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馨培
摘 要:在把“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倡議發展下,佳木斯近年來形成以北國風光為特色的地方文娛產業,帶動經濟發展逐漸向好。生態翻譯學強調翻譯文本與譯文大環境之間的適應與平衡,在立足生態翻譯代表學說的基礎上,文章分析佳木斯地區的旅游景點及公示語方面現存的誤譯、漏譯等問題,并從語言、交際及文化三維度探索以翻譯為外宣途徑,構建佳木斯文化旅游對外形象。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 公示語 赫哲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4-160-02
近年來隨著融媒體傳播途徑的革新,佳木斯市及周邊轄區逐漸形成以“東極之夏”和“赫哲神韻”為特色的北國風光旅游產業。對外特色旅游產業也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將“華夏東極”與“冰雪小延安”作為地方名片,與經濟并軌發展吸引各地游客的同時,著眼于本市城市對外形象的立體化構建。一方面,任何一個城市在迎接海內外游客的同時都不能忽視公示語扮演的聯通效應,公示語是一個旅游目的地語言環境、人文環境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文娛宣傳方面的公示語及景點的英譯外宣是打造城市形象、吸納東北亞民間投資及周邊區域游客來訪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旅游景觀及文創介紹中適當地增補英語講解,使其在交際文化認知范疇貼近大眾與游客的需求,也與生態翻譯論中的“譯者適應”與三維轉換原則相契合。
一、生態翻譯學及其“三維視角”
生態翻譯學緣起于上世紀末期全球范圍內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思索,許多先鋒學者將生態意識融入經濟政治及人文學科的研究依據,我國最早提出生態翻譯論這一創造性構念的是譯界著名學者——清華大學的胡庚申教授,他強調廣大譯者應將目光著眼于翻譯生態系統的整體有機性與完整性。從宏觀翻譯理論層面厘定了“適者生存”與“譯者選擇”等基本方針,即翻譯行為要受到譯文呈現目的的制約,譯者需考量翻譯行為發生的整個大環境,并斟酌尋找適應翻譯效果最優化的文本呈現。從中觀的翻譯原則上不難看出,生態翻譯理論補充并延伸了以往譯學的研究維度,提出運用生態理性思考文化、語言以及交際“三維度”間的共生關系。
從微觀翻譯技巧策略來看,生態翻譯學首先從語言維度對先前譯學論述加以豐富,即在考量整體翻譯生態的過程中,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語言形式,如把古詩詞作為譯出語供英語讀者賞析,翻譯過程中勢必會破壞原有的行文對仗與意境韻律,那么在譯者選擇過程中可以借助其他英語讀者接受的語言形式,以實現文本功能的最優表達。在文化層面的“生態適應”較好理解,即任何跨語境翻譯活動都難免牽涉到文化負載詞及區別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意象,此時需要對翻譯主體在客體文化缺省環境中使用加注、釋譯等方式確保文化的性質不被曲解。在交際范疇賦予譯者更多駕馭譯文的自由,即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選擇轉換,譯作要側重于交際層面的翻譯策略選擇,設法不使原文的文化屬性直接在譯文中顯露,即避免因“翻譯腔”流失掉原文的隱含意味,“交際維”的轉換更多傾向于實現交際意圖和交際目的。
二、佳木斯旅游景區及公示語翻譯現狀
公示語是涵蓋文字與圖片信息的,具有指示、提醒等功能的特殊語言符號。旅游景區標識及公示語是構建佳木斯城市面貌,打造高寒地帶變旅游熱土系列建設的關鍵一環,作為三江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近十年間佳木斯在基礎設施、文娛項目、商戶建設方面吸引了周邊及東北亞地區的諸多關注,各種公示語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城市廣場、商業街及特色赫哲風景區,盡管公示語的普及度在數量上頗具規模,但筆者走訪各主要路段、商場及風景區等仍然看到不少公示語英譯問題亟待解決。
(一)景區及公示語翻譯缺失現象
