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物聯網將世界中的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物聯網技術正在茁壯成長,未來社會需要更多的物聯網研究人才和應用型人才。高校的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學生的學情與高校有很大的差別。在高職類院校中,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想盡辦法,但教學效果不如意。調查顯示,學生從入門到入土的現象越來越多。就物聯網專業,如何建設好專業也成當下熱門話題。如何定位好專業崗位,選擇適合的教材,建設好相應的教師隊伍。值得探討和思考。本文就崗位-教材-教師三要素質進行分析探討,希望為高職類院校提供些參考。
【關鍵詞】物聯網;高職;培養方案
引言: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物聯網概念的提出,直到現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物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互融合發展,正在掀起一次次的通信技術的變革。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生活的習慣。
2009年歐盟,韓國,日本先后提出了物聯網加速發展計劃行動,我國也于2010年將物聯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物聯網應用涉及的行業范圍寬廣。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迫切需要大量實用型人才,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培養好人才,為各產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何構建和探索出有效物聯網人才培養方案是當下的熱點。
一、物聯網體系構架及其核心技術
從技術層面看物聯網,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實現了物物通信,人與物通信。比如物聯中的RFID技術,主要利用頻射識別技術,將信息傳送到云端,實現物與物或人與物通信。從技術本體進行劃分,物聯網可以分為數據采集與識別技術,網絡接入與通信技術,數據計算與服務支撐技術和公共云端支撐技術4個方面構建。
對于數據采集識別技術來說,它是物聯網前端基本要素,其重點是進行前端物體的數據采集和識別。
對于網絡接收與通信技術來說,這是在現有互聯網、衛星網絡和無線網的基本上進行的物聯網信息通信,保證物的信息能有效傳送到人或人們需要處理的云端。
對于數據計算與服務支撐技術和公共云端支撐技術,其特點是利用云端的強運算能力實現有用信息的處理,保障物與物,人與物的信息的有效轉換。
二、高職院校物聯網的職業定位和從業技能分析
1.職業定位。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物聯網專業培養應結合當實際情況,應偏向于對物聯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型人技能的培養,需然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大批量的系統設計人才,數據分析人才以及很多物聯網關鍵技術(如5G通信)的研發,但是這些技術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一但什么內容都學,定位不準,就很難在短期內達到預期效果。如果基于學生在這個過程強調操作和部署技能,這是高職院校可以實現和把握的。產品一線生產、銷售和設備的安裝調試,是高職院校的強項。只有這一定位找準了,高職類的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才能出結果。
2.從業技能分析。物聯網發展,離不開物聯網技術應用層和操作層的復合型人才。物聯網技術的從業人員,不光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協作精神,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較強體力素質和敬業心態。物聯網的人才培養方案,要緊緊抓住技能上有突破,范圍要合理。物聯網專業技術涉及傳感技術,通信技術,云計算等技術。鄰域寬,技術棧長。專業鄰域要把握好,應重點培養能看懂施工圖,能施工技能人才。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對設備的調試和通信網具備故障處理能力是高職類院校培養的技能難點。
三、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的崗位人員、教材、師資隊伍的建設分析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只有崗位準確了,教材才會有目標和針對性,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定位好。崗位-教材-教師這三個要素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匹配不好,高職院人才培養不但人才難出。還會出現累死老師和苦了學生。職業崗位人員定位精準了,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反應出市場客戶或特定行業的個性化需求。才能提煉適合的操作技能和支持理論,教師才能精確解析出教材的內容。有了目標,教材的內容才會有接地氣和落地,當前不少高職類的教材由于定位不準,教師教學起來很吃力、困惑,學生感覺到技術復雜難懂,學生很難堅持學習,甚至放棄學習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教師有了適合的教材,知識和技能傳遞才有載體。適合的教材不但能讓教師上起課來心情越快和舒暢,更能讓增強教師們的職業信仰。高職類的教師由于培養目標定位的原因,教師隊伍需要的技能型教師,這樣的教師不光要懂理論,懂開發,更重要的是要能操作和應用演練,也就是說,學生更需要教師帶頭和示范作用。技能是需要時間來鍛煉和磨礪才能出的。它更多的時候是綜合知識運用與動手技能的結合,是一種技能型勞動,更是一種工匠型教師。也就是人們說的雙師型教師。總之崗位人員定位準確-適合的教材-技能匹配的教師是高職物聯網人才培養的關鍵三要素,只有三個要素滿足了,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物聯網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結束語:物聯網技術,發展快速,知識更新迭代快,目前在各行各業廣都有泛應的應用。社會對物聯網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旺盛,高職院校對于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理順關系,立足實際,把握好崗位-教材-教師之間匹配,才容易培養出適合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做到緊密結合企業的需求。崗位-教材-教師三要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握好前進的方向,才能實現物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不斷輸送出更高素質和高質量的人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雪芳關于學習策略和詞匯習得關系的反思一項基于英語專業泛讀課的調查[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75-78.
[2]蓋淑華英語專業學生詞匯附帶習得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4):282--286.
[3]吳曉莉,溫柒芳英語專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詞匯附帶習得[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119--120.
作者簡介:杜云龍(1975.3-),男,貴州開陽,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實驗師,研究方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貴州省貴陽市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