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將教育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帶來的福利融入到對幼兒的教育中,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是基礎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在本文的研究中,通過研究教學過程中教育信息化的應用現狀,分析當前教育信息化的優勢,將教育信息化與幼兒教育相融合,提出提高教育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基礎教育的轉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將我國的教育劃分為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教育信息化對于教學的順利進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各類線上教育平臺系統在技術和用戶體驗上的不斷完善,線上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并以其特有的功能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當前我國已經逐步買入“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無法滿足幼兒教育的需要。互聯網集各種信息資源于一體,為學前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平臺。不僅能創新幼兒的教育模式,還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育效果的達成。
一、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質量、教學治理中的重要性
(一)優化了學前教育的條件。
通過互聯網這種教育平臺,教學信息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傳播,幼兒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開拓了學習視野。
例如教師在班級群、幼兒園公眾平臺等網絡端推送《空中課堂》和《家園共育計劃表》,好玩的手指韻律操,親子游戲,幼兒生活活動指導視頻等。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讓家長、幼兒感受到親子游戲帶來的快樂,豐富了線上教學過程中幼兒的一日生活。
又例如利用信息技術與家長溝通交流,每日進行全面健康排查,掌握家庭健康動態。同時進行線上家長訪談活動,根據家庭實際問題、情況,給予家長科學的育兒指導,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線上家長會,告知家長復園事宜,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幼兒園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大程度的促進了學校、家庭、社會的融合,為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開拓了學前教育的求知空間。
教育信息化豐富了學前教育的內容,增多了信息量。由于幼兒處于網絡全面覆蓋的時代,導致他們對于信息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幼兒的興趣范圍非常廣泛,對信息的需求也比較大。信息技術的興起開拓了幼兒的求知求學的空間,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幼兒的各種需求。
例如在進行《家鄉真美》這節集體教育活動時,幼兒雖然已經有了對家鄉的直接經驗,但是零散的、片段式的經驗不利于幼兒對家鄉情感的生發,對于本節活動來說把幼兒帶到家鄉的每個景點參觀不易實現。于是教師采用了視頻和PPT結合的信息技術方式。景區的介紹的視頻和AR全景展現的雙模式的展現,不僅最大的激發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帶領幼兒欣賞家鄉名勝古跡和美麗風光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家鄉的歸屬感。
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一)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認知偏差
當前幼兒園教師普遍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認知有所偏差。從宗旨上來看信息技術是教育領域的一種應用技術,并非教育的結果。有的幼兒教師認為只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信息技術,就是信息技術和教學的融合,其實這種理解的錯誤的,信息技術要和幼兒教學的內容和幼兒的特殊性進行整合,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要將教學內容生硬的放到屏幕上進行教學,忽略了幼兒真正的需求。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盲目性
信息技術雖然對現代幼兒教育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當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盲目應用的狀況,導致信息資源的選擇缺乏針對性,幼兒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幼兒提供無法直接獲知的信息,滿足幼兒多層次的需求,但是對于年齡階段比較小的幼兒而言,直接的感官體驗更重要,更能激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如果僅僅為了體現教學的現代化而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反倒起不到相應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小山羊找快樂》這節集體教學活動時,教師一味地讓幼兒通過觀看《小山羊找快樂》的視頻來理解小山羊的快樂的心情,沒有讓幼兒的實際體驗,幼兒得不到快樂的體驗,不能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那么教學就是無效的。由此看來,教育教學過程不是信息技術的生搬硬套,更不是信息技術的羅列。
(三)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高
當前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一般,盡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幼兒教師教學中必備的手段,但是有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卻不是很熟悉,對課件的使用不能得心應手;同時,信息技術教學的過分應用降低了課堂應有的效果,有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過度使用信息技術媒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師幼之間的溝通,容易造成師幼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聯絡。
信息技術對幼兒教學將會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利用它,這也是學前教學一直關注的焦點。
三、將教育信息化融入到幼兒教育中的對策建議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教學體制的創新是必然的趨勢。在教學體制的創新模式下,幼兒教育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學科滲透以及相關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的。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筆者從以下方面提出教育信息化與教學融合的建議。
(一)強化教育信息化和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在幼兒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僅僅為了教學效果而被動的應用信息化,而是要從教學質量的方向進行應用。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信息技術和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緊扣教學目標,有計劃的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比如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需要選擇何種技術手段,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達到效果。
(二)利用教育信息化,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起到鼓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不斷創新教學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知識需求和接受能力進行教學設計,既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幼兒的學習。比如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圖像的顏色要具有代表性,音頻的聲音要適當,同時要控制音頻的時間等等,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都要結合幼兒的實際需要,要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獲得知識。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開展個性教學。
在幼兒教育中追求個性化教學一直是教育者不斷探索的要點。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體指導作用,以幼兒為中心展開教學。教師要有個性的教育風格,尊重幼兒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因材施教,挖掘幼兒的個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擅長發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情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揮幼兒的潛能。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師幼之間的互動。
幼兒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幼兒教育更需要注重師幼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促進幼兒的學習。在當前現代教育理念基礎上,進行幼兒教學需要教師充分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吸引幼兒的關注點,深化互動,增強師幼之間的溝通交流。
結語
信息化教學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也有所應用,也逐步推進了學前教育中教學理念和方法的不斷豐富與成熟,使信息化教學成為未來教學的重要趨勢。不多,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教學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應遵循其相應的道德與規范,讓幼兒教育搭乘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便車”。作為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在對幼兒的教育中,應適當的引入信息技術,不可固步自封,亦不能急于求成,將教育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強化教育質量,提高教育治理的效果,達到信息化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允漷,余文森,郭元祥,劉曉慶,徐斌艷,陳霜葉,王小明,劉鈞燕,楊曉哲,王濤,陳建吉,王少非.在線教學的探索與反思(筆談)[J].教育科學,2020,36(03):1-24.
[2]吳媛媛.以“互聯網+”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2:16-17.
[3]蘇艷麗.現代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9,12:295-296.
[4]張譯丹,張洪秀.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內涵與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4:39-40.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百合幼兒園 張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