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端林
摘要: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其主要是承擔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小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怎樣才能夠讓道德與法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以此來幫助學生培養道德與法治素養。因此,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合理的利用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能夠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加順利的開展下去,與時俱進。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互聯網;家校合作
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還存在部分問題,這樣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信仰、法治思維的形成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需要懂得合理的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并且能夠懂得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的應用,從而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合作,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正確的法治意識,提升法治素養。
一、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非常重視家校合作模式的作用,強調通過家校合作來提升教學的高效性和實用性。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就要懂得利用家校合作,從而將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去。
第一,在家校合作教學開展進程中,教師與家長應該通過互聯網實時的開展學生學習狀態的共享,并且在共享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的找到問題的解決措施。第二,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懂得幫助小學生調動學習興趣,讓其能夠主動的深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去,并且在家校合作的支持下,就能夠不斷的提升自我道德與法治素養。第三,在家校合作的支持下,小學生在學習理念認識的基礎上,還能夠增強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基于相應的分析,從而開展正確的研究[1]。
二、基于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基于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懂得形成共育局面、營造共讀氛圍、利用視頻資源、倡導資源共享,通過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最終就能夠讓小學到的與法治教學更加順利的開展下去。
(一)形成共育局面
一直以來,家庭教育都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觀、人才觀、家校合作等方面都和學校的教育存在矛盾差異或者是對立不一致的情況,如果這一部分矛盾沒有處理好,就可能會影響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關系。當今社會的小學生,有很多存在溺愛的情況,可能學校五天的教育還抵不上兩天的周末家庭與社會的影響。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有意識的營造一個共育的局面,能夠基于互聯網家校合作模式的實用,及時的關注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和在家里面表現情況存在的不同之處,從而能夠針對性的開展分析,從而引導家長提升家教質量和家教能力,最終樹立出正確的成才觀念。
(二)營造共讀氛圍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還應該事先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能夠營造一種“書香家庭、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所以,就可以利用親子閱讀活動模式。通過家校攜手的方式,共同營造一個濃郁的書香家庭、書香校園的氛圍,以此來培養閱讀興趣。如,有聲小說、喜馬拉雅聽書電臺等,這一種新穎有趣的閱讀模式,直接將名人傳、名著等學生無法理解的藝術形式,通過聽評書的方式,讓學生喜聞樂見。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進程中,就需要懂得通過家校合作的模式,幫助孩子陶冶情操,并且讓讀書這一項活動范圍能夠逐漸的擴大,讓形式也變得更加的多種多樣,這樣就能夠讓學生致力于一個良好的共讀氛圍中,不知不覺的掌握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內容[2]。
(三)利用視頻資源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講解理論,學生很容易會失去興趣。這是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特點,所以實際的教學又無法真正脫離理論教學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么應該如何來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其能夠真正的走進學生心理,能夠在消化吸收的同時外化于行呢?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視頻的方式,選擇一些與教學相關的片段、動畫片段等,通過視聽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并理解內容。如,在《做守法公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選擇利用觀看法制節目案例的方式,并且通過家校合作,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能夠陪同孩子通過網絡的方式,來觀看一些附帶講解的《法治在線》、《今日說法》等法制節目。因為節目之中會有典型的法律案例,其教育意味非常濃郁。所以,教師就可以引導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觀看,并且在觀看之后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以此來幫助孩子明確守法的重要性。不過需要注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能讓視頻完全替代了教師的角色,而是要懂得發揮課堂引導者的作用,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加順利的學習,不斷增強教學效果。
(四)倡導資源共享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實現家校合作,還可以選擇利用微信、QQ等方式,與家長保持隨時隨地的溝通。在家長會上,只能夠探討一些共性的問題,有很多個性問題式沒有時間去解決的,也無法在家長會上說清楚。家長本身也是主要聽教師講解,但是內心的想法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與教師進行順利的溝通。面對這一種情況,就可以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實現“零距離”的家校合作[3]。
每一學期,可以讓家長、孩子與教師將這一學期學習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感悟寫出來,并且共同分享一下取得的成績。家長也愿意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支持各種教育教學措施,家長與孩子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可以獲取共同的成長,而教師在工作之中因為得到家長的認可,所以,也能夠找到自信。并且在活動開展之后,通過互聯網的模式,也能夠讓家長與教師一起來探討本次活動之中的閃光之處與不足之處,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溝通,最終實現家長、孩子、學校的共贏局面。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有意識的利用家校合作的模式,從而讓原本枯燥的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同時,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合理的利用互聯網技術,也能夠實現家校之間的“零距離”溝通,最終讓教師能夠與學生家長更加貼合,讓生活與教學連接更加緊密,進而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感受到來自于教師與家長的關愛,從而在家校合作模式下順利學習相關的知識,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貢布.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思想素質的提升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41):143-144.
[2]孫敏.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考試周刊,2021(40):131-132.
[3]許鳳蓮.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05):79+83.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第四小學 5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