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民 袁華
摘 要:文化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已成為時下熱點,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又為學報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面對學報長期以來定位不明、目標不清的特點,以知網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學報的歷史淵源和整體情況,以受托代理理論為依據梳理了學報社會效益評價的邏輯關鍵。并采用AHP分析法,對學報社會效益評價體系的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進行了定位,最終對評價體系的實施和改革方向提出建議。
關鍵詞:受托代理關系 社會效益評價 AHP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0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4-234-02
一、引言
如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在注重文化企業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讓文化企業牢守政治站位、實現綠色發展已成為時下熱點,同時也觸動了期刊出版等領域的社會效益評價研究。2020年初,科技部下發的《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中,提到的鼓勵在國內期刊中發表高水平論文,破除SCI等國際刊物影響的政策導向會影響學術成果流向中文學術期刊。中文學術發表的回流有望帶來學術期刊質量的提升和學術生態的改善,對中文學術期刊既是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期刊質量的提升,往往成為了期刊社會效益評價的重要依據。而期刊質量的評價往往也依賴于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情況、綜合影響因子情況。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針對報刊編輯部,出臺了體制改革的相關意見,要求期刊雜志盡快實施轉型,部分雜志要做到自行辦刊、自負盈虧?;跉v史原因,高校學報在辦刊之初綜合性期刊的形式使其專業性、學術性限制了受眾范圍,而綜合性、校內宣傳功能性又阻礙了其上升空間?;诂F實情況,轉企改制改變了高校學報的經營模式,高校學報既要保證學術期刊的站位,又要和商業性期刊進行競爭、保證經濟利益。這導致了學報的公共產品地位向半公共產品發生了轉變。而其性質的轉變也導致了一方面為保證經濟效益、忽視期刊質量間接造成學術道德滑坡、學術不端、學術環境惡化的情況;另一方面,監督機制、評價體系的不健全,又致使企業員工滿足感不強,工作勁頭不足的現象頻生。因此,摸清高等院校學報刊物的現狀、做好基礎分析,回溯學報的辦刊目的、找回初心明確方向并構建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將尤為重要。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報的淵源
高等院校學報是新中國高等教育體系重建以來,國家學術刊物要求的產物,其始于1950年代,并以學術傳播和學術交流的為目的、采用“編研一體”的運作模式。其內容體現為學科的綜合性和稿件的內向性。教育部在1978年的《關于辦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的意見》中明確定義了學報是用以反映本校教學和科研成果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基于《意見》的發布,逐漸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為主體的辦刊模式,并以明文規定的形式要求各高校設立編輯部,自此加快了全國各級各類高校辦刊的熱情,學報也逐漸形成了“一校一刊”的布局,并一直沿襲到現在。
(二)學報的現狀
目前,根據中國知網出版來源檢索,可查的以學報命名的學術期刊共有2000余家,剔除合并18家,???17家,以及部分信息不全的,選取了剩余1925家作為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析可以看出創刊時間一般集中在1980年到1985年間,絕大多數在1995年前完成了創刊,其中影響因子差異較大,復合影響因子最大值為9.803,最小值為0.069,并且其中有304家學報沒有影響因子。剔除304家后,復合影響因子在0.3以下的達25%,復合影響因子不足0.6的超過半數,可以看出學報的整體質量有所保證,發文量、被引量水平較高,但后勁不足,影響因子較高的依然為少數。
三、學報社會效益評價邏輯分析
為提升學報的社會效益評價效果,在評價過程中應當率先梳理學報辦刊過程中的所有者、經營者、受眾等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高校學報的委托代理問題和一般企業有很大不同的是:第一,學報的所有者和委托人是不一致的;第二,學報的委托代理層次復雜,而且委托代理鏈條中多有較多的行政行為干涉,市場化程度低。在學報辦刊的過程中,各方面的利益沖突明顯,其中國家和高校的目標是促進學術發展、提高學術水平;刊物主編的目標是平衡收支,保證企業利潤;而編輯以及基層人員的目標是做好本職工作、獲取勞務報酬?;谏鲜鲈?,辦刊過程中就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問題,出現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不注重刊物質量“代理”收稿等情況。
