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慧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46
1? 概述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進步,醫藥領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國民的健康壽命延長,國民素質提高,但醫患關系并沒有隨之趨于和諧相處的程度,反而因為某些不良媒體輿論的造勢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醫護人員從守護人群生命健康的角度出發,為患者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患者也感激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這本是正常的現象。但令人遺憾的是,公眾對于醫護人員的“好印象”卻沒有持續較長時間,各種蓄意傷醫事件依舊層出不窮。
在目前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情勢下,做好醫患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有效的溝通能夠幫助醫患雙方相互理解,使得患者更加了解醫護人員的出發點是為他們的病情著想,也使得醫護人員更加體諒患者生病苦惱焦慮的擔憂情緒。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之中,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
2? 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醫患溝通特點
2.1更加細致耐心。由于精神科病人經常是大腦皮層功能障礙或受損的患者,其表達和(或)溝通能力相較于尋常科室的患者更弱一些,此時就需要醫護人員更加細致耐心地溝通,才能取得有效的信息。
2.2需要與患者家屬有更密切的交流。精神科的患者常有幻覺、譫妄等癥狀,當其發病時無法取得有效的信息或無法辨別信息真偽,此時就需要更多地求助于患者家屬佐證,因此醫護人員需要與家屬進行更為深入詳細的了解以求病史清晰完整。
2.3溝通方式特殊。由于某些患者暫時或長期地喪失自控能力,有些時候情緒激動,有可能誤傷醫務人員,因此在溝通過程中也需要配備一些束縛裝置備用。當患者發病時需要適當束縛,避免患者傷害自身,做出自殘行為或傷害他人,威脅到其他人員的安全。
總之,醫患溝通應遵循以下原則:(1)以患者為核心,話題圍繞患者自身展開,醫護人員應當主動積極地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患者的病情、病程、治療等展開話題。(2)以包容和尊重的心平和對待患者。精神科的患者雖然在精神方面有些障礙,但這不是不尊重患者,甚至以此取樂的理由;相反,醫護人員應當以更加包容、熱情的心態來對待患者,發自內心地尊重患者,幫助患者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訴求與希望,從而更好地對癥下藥。(3)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患者。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當積極樂觀,以飽滿元氣的精神感染患者,幫助患者重新建立痊愈的希望。(4)安撫患者的情緒。患病是人之常事,精神疾病也能夠在悉心的照料之下得到極大的改善,長期堅持吃藥能夠幫助患者重歸社會,因此醫護人員應當安撫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這樣才能在治療過程中事半功倍。
了解了精神科醫患溝通工作的特殊之處之后,我們還需要了解的是有哪些溝通技巧可以應用于此呢?
3? 醫患溝通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的技巧
3.1患者首次入院時溝通。當患者是第一次進入精神科住院就診時,患者難免會有抵觸、恐懼或者焦慮的心情,秉持著覺得自己不是個正常人從而自暴自棄的心態,甚至敵視仇視醫護人員,做出攻擊性的行為,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降低患者的抵觸心理,先從平常的話語談起,以較為輕松和易于接受的話題作為切入點,拉近與患者的心理距離,然后再逐步引導患者放松下來,熟悉病房環境和主管的醫生和護士,在輕松的談話過程中抓住患者的喜好與傾向展開話題。如果患者實在太過抵觸,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意圖,應該適當給予束縛帶或者鎮靜藥物,待患者恢復心情和平穩狀態后再開始溝通交流。
3.2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注重信息反饋的重要性。雖然交談以患者為中心,主要聽患者講述自己,但醫護人員不應當只是做個沉默的記錄員,而是應該有張有弛地進行信息的反饋。在患者打開心扉的時候適當地點頭稱是,能夠鼓勵患者繼續話題,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確是與他站在一邊感同身受;在患者疑惑想法是否正確的時候,如果能夠給予積極肯定的回復能夠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如果是不善言談、非常沉默的患者,就需要醫護人員有條件地誘導、引導患者開口,使用一些溫和無攻擊性的話語,鼓勵患者開口,如“您覺得呢?”“您不妨說說看呢?”“我很想知道您的看法是?”諸如此類。
3.3適當的肢體接觸有助于改善陌生僵化的關系。當患者行動不便或受到束縛時,醫護人員可以幫助其坐上輪椅/病床,或者幫助其翻身、改變體位等,為患者整理不方便整理的衣服等,適當的肢體接觸能夠拉近患者的心理距離,使得患者降低對醫護人員的戒備心,感受到醫護人員的溫暖與善意,就更容易進行溝通交流。
3.4當患有相同精神疾病的患者較多時,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溝通效率,可以通過舉辦講座的方式,由精神科醫師集中展開病情介紹,包括病因、危險因素、治療措施和預后等。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省時省力,還能夠在多位患者及其家屬之間形成一個良好交流的過程,病友之間交流病情、病程,相互鼓勵、相互了解也是一種較好的宣傳方式,使得一些患者志愿成為宣傳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
3.5溝通過程中非語言溝通的技巧。有時候溝通并不一定要開口,擁有一些非語言技巧也能夠有助于溝通的效果。比如在交談的時候,醫師可以選擇微微前傾的坐姿,在患者說話的時候微微點頭,目光直視患者,眼神不要太過銳利,給人一種居高臨下之感,當談及一些無關緊要的隱私問題時,此時最好移開視線,不要給患者一種壓迫感,如果患者愿意傾訴,最好能夠表現出點頭、抿嘴、神情嚴肅等動作,表示一定會保守秘密,讓患者安心。諸如此類非語言的體語技巧能有效拉近醫護與患者之間的關系。
總而言之,溝通應該建立在尊重患者的基礎上,醫師與患者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患者身患疾病,存著“求醫問藥”的心態前來而對患者有所輕視。對于精神科的患者也是一樣,不能因為患者所患疾病的特殊性而有所怠慢,更不能在患者意識障礙的時候取笑、辱罵。
4? 結束語
醫患溝通不僅僅是采集信息的工具,更是傳達著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的關心與愛護,也能夠通過溝通使得患者及其家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從而得到更好的治療與康復幫助,達到維護患者健康、恢復身體機能、重新融入社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