對財務造假做出的處罰相比于企業財務造假帶來的利潤實屬微不足道。僅以2016年的數據來看,大部分財務造假的公司受到的處罰不過百萬,這與其鋌而走險帶來的豐厚利潤相比,實屬微不足道。一眾事實數據也表明:處罰力度過小,對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難以管制約束。只有當證監會開出的罰單金額大于財務造假帶來的收益時,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才能受到約束。不僅在罰金上要加磅,對進行財務造假的財務人員也應重拳出擊。如此一來,財務造假的成本提升后,方可對企圖財務造假的企業與機構產生威懾。
4.3加強外部監管,完善相關法規
有關財務造假的法律法規自我國九十年代股市成立起便有,然而,仍然那么多企業前仆后繼地選擇財務造假,有一個重非常要原因就是外部監管機制的不健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相關的外部監管部門應該定期不定時地對企業財務報表做出審查,發現差錯應及時糾正。于此同時,我國應借鑒發達資本國家的金融法規,發達資本國家的資本市場發展相較于我國成熟,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完善我國的法律法規。
4.4加強職業道德的建設
無論財務造假是公司高層的決策還是外部監管的疏漏,它終究是由公司財務人員做出的虛假財務報表,這便體現出了我國財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還需加強建設。誠信建設及其教育是我國人口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其能產生的良好效應能促進社會的美好發展。因此,加強職業道德的建設刻不容緩。從公司管理上來將,公司應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誠信建設,并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實時培訓,增強財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從財務類專業學生培養上講,應在學校就對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5.結語
九號集團財務造假案的教訓我們,我國的財務造假的防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對于企業管理者權力的約束以及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只有如此,才能盡可能減少財務造假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姚瑤.九好集團財務造假案例分析與對策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7,(15).
[2]文夢鑫.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手段及危害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5,(35).
[3]張春英.淺議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J].創新論壇,2015,(08).
作者簡介:趙澤亮(1997—),男,湖北荊門人,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