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學生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單單只停留在“學習好”這一層面上,而是更加注重到孩子的身體素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要不斷深化改革體育的教學方法,探索出適合學生的鍛煉方式。家長要支持學校為學生開設的體育課程,學生自己要有意識的加強自身鍛煉。相信只要在各方的共同配合下,體育的教學方法能夠得到不斷的優化,尋找到最適合學生的鍛煉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體育;教學方法
引言:
中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學校要根據學生身體的成長情況加強體育方面的鍛煉,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重視體育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要找準每個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現在許多學生和家長忽略了體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評總是不理想,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引導學生愛上體育,不斷加強自身的鍛煉,成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生。
一、體育課程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參加
中學生總是充滿好奇的,作為新時代背景下成長的孩子,他們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只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那么體育課程的目標就實現了一半。現在的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太過于老舊與死板,學生每一節課都是同樣的內容,自然而然提不起上課的興趣,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下,體育教師要做出新的突破,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增加體育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比如在第一堂體育課正式開始前,為了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先和學生玩一些小游戲,迅速化解師生之間陌生的關系,讓學生愿意接受自己。游戲種類不限,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游戲來進行課程正式開始前的熱身運動。學生們發現體育課程的開展與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就會愿意更近一步的去了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要提前做好功課,將教學目標確定好后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帶給學生良好的感受,因為體育課上教師更像是一個表演者,用自己的身體做好每一個標準的體育動作,再結合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動作的要點,只有足夠用心且耐心,才能真正將體育的趣味性與魅力展現出來,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參加。
二、體育課程要因才施教,為每一個學生制定適合之道
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因為平時有進行一些體育活動,就能夠承受比較大的運動量,而有的學生平常更多的時間是在課桌前學習,所以身體如果進行太高強度的鍛煉,容易承受不住[1]。這是因人而異的,也是需要后天不斷的訓練才能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在課堂上教師也要提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狀況,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比如以跑步為例,教師根據課程安排,分別進行50米、200米、400米、800米等的跑步計劃,讓每一個學生參加跑步項目的測試,提前告知學生盡力而為就好,在自己身體不舒服后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最終目的是了解學生的能力。在拿到體育測試的具體情況后,跑步可以安排不同的梯隊進行不同的體能鍛煉,做到讓每一次的體育鍛煉都能夠在學生的身體承受范圍內,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熱身后,學生的體能就會慢慢上去,后期可以再調整梯隊的人員。其他的體育課程項目也可以按照這種教學模式進行,其最終的目標都是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鍛煉軌道上穩步前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與信心,教師要做的就是依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教給學生正確的鍛煉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三、體育課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做到個性化教學
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孩子都十分有個性,而作為學生而言個性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在一個班集體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結合課程做到個性化教學,如果個性過分彰顯也要正確引導學生,在不抹滅原本的個性下朝著更好的方向走,讓性格突出的學生了解到在不同場合下要改變自己的態度,集體中要適當收起鋒芒,不可橫沖直撞[2]。比如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不配合的學生,在了解事實真相前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明白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去找到合理的應對措施,假如學生身體不舒服所以不想運動,可以適當休息一會。亦或是單純的不想進行體育鍛煉,教師要正面引導學生對抗這種消極情緒。凡此種種行為都需要教師有應對的方法,錯誤的個性行為要受到批評,適當的個性彰顯也要得到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的成功。
四、總結語
每一個中學生在成長的關鍵階段,身體鍛煉應該得到每一人的關注,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作為學校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切不可本末倒置。體育教師一定要制定良好的教學計劃,依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來要求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是育人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夏丹.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融入[J].新絲路(下旬),2016(10):129-129.
[2]王小強.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融入探討[J].考試周刊,2019,000(081):11-12.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交通技師學院?王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