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我國影視劇聲樂作品的發展情況簡要概括,并從詞曲作者和聲樂兩個方面簡要概況《九兒》聲樂作品,然后分別從曲式、聽覺、歌詞、演唱、文化多方面賞析《紅高粱》中經典聲樂作品《九兒》,最后從藝術特征分明、影視畫面貼切、感情基調突出等方面闡述聲樂作品《九兒》的優點。
【關鍵詞】《紅高粱》;聲樂作品《九兒》;賞析
【中圖分類號】J6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2-0099-02
音樂是一種極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它能夠通過聲樂的形式與人們的內心進行溝通和交流。而影視劇也是一種極具特色的藝術分類,出色的影視作品能夠與人們的內心進行情感交流。因此影視劇中的音樂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影視作品中的主題曲、插曲、片頭曲、片尾曲等聲樂作品都能夠增加情感色彩。《紅高粱》中經典聲樂作品《九兒》就是如此,該作品在《紅高粱》一劇中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將觀眾代入到歷史情節中,主題情感升華效果明顯。
一、我國影視劇聲樂作品的發展情況
我國影視劇的發展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國第一部影視劇已經將聲樂應用其中,讓人們認識到了聲樂作品在影視劇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影視劇由于聲樂作品的存在更加出彩,也受到更多人們的喜愛。《定軍山》是我國影視劇的開端,該劇采用樂隊表演作為影視劇中的聲樂,對該劇的氣氛表達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后來電影也開始將聲樂藝術融入其中,人們通過與電影情節和故事緊密結合的聲樂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例如《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再后來我國影視劇不斷成熟,《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大宅門》等經典影視作品不斷出現,聲樂作品與影視劇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因此《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在觀眾中引發巨大反響,《九兒》不只做到了與影視劇、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的融合,還將歷史背景也融入其中,帶給了觀眾極為特別的情感體驗[1]。
二、《紅高粱》中經典聲樂作品《九兒》概況分析
(一)詞曲作者
《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詞曲作者是國內著名音樂人陳錕,陳錕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師從作曲大家宋名筑教授,因此陳錕本人也非常擅長作曲。《九兒》聲樂作品中主要以西北曲調為主,表達了哀婉、凄涼、高亢的情感,體現出了西北地區人民的特色,在影視劇中留下了屬于自己的代表作品。除了《九兒》之外,陳錕已經完成了上百部電影、電視劇、動畫、游戲等作品的配樂工作,但是《九兒》仍然是其中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豐碑[2]。
(二)聲樂概況
《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在影視作品中由韓紅和胡莎莎共同演唱,胡莎莎將主人公九兒純凈、含蓄、溫柔的特點完美地表現了出來,而韓紅將剛烈、豪放的西北人民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該作品既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感,也讓人感受到了主人公對家鄉的真摯情感[3]。
三、《紅高粱》中經典聲樂作品《九兒》賞析
(一)《九兒》曲式探析
1.前奏賞析。《紅高粱》中《九兒》前奏使用小提琴樂器進行演奏,表達出主人公哀婉凄美的故事開端,這段前奏對觀眾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直接讓觀眾帶入到影視作品的故事情節中。《九兒》前奏中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與主人公九兒非常匹配,對塑造主人公的音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小提琴配合主旋律的使用可以升華前奏曲式所表達的意境。前奏曲式與主人公的成長經歷相同,主人公在故事前期比較單純樸實,聲樂作品前奏比較純凈悠揚,觀眾根據人物成長經歷可以直接帶入其中,從而產生情感共鳴。
2.主歌賞析。《九兒》主歌中音調從平緩到高潮,歌聲也在由弱轉強,主歌開端便出現四度的上行大跨度,直接讓人跟隨主歌的變化轉化情感和故事情節,能夠迅速抓住觀眾的內心世界,完美地表達出北方人民的豪放情感。接著是一個下行級進五度大跨度高音,觀眾的情感也在隨之劇烈轉換。下一個小節中直接是一個五度的下行大跨度,將同聲反復的手法使用得淋漓盡致。而第六小節第一節拍通過節奏變化給觀眾帶來崩裂之感,讓觀眾的情感得以迸發出來,最后兩個小節結束曲調逐漸平靜下來令人回味無窮。
3.副歌賞析。《九兒》副歌在轉調結束后響起,讓觀眾感受到激烈的戰斗之后總是伴隨著短暫的平靜,而平靜過后必將是新一輪更加激烈的戰斗,這樣經過反復轉調將觀眾的情感全部激發出來,整個副歌也進入了高潮。此時副歌演奏樂器由交響樂取代了小提琴,雖然旋律相同但是表現效果相差極大,讓觀眾生動地感受到了主人公對命運的不屈精神,也達到了升華中心感情的目的。
(二)《九兒》聽覺探析