佳木斯地區及其周邊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以傳承展示赫哲族漁獵文化為主的赫哲水寨、赫哲風情園,每年吸納周邊數萬名游客,間接反哺經濟效益顯著。在這些游客中不乏東亞及遠東地區的海外游客,如何讓人口極少的赫哲族像因紐特人一樣被世人所熟知,景區旅游熱點及博物館的雙語翻譯是文化跨語際傳播的重要手段。然而筆者實地走訪中發現,郊區萬達廣場附近的街道如“萬新街”“萬發路”等并沒有方向和道路名稱英文標識,試想如果是外國游客來訪想必會一頭霧水。此外,在沿江公園附近有“湖堤水深危險,游人切勿靠近”的指示,但此處也沒有英語翻譯供游人警戒。
在赫哲風情園的文化展廳內,有大量關于赫哲古老多源民族歷史及禮俗風尚的介紹,這些包含赫哲民族風貌與特質的民族文化在大多數國人看來都是神秘而新奇的,比如赫哲族人姓氏后面喜歡加“哈拉”,且多來自于住地、山川、河流的名稱,赫哲人崇敬女薩滿,有自己的圖騰柱,以及赫哲人特有的“魚皮韃子”“卡其瑪”等民族服飾,許多赫哲文化詞匯使用了滿語或者音譯,如果不了解當地的赫哲文化,許多國人大概聽到“溫塔”即“魚皮鞋”,或“托力”即“銅鏡兒”也會不知所指,試想海外游客造訪必然質疑此行的體驗感。另外,赫哲族另一個分支在俄羅斯境內稱為“那乃人”,如若有遠東學者實地研究民族學問題,那么在文化維度都應采取直譯加注或釋譯等策略。
(二)公示語英譯詞匯及語法錯誤
鑒于公示語的提示及勸誡功能在維護公共秩序,其翻譯的完整性及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城市規劃及旅游景點籌備中的工作失誤,導致公示語語言層面的語病屢見不鮮。筆者在佳木斯水源山公園的指示路標中看到“綜合動物展區”被誤譯為“Synthesize Animal Show”,很明顯這是一處機械翻譯,并沒有恰當地表達中文語義所指,綜合動物展區即為各種動物的展館,實則應譯為“Comprehensive Animal Exhibition Area”;無獨有偶,指示牌中還有將“海洋館”譯為“Ocean Museum”,但如果考量到英語讀者的文化解讀應該以為“Aquarium”即“水族館”而不是直譯為海洋博物館。
此外,部分景區英譯介紹還出現了翻譯冗余及拼寫錯誤的現象,在敖其赫哲風情園中一處景點中文為薩滿小屋,而英文注解為“Saman Carbin”,而英語中表達“小木屋”之意的單詞是“cabin”,此處翻譯馬虎導致交際意圖受到影響。在赫哲文化館中講解介紹赫哲人山水相依的生產方式,其中講到“夏捕魚做糧,冬捕貂宜貨”為生計,此處譯為“Summer fishing for food, winter mink fishing is suitable for goods”實在讀著生澀難解,這里想通過冬夏兩季對赫哲人主要的生活生產方式進行介紹但并不符合語法規范,應改譯為“Fish for food in summer and mink for a living in winter”。
(三)旅游景區文化誤譯
水源山文化公園的路標中“正門”譯為“frontal door”,其實此處大門臨近售票處,實則是整個園區的入口,所以考慮靠譯語讀者的文化認知,此處改譯為“entrance”更為貼切。在赫哲族展館中所有的欄目標識如“魚皮制作工藝”“民族風情”及“伊瑪堪”等均使用漢語拼音單詞英文注釋,這種翻譯是無效且會給外國游客帶來不良游覽體驗的文化誤譯。筆者走訪佳木斯西某處商業廣場時注意到,一層大門的進口和出口均附有英文翻譯“import”和“export”,有一定英語基礎的人就會了解到此處是同音異意,這里的英譯版進口指的是貿易間的進出口,而非場所方位指示詞,這種低級的錯誤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對公示語的規范力度不夠,也不利于城市文明形象的構建。
三、生態翻譯“適應/選擇”觀指導下旅游英語及公示語翻譯對策
生態翻譯理論在指導筆譯實踐中尤為重要的就是奉行譯者的“適應選擇論”,即,翻譯是一種“圍繞譯者中心地位不斷去適應并不斷作出選擇的循環交替的一個過程。”本文就佳木斯周邊旅游景點及公示語的現有情況,結合生態翻譯論在語言、交際、文化三維度的翻譯準測,對部分公示語及講解詞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一)語言維度翻譯策略
首先在政策扶持與制度規范方面,應聘請赫哲族文化學者及有資質的英語翻譯從業者共同商討赫哲水寨、風情園及展覽館中的講解詞與公示語,再現赫哲文化語言中的民族風格和藝術審美。例如,赫哲族獨有的“伊瑪堪”是一種民間文學說唱形式,在呈現給外國讀者的過程中可以打破原有的語言排列,考慮要譯語讀者文化維度的偏好,進而尋找最優的譯文呈現,而“伊瑪堪”本身是民間小調,不似五言七言等押韻詩詞,可以譯為西方讀者認知范疇中熟悉的無韻體詩或詩歌。在《天鵝姑娘》中有著幾行詩:
太陽啊隨著季節給予溫暖,江河啊伴著赫家世代繁衍;
江中的魚兒啊你任意地游,魚兒啊你可知道我的憂愁?
