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磊 錢姚瑤 朱佳儀 鮑怡迪 蔣賡辰 楊惠芳
摘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各地農村正在廣泛推行的一種醫療保險制度,醫療也是社會密切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嘉興作為長三角經濟區重要城市,同樣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先行者之一,本文主要根據嘉興地區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所面臨的問題和現狀提出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概述及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嘉興市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由來已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嘉興市就在不斷探索醫療合作保險制度的過程中形成了農民互助形式的醫療保險制度,實行了“四級籌資”“兩級分管”的醫療保險制度,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嘉興地區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正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從全國范圍來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依然存在著參保機制不完善,農民認知不全面,補償政策不穩定等諸多問題,根據相關經濟數據統計,2019年嘉興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達到全國第二位,連續16年居浙江首位,農村發展好,農民收入高,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自然就存在天然優勢,近些年來,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嘉興人在“均衡富庶”上大踏步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人民對于醫療水平和醫療保障的要求也與日俱增,這就導致了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與醫療剛需間產生了一定矛盾,本課題主要通過數據分析,走訪調查的方式列舉出嘉興市目前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所出現的缺陷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優化途徑和措施。
1.嘉興市農村新型醫療保險概述及發展情況
1.1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概述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確立于2009年,主要由政府組織,引導和農民自愿參加的形式體現,主要以大病統籌為主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解決農村農民因病致貧,因貧致困的重要社會保障實踐。
1.2嘉興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發展情況
嘉興市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嘉興地區就普及了農民工互助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險形式,從全國范圍來看,嘉興市也是全國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的先行者,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嘉興市醫療保險制度早已不只是針對農村人口,城鎮困難居民也同樣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受益者,根據2021年嘉興市社會保障局聯合財政局所發布的《關于調整2021年度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等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數據顯示,2021年度全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為1710/人/年,比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參保范圍方面,自2021年1月1日起,居民醫療保險住院保險比例為一級甲等醫院的70%和一級乙等醫院的60%。總體來看,嘉興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的發展呈現發展程度高,覆蓋面積廣,受益人群多的形勢。
2.嘉興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機制存在的問題
2.1制度缺陷
嘉興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機制是依托國家相關意志建立和完善的,從制度本身實行情況來看,農村新型醫療保險制度依舊存在著以大病為主的保障模式,大病為主的保障模式更容易滋生和誘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和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重大疾病和住院醫療的幾率降低,因此會造成參保人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預期下降,降低參保者的預期收益,這種逆向選擇會嚴重威脅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醫療籌資的持續發展。從政府醫療衛生投入的角度來看,對重大疾病以及住院治療的衛生干預所獲得的預期衛生健康效果遠遠不如對常見疾病和多發疾病的衛生干預,這樣就會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甚至出現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不少無需住院的參保者卻在住院治療。第二是自愿參保機制存在的漏洞問題,一直以來,自愿參保機制都有待商榷,嘉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城鄉發展相對平衡,居民具有較高的醫療參保選擇意識,當前,報銷額水平不能滿足居民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期待,行政強制力也日趨弱化,居民的自主選擇權不斷增強,導致低風險居民的參保積極性很低。
2.2參保人主體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認知的缺陷
嘉興市下屬各區縣社保機構在傳統治理結構中所樹立的政府形象,直接影響著居民對于醫療保險的支持度,另一方面根據數據統計目前嘉興市下轄44個鎮,115個城鎮社區,809個行政村,潛在參保人群數量多,體量大。廣大農民對醫療保險的認知又跟他們自身的年齡,教育水平,經濟狀況,子女教育情況等密可不分,另外,嘉興傳統農村醫療制度的快速轉變,從健康發展到逐漸癱瘓也給廣大農民心理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限制了參保人主體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認知和期待。
2.3組織管理成本不斷上升的缺陷
嘉興市是長三角經濟區中心的重要城市,自然條件優渥,地理位置極佳,近幾年來人口自然率不斷增加,外來人口也與日俱增,根據最新的嘉興人口變化情況來看,嘉興市人口總量在2020年度達到480.0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67.4%,人口的不斷上升造成組織合作醫療的管理成本不斷上升,以縣區為單位的集中審核和報銷費用不斷增加,嘉興地區五縣兩市大部分都是數十萬人口的城市規模,農村居民居住較為分散,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和社保機構常常要面臨千家萬戶的參保人,縣村級政府管理機構能力窘迫,各級政府成立的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面臨著辦公經費不斷上升的情況,此外,縣級財政不僅要安排配套支出,而且還要承擔數額相當大的組織宣傳費用和管理成本。在嘉興市所有行政區劃中,即便是經濟比較發達,但對像海鹽縣這樣相對經濟發展落后的縣級單位,這同樣是一比不小的支出,同樣會對財政造成一定影響。
3.嘉興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缺陷的原因分析
3.1制度層面
從國家到各級地方政府對醫療保險制度的監管體系尚不完善,隨著國家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所對口的產業結構產生變動,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加快,國家政府對于醫療保險制度運行的成本與日俱增。
3.2管理層面
基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公平性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農村的社會醫療保障依舊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放眼嘉興市的新農合發展,也存在著基金不平衡,各區縣醫療保險制度基金統籌程度低,個人賬戶支付能力弱等問題。
3.3社會層面
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造成居民對于大病醫療的期待和需求不斷上升,新一季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宣告我國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同時,放眼未來,總體與單位等各類醫療基金規模,比例調配存在不平衡的情況,社會對于醫療及健康的關注空前強烈,醫療保險政策的相對滯后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4.優化嘉興市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議
4.1國家以立法形式保障保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醫療問題,醫患關系一直是深植于中國社會的重要社會問題,客觀社會情況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消極作用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趨勢起到了關鍵作用,由于目前憲法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保護沒有明確的立法保護,加之城鄉分開治理的二元管理模式,農村醫療保險往往不能與城鎮醫療保險實現醫療資源均衡,因此,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立法將有助于國家,社會,個人在醫療保險制度中的權責分劃。
4.2加大財政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支持力度
嘉興市城鄉發展相對均衡,但并未實現農村醫療資源的完全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鎮,鎮中資源相對匱乏的村,依舊存在著農村公共衛生產品供給不足,農村基礎衛生資源投入不夠的情況。這就需要縣市兩級財政部門對于農村醫療衛生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實現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均衡,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健全。
4.3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管和農民參保引導
日前從全國范圍來看新型合作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優劣,必不可少的就是農民的逆向選擇問題和政府所面臨的道德風險問題,通過提高對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督,防止鄉鎮級政府和醫療衛生機構的權利濫用,特別是政府官員親屬通過關系,私報不合理醫藥費的現象,其次,要加強對農民的正確引導,增強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同和支持,使得農民獲得切實利益。
4.4建立科學合理的籌資機制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運行需要通過個人繳費,集體扶持,政府資助,社會捐贈等多方面共同構成,由于各個主體承擔責任不同,因此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籌資機制實現各個主體利益最大化,應當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資金在政府預算中的法定支出地位,同時,參保人個人作為合作醫療的參與者,也應該在自由自愿的前提下按時按規定履行自己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中的相關義務,共同減輕合作醫療的負擔。
參考文獻:
[1]孫漂漂,沈舟莉,楊惠芳.《嘉興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研究》[J].科技視界,2015,000(035):01.
[2]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J].,2003,1:10.
[3]唐娟.《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的阻滯因素分析》[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2005,4:01.
[4]張兵,王熠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政策選擇》[J].中國農村經濟,2005,11:01.
注:本文獲得嘉興學院2020年SRT項目(編號115)《嘉興市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