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蘇凌




張菁,2005年3月出生于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6歲開始跟隨啟蒙老師李軍芳學習鋼琴,在柳湖小學讀書期間多才多藝、品學兼優(yōu)。小學階段,每年被評為“四好少年”和“優(yōu)秀班干部”。2016年將個人音樂會籌款全部捐助給當地孤兒院,被評為“孝心兒童”。2018年以專業(yè)第一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現(xiàn)師從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任舒曼。張菁曾先后受國、內外多位鋼琴名師點撥,包括蔡崇力、石叔誠、李云迪、 雅那·伊萬科夫、亞力山大·考贊、張晉、元杰、沈文裕、永井良和、安東尼奧、喬治·路易斯·普列茨(Jorge Luis Prats)、梁以信、莊巖焱、劉鵬、肖荻、段碧妍等。
張菁學琴道路上斬獲眾多榮譽,曾經在2014年第18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賽中獲得中國作品中級組一等獎;2015年獲得全球杰出華人少年演奏家選拔賽最佳天賦獎;2016年獲得肖邦國際青少年鋼琴公開賽(中國業(yè)余組)全國總決賽金獎;2018年獲得“星海杯”西北賽區(qū)寧夏總決賽中榮獲第一名;2017年在“珠江·愷撒堡”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甘肅總決賽)中獲得冠軍;同年,發(fā)行個人首張原創(chuàng)史詩音畫古箏協(xié)奏曲《甘谷八景》(李志鋒、張菁作曲);2019年,被選拔擔任“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的形象大使;2019年成為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全球唯一形象大使。
前段時間,一則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學生慈善捐助,幫助家鄉(xiāng)支援疫情防控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件善舉的核心人物來自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鋼琴專業(yè)初二年級學生——張菁。
2021年1月27日,來自甘肅天水甘谷地區(qū)琴童張菁,在山西晉城舉辦了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活動結束后她將音樂會所獲的1萬元報酬全部捐獻出來,為當地醫(yī)護人員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張菁的媽媽牛小莉告訴記者,回到甘谷老家后,張菁每天從新聞中看到全國上下抗擊疫情的報道,倍感揪心,決定捐出自己這次演出的全部所得。張菁和媽媽將這1萬元捐款,親手交到了甘谷縣委共青團,委托他們將這筆捐款轉交或使用到急需要支援的防疫救治工作一線。
當地記者聞訊便趕到捐助現(xiàn)場,采訪了張菁。她質樸的回答讓人感動。她說:“我只是個小女孩,面對疫情我做不了大事、幫不上大忙,就把我開音樂會掙的錢捐出去吧,盡一點綿薄之力,希望我們能眾志成城、早點戰(zhàn)勝疫情!在我這次開音樂會之前,我的老師及珠江愷撒堡鋼琴集團和晉城福樂鋼琴藝術中心都給了我無限的鼓勵和支持,讓我感受到這個世界很美很溫暖,雖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會盡力去做!”
雖然年紀不大,但張菁卻常住慈善之心,用愛溫暖身邊人。2016年,她就為當地孤兒進行了慈善捐款。她對記者說:“學琴的過程和經歷,讓我對自己未來人生進行了思考,不管當下如何,能堅持、有擔當,有毅力,能管理自己,鍥而不舍,即使身處低谷仍心懷希望,困難重重仍堅定前行。
聽到這些,記者默默在心中為這位小姑娘豎起了大拇指!