此處譯文為“The sun gives warmth with the seasons freely,the river accompany the Hezhe minority for generations eternally;The fish in the river can swim freely, Do you understand my sorrow deeply”。此處把民間說唱轉譯為每行詩押韻的尾韻詩,生動刻畫了赫哲人漁獵文明中人與自然的大同與和諧。
(二)交際維度翻譯策略
交際維度強調以交際目的為出發點,尋求譯語讀者與源語讀者間各異達成交際共識。如在介紹赫哲族捕獵及飲食中常提到“三花五羅”,其中“三”頓號“五”均為量詞是虛指,意在強調黑省境內水域眾多、魚類資源豐富的事實。但歐美國家人多不食淡水魚,所以此如果直譯成“鰲花、鳊花、鯽花”等反而是英語讀者文化背景中缺失的意象,因此此處不妨釋義并加注為為“various kind of fish like the species of Pacific salmon - chinook; chum; coho or silver; sockeye or red; and? humpback in Alaskan waters”,以英語讀者熟悉的盛產各種三文魚的阿拉斯加作為對等意象較為適于交際目的的傳遞。此外,在向英語讀者介紹赫哲族兒童和婦女喜歡玩的游戲,抓“嘎拉哈”時,“嘎拉哈”本是豬、羊、狍子等動物的膝蓋骨,所以省譯為“throwing the dice”,此處講解詞英譯需避免交際信息冗余,凸顯介紹赫哲人游戲的交際目的即可。
(三)文化維度翻譯策略
在文化維度的翻譯實踐中涉及到旅游介紹詞等,應采取文化補償的翻譯思維。例如,在東北有三怪其中之一是“養個孩子吊起來”,由于赫哲族舊時以漁獵為生,森林常有野獸出沒,婦女會將孩子放在柳條筐中,吊在屋里的房梁上,而嬰兒躺在悠車中也極為舒適安詳,據《薩滿教女神》一書記載,悠車上掛著親友長輩贈與的各種神偶,色彩斑斕的靈石、牙飾等。此處應考慮到赫哲民俗中的“悠車”在英語語境中并沒有對等的意象,所以此處應采取拼音保留文化元素并增補文化所指的翻譯方式,翻譯為“Youche,like a cradle,which is made of willow twig and usually decorated with toys and precious stones”。猶如當介紹赫哲人有著狍皮與皮大衣,衣服分為“連襟”和“對襟”時,這兩個詞需要進行文化保留處理,譯為“a kind of Chinese-style jacket with buttons down the front or slanting front”,保留赫哲文化特色的同時跨越了雙語障礙,給海外游客不虛此行之感。
四、結語
生態翻譯學在近20年的發展革新中逐漸形成了以文化、交際及語言三層維度的完整理據體系,對公示語及旅游講解辭令的英譯實踐具有難能可貴的指導意義。佳木斯地區作為省內首批全國文明城市,迅捷的交通樞紐地位及赫哲少數民族風情都是吸引各方游客及投資者的優勢所在。因此,在公示語及景區赫哲風情的翻譯傳播中需要考量到文化外宣對拉動地方特色旅游經濟的互動效應,盡早規范調整公示語漏譯、誤譯甚至是拼音翻譯的低級錯誤,早日為加快構建佳木斯成為“華夏東極”與“冰雪圣地”的生態旅游創收城市進程攜手獻力。
[基金項目:佳木斯市2020年度重點科研課題項目(結題成果),編號:200102]
參考文獻:
[1] 陳錦陽.公示語翻譯的“三維”轉換[J].上海翻譯,2016(1):38-42.
[2] 戴宗顯,呂和發.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5(6):38-42.
[3] 馮麗君,張威.生態翻譯視閾下民族典籍譯介研究[J].外語教學,2021(1):100-103.
[4] 谷文雙.黑龍江民族叢刊[J].中國翻譯,2020(8):55-60.
[5] 胡庚申.翻譯選擇適應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 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11-15.
[7] 呂秀蓮,趙坤宇.赫哲族女性歷史文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
[8] 劉艷艷.基于生態翻譯學的旅游英譯探究[J].當代旅游,2020(11):57-58.
[9] 穆雷,楊楊.翻譯學跨學科研究之路徑[J].外國語文,2020(6):118-125.
[10] 王洪玲.江蘇文化“走出去”與公示語英譯策略研究——以蘇北城市徐、淮、連為例[J].現代交際,2020(24):63-65.
[11] 王君.生態翻譯學在中國文化典籍外譯中的應用[J].今古文創,2020(10):83-84.
[12] 王俊杰.基于互聯網開發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意義及方法[J].北方經貿,2020(12):158-160.
[13] 許嵐.變譯理論關照下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7)
[14] 周明明.人類學文本“Fish-skin Tatars”Of The Lower Sungari(節選)英漢翻譯實踐報告[D].黑龍江大學,2018.
[15] 張瑜.新媒體時代西安旅游文化傳播與景區公示語翻譯探討[J].新聞研究導報,2020(5):50-53.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