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靜
摘要:鄉村振興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核心砥柱與理論依托;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的振興及發展;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人,是提高農民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以鄉村振興視角下,以貴陽花溪鎮山村為例,通過對現階段鎮山村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的探究、提出鎮山村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途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鎮山村、旅游、資源開發
習近平總書記于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伴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走進鄉村,體驗鄉村文化,感受純樸熱情民風,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鎮山村旅游在實際運作中仍有一些缺陷制約著它的發展,同時鎮山村旅游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鎮山村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鎮山村是以布依族為主的民族雜居的自然村寨,2019年1月,鎮山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花鎮山村旅游業的發展,在經過早期短暫的迅猛發展之后,走向了衰敗之路,在眾多少數民族發展旅游業中具有典型性 [1]。實地考察了解到,鎮山村旅游收入來源單一,旅游旺季處于第三季度,旅游收入90%來源這一季度收入,停車費收入便成為鎮山村收入的重要組成;鎮山村獨特旅游資源---布依族生態博物館于2004年建造,但博物館開放次數屈指可數,由于博物館一直處于未對游客開放狀態,導致對游客吸引力度不足,游客參觀量下跌,鎮山村旅游收入非常不樂觀,這也導致村中勞動力流失,村里旅游發展更加滯后,鎮山村旅游業如果沒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實施,那么鎮山村旅游業將沒落。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鎮山村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游客參與性差,景點單一
鎮山村自身環境優勢為游客提供了愜意舒適的氛圍感,但鎮山村并未開發游客能實際參與的旅游項目,旅行中,游客的旅游體驗局限于欣賞風景,吃燒烤等體驗項目,這并不能體現鎮山村旅游品牌建立的最初目的。總之,鎮山村并沒有能夠吸引游客滯留的重要旅游體驗項目。
(二)資源利用不當,開發模式單一
2000年,在挪威政府資助下建成鎮山村布依族生態博物館。本以為會推動鎮山村旅游業的發展,然而這只是臆想,生態博物館作為鎮山村亮點,鎮山村未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打造專屬自身的旅游優勢,而生態博物館只有在上級領導視察時,才會對其開放,游客完全不享受游覽的權利;鎮山村直屬管理部門將生態博物館外包給賣玉石的商人,因效益不佳,此行為并未持續多久。
(三)政府政策干預、專業人才缺乏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的科學判斷。鄉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關鍵因素是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人的作用更加突出[2],鎮山村現屬于花溪區文化管理局管轄,在政府的干預下,鎮山村旅游業禁止開設游泳以及水上游玩項目,鎮山村三面環水,優異的水資源是旅游資源開發的必要選擇,由于政府干預,使得鎮山村旅游業發展一直處于尷尬狀態,一直未有提高。旅游業的停滯發展,景區資源的長期處于待開發狀態,吸引不了人才目光,專業管理人才缺少,景區發展止步不前。
(四)宣傳力度不足,品牌建立緩慢
鎮山村旅游業發展距今已有21年,鎮山村的知名度較于同城青巖古鎮的知名度而言微乎其微,除了自身旅游開發存在問題以外,宣傳營銷不到位也是阻礙鎮山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據了解,鎮山村在省內外的知名度不高,以及鎮山村出現在網絡平臺的頻率趨近為零,作為旅游界21年元老級別的旅游景區,知名度竟低到如此程度,的確讓人匪夷所思。鎮山村品牌的打造沒有得到實踐,沒有旅游品牌的支撐,品牌打造的力度也會大大衰減。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鎮山村旅游資源開發發展的對策
(一)因地制宜開發旅游資源,創建特色旅游模式
隨著旅游業的越來越同質化的發展,傳統的單一式的旅游模式對游客的吸引也變得越來越無力,只有充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圍繞“生態、綠色、健康”主題[3],打造屬于鎮山村的旅游亮點,使被埋沒的鎮山村重現旅游業。因此,鎮山村應開發山水生態旅游體驗項目,建立生態露營,生態野炊,水上游樂項目(比如劃船比賽、垂釣比賽或者開發具有一定面積的水域,提供抓玩具鴨子比賽等項目)鎮山村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開設研學旅行活動,不僅可以增強游客體驗感,同時可起到文化的傳播及宣傳作用。
(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鎮山村年代久遠、民族風情古樸、民俗文化豐富,2000年中挪(威)簽訂了奧斯陸協議,在挪威政府資助下建成鎮山村布依族生態博物館。鎮山村在鄉村旅游業較好的聲譽,但由于政府的政策的不支持以及政府制度的限制,以及對鎮山村旅游發展的不夠重視,導致鎮山村旅游的發展處于下坡狀態。生態博物館的歷史已有17年,政府應大力支持,加大對博物館的利用率,關閉博物館的不是保護博物館的唯一途徑,合理利用及有效保護才是最應該采取的辦法,博物館采取定時開放的模式增加游客旅游體驗,以及開設有關博物館內容的講解課程,如此一來,便增加了旅客留宿鎮山村的概率,不僅可以引起游客的共情,也能成為吸引游客的寶器,還能增加當地旅游收入。
(三)引進專業人才,建設完善管理體制
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優秀的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管理者和技術人才[4],鎮山村旅游業發展除了受政策干預,資源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影響以外,缺乏專業人才的管理是影響鎮山村發展的致命點。在完善的管理體制下,鎮山村的開發利用不會止步不前,缺少生命力的民族村寨也會綻放它自己的生機,為打造多姿多彩的旅游地,專業人員獨到的見解及犀利的眼光,是旅游業發展的利器,根據村寨特色,建立獎懲制度,利用居民對村寨的情感認知,將旅游產品路線開發及特色產品制作與人力資源結合,提高居民的參與性,降低勞動力流出率。人力資源的保留,增加村寨的活力,同時居民能為游客提供更加細節的服務,這樣才能增加游客親切感,更能夠留住游客,帶來更多收入。
(四)加大宣傳力度,打響知名度
旅游業的發展不是只關乎到政府的利益,也關系到每一位村民的利益。村民應具有認同感,不做影響旅游發展的絆腳石,積極轉發相關微信推文、宣傳視頻,組織村民到省內的各個市做宣講活動,采用最直接的宣傳方式宣傳;同時,利用自媒體優勢,建立官方網址以及創建短視頻賬號,發布宣傳視頻,制作宣傳手冊;創新旅游宣傳模式,通過和各地官方平臺合作,合作方通過合作帶來收入的一定比例獲取利益,降低了鎮山村旅游的壓力,提高了宣傳力度。打造“世外桃源,被時光遺忘的鎮山村”的品牌,在城市人多密集的地方進行宣傳,讓世外桃源的響亮口號深深印入游客腦海,從而吸引更多省外游客,帶來更多的人流量,從而達到宣傳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甫.貴州少數民族村寨旅游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以花溪區鎮山村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6,37(02):130-133.
[2]譚志蓉.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研究——以川西北地區森林公園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1,(13):122-126.
[3]陳品冬;班榮佑.貴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發展模式探析[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9,(04):15-17.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六盤水市?5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