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應當找準學報的基本定位,注重管理過程評價、實行目標管理。其核心觀點是要以“自我控制”的思想觀念,取代“壓制的管理”模式。弗魯姆認為,人的潛能源自于人的欲望,而激發過程中目標起到了中介變量的作用。其關系可以表示為:激勵力量=目標價值×期望值。尤其考慮到社會效益評價,其特點是直接評價指標少、間接評價指標多;定量評價指標少、定性評價指標多;反映期刊收益結果的指標少、反映期刊經營過程的指標多,與其建立量化的結果導向評價體系,不如定性、定量相結合建立以目標為導向的過程評價體系。
目標導向的過程評價體系就是要以辦刊目的為宗旨,提出完成目標的準則,用準則支撐目標;再通過具體的執行方案,去支撐準則,形成一條從整體到局部的鏈條。在評價時,關注的是刊物思想引領情況、經濟責任情況、機制創新情況等宏觀方面,將社會效益評價體系打造成引導企業績效評價的平臺,監督企業規范發展的抓手。
四、AHP模式下學報社會效益評價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通過將企業戰略實施分解為目標、準則、方案等幾個層次,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特點是,邏輯體系清晰、層次分明,能幫助決策者量化經驗,解決復雜且缺乏數據的情況。
(一)AHP評價體系構建
對于高等學校期刊而言,其目標層應當采將學報打造成“為高等教育服務、為國內外學者服務、為一切對社會科學感興趣、有需要的讀者服務”的學術交流平臺。
在準則層制定的過程中就應當充分考慮思想陣地作用發揮、期刊質量提升、期刊運營情況、期刊受眾群體滿意度、期刊職員滿意度五大方面。其一,思想陣地作用發揮主要滿足的是價值引領需求,用以評價期刊辦刊是否符合核心價值觀,能否弘揚主旋律,可以分設價值觀情況、時政熱點關注度情況等子準則。其二,期刊質量提升主要反映的是服務高等教育的需求,根據布拉福德定律,刊物高水平文章的影響力往往會決定刊物的實力,因此可以下設最高被引率情況、四分位下載量和符合影響因子等子準則。其三,期刊運營情況,主要反映的是刊物的經營效果情況,用以滿足企業自身的經營需要。因為期刊屬于傳媒行業,期刊邊際成本彈性較高,因此,在子準則選擇上,應將期刊發行情況以及財務經營比率作為子準則。其四,期刊受眾群體滿意度可以衡量讀者服務的情況,基于學報服務學校師生的初衷,可以將校內稿件刊發情況、收稿用稿評審標準作為子準則,用以評價期刊能否守崗敬業,真正做好師生服務工作。其五,職員滿意度情況,可以用以衡量期刊行政管理水平。由于學報的辦刊性質所致,在人員流動、績效激勵等方面與一般有限公司差距較大,做好員工激勵往往對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更為關鍵,因此可以設置薪酬分配情況、制度創新情況等子準則。
方案層則是以具體的指標和做法對子準則進行支撐,在考察過程中,方案層應由學報來制定和提供,用以展示在經營過程中如何根據準則開展具體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那些不足、對以往的不足之處又通過哪些方案進行調整。以各類做法定性地去評估、以各類指標定量地核算。
(二)學報社會效益的評價與調整
AHP評價體系為我們提供了評價的整體框架,而AHP評價體系的評價過程依托于判別矩陣來實現。其通過比較判別矩陣表現每一層次中不同要素對上一層的貢獻度。為了定量化地確定各層次各因素間的權重,往往通過一致矩陣法對各因素兩兩進行比較。假設有元素a1,a2,…,an,則比較判斷矩陣為:A={aij,i=1,2,···,m;j=1,2,···,n}。采用相對尺度進行對比,盡可能減少因為因素性質不同而產生的比較困難,提高準確度。因此在評價過程中,評價部門應當建立相對權威的專家庫,以求準確地進行評價。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應當對學報通過辦刊單位的地域性、刊物水平、刊物的文章方向進行分類,通過分類將現有2000多家學報分成幾十類,這樣就能進一步保證社會效益評價的準確性、有效性。
最后,在進行評價后,國家應當進一步對學報進行規范,根據期刊性質進行調整,避免一校一刊、千刊一面的情況,要提升區塊合作,促進刊物的特色發展,形成一刊一面、格局鮮明的學報市場環境。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國有文化企業社會效益評價體系研究”(2019B118)]
參考文獻:
[1] 科技部.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EB/OL].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
wj2020/202002/t20200223_151781.html,2020-02-25.
[2] 孫顯軍.關于高校學報評估的幾點思考[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6):19-23+118-119.
[3] 鄒強,余朝暉,陳擁彬.新時代地方高校學報轉型發展的困境分析與路徑選擇——基于制度變遷的視角[J].出版發行研究,2020(11):64-71.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作者簡介:王康民,黑龍江大學干事,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經濟、財務管理;袁華,黑龍江大學財務處副處長,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