1.影視畫面感。《紅高粱》中《九兒》是片尾曲,觀眾在賞析《九兒》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影視作品的觀看,因此觀眾對人物畫面和故事情節都比較了解。片尾曲《九兒》能夠通過音樂重新激發觀眾的影視畫面感,觀眾聽過片尾曲之后腦海中會一遍一遍地過之前所觀看過的故事情節,這就是《九兒》聲樂作品的聽覺藝術。《九兒》曲調轉化和歌詞的描寫讓觀眾重新體會到了主人公九兒在各個時期的畫面,觀眾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最后主人公與敵寇同時葬身火海給觀眾帶來的印象更加深刻。
2.影視層次感。《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屬于小調,曲調中利用了小提琴和交響樂的轉換為觀眾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影視畫面,而這些畫面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到了其中的影視層次感。
《九兒》音樂結構中利用主歌和副歌完成了戰斗高潮和休息平緩時期的轉化,每一次轉調都是對影視層次感的塑造。A調時《九兒》將主人公的柔情表達了出來,B調時主人公的堅韌性格表現了出來,E調時主人公的西北人民性格展現了出來,同時讓聲樂表達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三)《九兒》歌詞探析
《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總共只有12句歌詞,其中第一句歌詞中的“田野”,第二句歌詞中的“棗花”“香”,第三句歌詞中的“紅”“天”,第四句歌詞中的“遠方”,歌詞中的名詞和動詞形象地展現出來影視畫面。而其他歌詞是這四句歌詞的重復,歌詞相同而曲調不同不斷激發觀眾情感,經過多次轉折之后作品和觀眾的情感同時達到高潮,最后通過“啊啊”轉調重新讓歌詞與平緩的節奏相匹配。
(四)《九兒》演唱探析
《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演唱共3段重復參差旋律、2次轉調,因此演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演唱部分主要表達祥和安靜的高粱地畫面,表現對家鄉美的熱愛;第二個演唱部分主要表達主人公情緒的轉變,引出主人公對命運不屈的抗爭;第三個演唱部分主要表達主人公不斷與敵寇抗爭直到死亡,演唱音調也從高亢逐漸轉為平緩。觀眾通過傾聽《九兒》作品的演唱,即可感受到主人公九兒的一生。
(五)《九兒》文化探析
《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使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具有豐富民族文化特色,例如嗩吶、笛子、鑼、鼓、笙、镲、胡等。通過對各種唱腔的運用,即可與這些傳統民族樂器完美結合,例如信天游、秦腔、京劇唱腔等。最后通過對西北地區文學、美術、戲曲、民歌等文化素材的收集,讓觀眾感受到西北地區人民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容易與影視劇產生情感共鳴。
四、《紅高粱》中經典聲樂作品《九兒》的優點總結
(一)藝術特征分明
《紅高粱》中《九兒》的藝術層次感非常強,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完美結合,觀眾內心隨著主人公的一舉一動而時刻變化。《九兒》聲樂作品通過轉調等手法將作品的層次明確劃分,即表現出主人公九兒成長各個時期的人物性格特點,又讓觀眾在不同情節中都能夠觸動心弦。A調向B調轉變,B調再向E調轉變,主人公的情感和聲樂作品表達的情感層次也逐漸分明,層次分明則藝術特征明顯,觀眾更容易體會《九兒》聲樂作品表達出來的情感。
(二)影視畫面貼切
《紅高粱》中《九兒》演唱者為韓紅和胡莎莎,胡莎莎演唱前期主人公成長開端,讓人感受到主人公的凄婉內心,塑造了比較純凈的人物性格,而韓紅則演唱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抗爭,整個作品的曲調轉變與歌詞、影視劇情節完美契合,觀眾通過《九兒》聲音作品即可在腦海中浮現九兒在不同時期的經歷和畫面。《九兒》對觀眾來說相當于整部電視劇的縮影,觀眾傾聽《九兒》的過程中仿佛在通過聲樂的手段在腦海中播放九兒的一生,影視畫面貼切才能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三)感情基調突出
《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中感情線貫穿整個故事,主人公九兒與余占鰲相愛時整個聲樂作品的感情基調以甜蜜、純凈為主,而最后主人公九兒為了愛人與家鄉慷慨赴死時整個聲樂作品的感情基調以悲戚、哀婉為主。感情線打動了觀眾,觀眾通過主人公九兒的感情可以感受到她對家鄉和愛人的熱愛,而最后九兒的女兒死亡后仍不惜犧牲自己保全自己的愛人,直接升華主題,同時打動了電視熒屏前的無數觀眾內心,感情基調突出讓《九兒》有了靈魂。
綜上所述,電視劇《紅高粱》中《九兒》聲樂作品與影視畫面形成互補,影視畫面表達比較困難的地方可以通過聲樂作品表達出來,聲樂作品表現困難的地方同樣可以用影視畫面進行補充。因此電視劇在拍攝過程中必須重視聲樂的運用,能夠將影視作品劇情和情感融為一體的聲樂作品可以提高電視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電視劇和聲樂作品是相輔相成的,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相結合才能創造1+1>2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文山.電視劇《紅高粱》中經典聲樂作品《九兒》分析[J].文化產業,2020,(18):69-70.
[2]趙劍華.電視劇《紅高粱》片尾曲《九兒》歌詞的畫面感和詩性張力[J].職大學報,2020,(01):45-46+105.
[3]劉星華.淺談影視劇《紅高粱》片尾曲《九兒》演唱的民族元素[J].北方音樂,2019,39(15):40+44.
作者簡介:
張慶果,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河南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