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嬌
摘要:高效課堂教學構建在于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推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本文針對飯店專業前廳服務科中有關前廳客房銷售程序與技巧部分中的教學內容整合成《飯店產品構成要素》為主題的一堂課,從教學目標、設計設問、探討范例、上臺解說來構建一堂課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教學構建;構成要素;設計設問;和平飯店
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的高效,必須在課前下足功夫,它不是簡單的根據教科書寫寫教案,而是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結合現代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整合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會活用教材,提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果。本文針對飯店專業前廳服務科目中前廳客房銷售程序與技巧的教學內容整合成《飯店產品構成要素》這一主題,提出自己的課堂教學構建,相互共勉。
1.整合教學內容,制訂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內容源自于一本教科書,由于作者認知的局限性和時間推移,不少教科書原有的知識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一堂課的內容不能完全按照書本生搬硬套,而應富有職業時代感。在教授前廳服務時,會遇到《前廳客房銷售程序與技巧》這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的出發點主要是從飯店角度看問題,在現實中客人往往會從飯店的地理位置、設施設備、服務、氣氛、形象、價格等這幾個方面去考慮選擇飯店。針對中職生而言,教學內容的選擇本著實用和夠用的原則,將前廳客房銷售程序與技巧內容轉化成《飯店產品構成要素》,看起來通俗易懂。這部分內容在飯店業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因為每位飯店員工都是飯店的營銷員,必須熟知自己飯店的產品,才能更好地為客人服務,營造良好的營銷環境,這部分內容對員工而言屬于應知應會。這就要求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不僅要學生知道飯店產品的構成要素,更應該通過學習飯店產品構成要素,識別酒店產品的某些優勢,現學現用,學會去推銷飯店產品,樹立全員銷售意識。因此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三方面,一是知識與技能:說出飯店產品構成六要素。二是過程與方法:學會推銷飯店產品的某些優勢。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為祖國學習的情懷。
2.通過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發現飯店產品的構成要素
課堂教學重在引導,讓學生探究問題。設問容易引發學生的關注力和思考,產生師生互動。設問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學生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問題著手,提出第一個設問:“假如你今晚要在廈門住酒店,你會選哪一家?” 學生們會立即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眾說紛紜;有的說選鷺江賓館、有的說選海悅山莊、有的說選國際會議中心酒店等。在這個基礎上,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提出第二個設問:“你們為什么選擇這家酒店?”學生們七嘴八舌,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說選鷺江賓館,在中上路輪渡附近,交通便捷,購物方便;還能觀賞隨風蕩漾的大海,遠眺廈門著名的風景區鼓浪嶼。例如選擇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以波光云影為主題,造型獨特,大氣靈動,酒店本身就是一景;因曾經舉辦過五國金磚會議,遠播國外,享譽盛名,還能感受到五國總統魅力的氣息;酒店客房面向朝大海,獨享海上日出美景。最后提出第三個設問:“你能用精煉的語匯表達你選擇入住的酒店的因素嗎?”在學生的眾多表達中加以提煉,歸納出構成飯店產品的主要構成要素是:地理位置、設施設備、服務、氣氛、形象、價格。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不露聲色地點出本節堂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學得怡然自得,順其自然。
3.通過探索上海和平飯店,豐富學生對飯店產品構成要素的認識
上海費爾蒙和平飯店,位于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20號,處于南京東路和外灘的交叉口,隔江遠望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東方明珠電視塔。原名華懋飯店,1929年由當時富甲一方的英籍猶太人維克多.沙遜建造,屬于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筑,花崗巖石的外墻、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的大堂地面、八角亭頂端的的透光玻璃、金字塔式的綠色銅質屋頂、餐廳里的拉力克燈飾、擁有中國、英國、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德國、印度、西班牙等九國特色套房,裝潢講究,豪華典雅,以接待商業巨子、社會名流、各國政要為主,素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1956年連同街對面的江中飯店一起命名為和平飯店。2010年重新修繕后的和平飯店,現代與傳統,新潮與復古相互交融,讓人浮想聯翩,在保持原有風韻的基礎上,增添新的文化元素,如電影畫報走廊、八樓和平廳與上海閣之間的“拉力克藝術長廊”、展示著從華懋飯店到和平飯店的歷史記載和傳奇人物的飯店夾層的和平博物館,極富傳奇色彩和文化底蘊。通過視頻展示和學生上網尋查,讓學生從查找和平飯店地理位置發現其位置特點:商務、休閑、娛樂、購物的好去處,再進一步延伸出一般飯店地理位置最突出的某些特性:如交通便捷、觀光便捷、購物便捷、商務活動便捷等。從探索和平飯店的設施設備、服務以及接待對象,如美國馬歇爾將軍、美國喜劇大師卓別林、中國作家魯迅、科學家華羅庚等以及美國、意大利、法國、捷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瑞典等多國來華元首和我國國家領導人都曾經入住和平飯店。引導學生去思考上海和平飯店沉淀出來的氣氛是什么?即優雅、奢華,傳奇、榮耀,從中引申出一般飯店可能營造出的氣氛是:整潔、輕松、愉快、舒適、安全、古色古香、豪華、古樸、自然、優雅等等;使學習演變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插上想象的翅膀,愉悅學習。
4.通過探討中國銀行與和平飯店的故事,激發學生為祖國學習的情懷
在備課查找資料時,發現中國銀行與和平飯店有這么一段故事。1928年中國銀行遷入外灘23號的原德國總會內,比鄰沙遜大廈,即現在的和平飯店。1934年決定拆除重建,銀行委托中國著名設計師陸謙受設計,原設計34層,將是當年上海最高的大樓;正待破土動工興建時,隔壁沙遜大廈的業主沙遜得知便出來橫加干涉,叫嚷著這是英租界,在我的旁邊造房子,高度不得超過沙遜大廈的金字塔頂尖。當時公共租界工部局也沆瀣一氣,誹謗說中國人沒有能力建造34層的大樓,而拒發施工執照,于是國民黨中國銀行和沙遜打起官司;從南京一直打到國際法庭——英國倫敦,結果國民黨中國銀行敗訴。硬是被隔壁沙遜一腳踢去 18 層,中國銀行最后只建17層,其高度比77米的沙遜大廈低30厘米 。中國銀行大樓是近代西洋建筑與中國傳統建筑結合較為成功的一座大樓,是上世紀30年代上海外灘唯一一座由中國設計師設計和建造的大型高層建筑。不甘凌辱的上海人民在建造好17層樓后,在大樓靠近沙遜大廈旁邊的頂部豎起了一根旗桿,它的高度遠超沙遜大廈的金字塔尖,氣得沙遜生病臥床,把他臥室的床從北邊搬到南邊,他不想看到那根被他視為眼中釘的旗桿。教書不僅教學生知識,更應不失時機地注重學生品德的教育。借助于這個故事的探討,讓學生意識到中國曾經因科技的落后被外國略強欺凌,身為當今的中國人更應自尊自強,努力學習,少年強則國強。
一堂課即將走向尾聲,留下約十分鐘,請學生準備熟知的一家飯店產品的某些優勢的解說,解說時間約為1分鐘。請學生邊組織語言,邊練習解說,最后請學生上臺解說,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由于設計的解說時間較短,學生也比較愿意去做,讓學生體驗到學以致用,從而喜歡學,愿意學,才能學得好。
參考文獻:
[1]吳梅,陳春燕,《前廳服務與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P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