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治理水平決定了社會整體運營狀況,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完善法律制度,社區治理規范化,幫助社區居民樹立法律信仰,構建社區法律監督機制,是提高社區智力水平的關鍵。
關鍵詞:依法治國;社區治理;方法
社區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關于社區的定義,國內外的社會學者眾說紛紜,現在的通說觀點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社會關系。自費孝通先生厘清“社區”與“社會”兩個概念之后,中國在社區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而關于社區管理與社區治理方面的文章、論著等科研成果十分豐富。其中在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北大學婁成武與孫萍教授主編的《社區管理學》,系統性的闡述了社區管理的理論、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社區管理方法的研究逐漸增多,其中以法律的視角進行研究,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
1.社區治理必須依托于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
鑒于社區是最基本的社會單元,社區治理水平決定了社會整體運營狀況,因此研究社區治理問題是維護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以法治的視角研究社區治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在謀求人民生活幸福的道路上,在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認識到,實行法治才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治國之道和理政之策。201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大會主題,正是基于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認識,以及對手和會發展現實與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把我歷史機遇,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轉變和歷史飛躍。
2.社區治理的法律措施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第一次提到了社區治理,這是社區治理首次出現在官方的權威性文件中。社區管理向社區治理的轉變,意味著黨中央對社區的管理方法上更加注重了社區居民的主體地位和法律的作用,冀圖通過法律手段提高社區管理水平。
2.1完善法律制度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法律體系中,有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這些法律在維持社會秩序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社區作為居民自我管理的區域,除了上述法律之外,社區居民還應該建立社區規章,社區規章的性質可以參考公司法中的公司章程。
居民在社區規章中,應當對社區全體居民具有重要影響的事件形成一致意見,不能形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建立完善的議事規則,并且在議事規則中明確規定召開、召集程序和表決程序,確定執行機構,只有這樣才能調動社區居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社區治理有法可依。
2.2社區治理規范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個體之間在性格方面的表現越來越突出,在一個充滿個性的時代,社區治理當然要符合個性化需求,但是,過多的遷就個性化,必將導致社區管理混亂。因此,個性化必須在符合全體社區居民意愿的情況下實現個性化,這就要求社區治理規范化。
社區治理規范化,要求社區居民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按照社區的規章制度履行居民職責,行使居民權利。社區中的管理人員,自然接收鄉鎮或者接到的信息開展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依法合規開展工作,形成井然有序的市場環境,滿足千差萬別的居民需求,避免出現不作為或者亂作為。
2.3樹立法律信仰
社區治理需要嚴密的不留死角的法律制度,但是,只有社區居民整體上形成法律信仰,法律制度才具有生命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的初衷才能實現。
所謂法律信仰就是在社區居民的內心深處,經過理性認識而對法律產生的認同感、歸屬感、敬畏感,居民對法律的信任和信服,自然將法律作為自己的行為規范,任何行為都會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法律成為社區居民的信仰之后,逐漸在社區范圍內形成尊崇和敬畏法治的精神,并且這種精神逐漸會形成一種規則、意識、氛圍,然后全社會就會形成一個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敬畏法律、熱愛法律的公序良俗,夯實法律土壤。
2.4構建社區法律監督機制
社區雖然是居民資質組織,但是在實踐中仍然具有行政管理職能,受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的委托,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因此,社區在行政管理時必須堅持合法行政與合理行政等原則,才能保障社區居民利益。
2013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確定了社區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制度,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后具有了與法院裁判文書一樣的強制執行力,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確立了社區具有一定的司法功能。但是在另一個方面,社區管理人員畢竟不是經過專門法律訓練的專業人士,因此在進行調解時,不一定得到居民的普遍用戶,甚至出現違法情形,因此應當構建法律監督機制,保證依法治理社區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
依法治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治官之治”和“治權之治”,所謂“治官之治”就是將官員的思想和行為以法律為圭臬,確保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良性運行;所謂“治權之治”就是將權力關進籠子里,不得濫用權力,尤其是不能濫用權力謀求個人私利。社區作為最近本的社會單元,是落實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因此社區治理以法律為準繩,可以有效改變過去社區治理“碎片化”情形,促進社區治理體系統一化和常態化。從這個角度講,社區治理的法治化,不僅有利于保證社區各項工作依法合規進行,實現社區長久有效治理,而且有利于落實黨中央的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靜,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社區治理法治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7年5月.
[2]呂燕云、周晨虹,習近平關于社區治理重要論述的理論定位與實踐向度[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21年4月.
作者簡介:羅剛,男,1983年出生,滿族,鐵嶺市人,中共鐵嶺市委黨校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