平凡的孩子心懷大夢
出生于2005年的張菁小學時期就讀于甘谷縣柳湖小學,5歲半開始學習鋼琴,近十年來她刻苦練習、不懈努力,鋼琴彈奏水平提升飛快,先后在國內外參加近百次專業(yè)性的鋼琴比賽,在國內琴童圈里名聲在外。別看年紀不大,在全國各地舉辦多場獨奏音樂會演,受到了國內外鋼琴家們的高度贊揚,被全球杰出華人藝術家協(xié)會評選為全球杰出華人少年演奏家,當選為“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全球唯一形象大使,2019年被珠江鋼琴集團評選為“愷撒堡未來藝術家”。張菁的班主任、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教授李肖雨對她平時的表現(xiàn)贊賞有嘉,她得知張菁個人捐款善舉后,竟一時語塞。沒想到張菁在學校嚴于律己,學業(yè)優(yōu)秀,校園之外的她同樣優(yōu)秀。小小年紀就有大擔當,為她有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而感到驕傲。
眾所周知,鋼琴專業(yè)在國內專業(yè)音樂教育中,選材極其嚴格,對學生的天賦才能甚至對家庭教育環(huán)境等有較高要求。此外,同時還要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才能換來一點點成績。而這位來自甘肅天水甘谷縣——一個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交通不便,教育資源有限,經濟相對落后的孩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有些傳奇色彩。
張菁說道:“我清晰地記得我9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香港代表甘肅參加鋼琴比賽的時候,在頒獎典禮上當我聽到來自甘肅的張菁獲得兒童組第一名的時候,我哭了。因為那時候我在媽媽的引導下,音樂的夢想已經在我心里播下了種子。可是因為我們本地的教育資源有限,媽媽帶我跑北京、跑廣州、跑深圳去找教授上課學習更多的知識,每天除了寫作業(yè)之外所有的時間都在練琴。終于在香港鋼琴比賽中為我們甘肅爭得了榮譽。在很多獲獎的孩子當中,大多來自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很多發(fā)達城市,而甘肅只有我一個,當時在短暫的失落中我突然心底就埋下了改變家鄉(xiāng)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種子。回家后經過慎重的考慮全家人做出決定讓我考音樂學院附中。在后來經過充分的準備后,通過兩年和專業(yè)老師的學習,最后決定跟隨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教授任舒曼學習。通過任舒曼老師專業(yè)認真的教學和自己的奮力拼搏,我幸運地成為了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里的一份子。”
“能在全國十幾名的招生考試中,脫穎而出,我認為是幸運。入學一年來的點點滴滴,在此刻瞬間涌上心頭。此時此刻,首先想說的還是感謝,感謝我的父母不遺余力支持我成就我的夢想,感謝每一位在我成長路上無私幫助我的老師!感謝所有關懷我、鼓勵支持我的親友們,謝謝你們!”
優(yōu)秀贏在自我管理
2020年1月張菁被選為中國“百強少年”之一。記者也是在“百強少年”的舞臺上第一次見到她。精彩的演出,出眾的氣質讓人印象深刻。隨著她在圈內越來越高的人氣,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主動來敲門。在這份幸運的背后,其實是她不斷追求、刻苦努力換來的。張菁很小的時候便擁有了自我學習和練琴的能力,還在其他同學需要陪練和監(jiān)督的時候,她已經可以獨立完成這一切。可以說她把“優(yōu)秀”二字當成了自己的追求,印刻在內心和精神。
“在進校學習的一年當中常常自我懷疑。樂理作業(yè)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練琴更是利用了所有的休閑時間……《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說: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淪!我們都曾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曾在漫漫長夜中苦苦思索,在無人的角落里放聲大哭,但只要咬牙堅持,生活就會給你驚喜。終于在老師嚴格的訓練中和我的努力下,我的學習和專業(yè)在我們班里都是名列前茅。我沒有辜負自己當時在日記中寫的那句話: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
藝無止境志在千里
從甘肅天水到首都北京,從中國音樂學院到海外舞臺,張菁不僅在藝術上一步步深入學習,也讓她在行走中拓寬了眼界,學習了人生。她希望能用一技之長,為家鄉(xiāng)父老貢獻微薄之力,用愛回饋今天的一切。
“我至今忘不了他們接受我的東西時的手足無措,忘不了孩子衣服上的破洞和眼睛里的光,我知道我以后應該做些什么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的責任心去關注社會。以后我要通過自己的所學致力于貧困地區(qū)傳播音樂傳播美,去幫助那里的人!學校培養(yǎng)我們成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父母希望我能飲水思源,歲月不居,未來可期。感謝給我教誨的老師們,特別是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給了我翅膀,飛向追求和夢想的天空!我將不忘初心、堅守信念,乘風破浪、直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