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目前我國的現代電子技術不斷的飛速發展,當前社會已經開始正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電子信息時代,電子技術也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最具有創新活力和最有影響力的現代科學信息技術。在目前的現代通信工程技術領域中,電子技術的應用范圍開始變得越來越廣泛了。而且隨著我國電子網絡通信應用技術的迅速進步發展以及不斷創新,電子技術與網絡通信的各種綜合應用已經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家中了,成為了我們現代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已經共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電子技術;通信工程;應用
一、電子技術
1.1通信工程的應用
時代在加速前進,人類也同步進入移動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現代信息化和電子技術徹底顛覆了當今人們的一切傳統日常生活,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生活層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汽車業,計算機,信息安全,通信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都與之密切息息相關。我們也得到了社會信息化建設帶給我們的便利。合理科學運用現代電子信息管理技術,可以大大減少新型智能汽車對環境和能源的污染和浪費。智能汽車中集成傳感器、軟件技術、嵌入式微處理器、車載電子網絡等信息電子技術的應用日趨成熟。按照這樣的趨勢去看的話,在不遠的將來,智能汽車也將會被投入到人們生活中使用。
1.2電子技術的應用
電力工程電子技術課題是動力電子技術廣泛應用于國家電力工程領域的新技術課題。該設計方法通過家用電力和微電子的元器件設計來直接實現家用電力各種形式的快速轉換和自動控制。目前,在一般工業領域中,企業中的大部分機電設備均采用交直流電機供電,工作效率較高。同時,企業合理充分利用各種電力源和電子技術,可以直接使企業電能的綜合利用率和效果可以得到極大優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關企業電能的綜合利用率和社會經濟效益。這樣就使得各種電能的綜合使用可以達到效益最大化。企業的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也在加快。我們的日常生活,從民用飛機、船只等再到家用離子電器,都永遠離不開現代電力和家用電子技術的大力支持。
目前電子技術的用途已經可以用到的范圍越來越廣,已經被認為是符合我國生態文明發展的相關理念,開始投入使用到我國新能源建設中了,以便于建立一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環保能源時代。推廣應用智能電力以及電子技術對于企業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改善工作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期電子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2.1電子信息技術智能化趨勢
電子產品的技術研發主要是將轉移到應用到電子設備上的大尺寸屏幕數字顯示處理技術,這一點的轉移其實是比較符合我國當前現代家庭消費者的市場需求的,也間接性的推動了與電子相關產品的研發。目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集成技術的應用是變得越來越廣泛了,智能集成電子產品的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也已經開始慢慢的得到了普及。同時,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現代人們對企業電子信息管理技術的認識應用程度,并且及時發現了人們在使用信息技術管理過程中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策略以解決。
2.2電子信息技術個性化與規模化趨勢
隨著電子信息應用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應用電子信息應用技術相關產品的文化認可度也越來越高,人們的文化消費接受能力也隨之大大提高。目前,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正在逐步擴大自己的規模,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使自己的規模越來越大。同時,我國廣大消費者對家用電子產品的各種個性化消費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電子信息技術行業正在逐步走向個性化。
三、通信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應用
3.1光纖傳輸技術的全面應用
光纖通信信號綜合處理應用技術是光纖通信系統改造升級工程的集中體現。與其它基于傳統的各種有線通信傳輸技術領域相比,光纖數據傳輸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優勢十分明顯,它不僅廣泛適用于各種傳感器和材料,而且非常適用于實現計算機無線網絡信息性能的精確匹配,將來更有助于大大提高無線通信工程師的技術水平。在推進我國目前的光纖通信工程體系建設中,迫切需要高度重視利用光纖通信傳輸帶新材料的技術改進和推廣應用,通過生產工藝和材料技術的不斷改進應用來不斷提高光纖傳輸帶的質量。
3.2先進通信傳輸技術的應用
在當前光纖通信傳輸技術的廣泛應用中,也為其他先進光纖通信數據傳輸技術的廣泛應用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波分復用技術波分是一種在多個光纖發射通道內同時接收傳輸不同通道波長的發射光波的通信技術,它大大提高了傳統光纖通信器的容量;通過該波分合波器,可以將光波在發射端的接收信號同時轉換成成為不同通道波長的發射光波,并通過其進行聚集和波分傳輸。接收端口在接收混頻信號后,用混頻分波器對其進行信號分離。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電子技術和移動通信工程領域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應用。兩者相互促進,對當今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持續發展進步起著重要推動作用。目前,電子技術與移動通信工程領域協同技術應用研究正處于技術開發和研究探索的新階段,其技術應用和研究發展市場空間巨大。希望中國科技企業能夠大有所謂的創新和大有突破,引領現代人類知識走向新的知識世界。
參考文獻:
[1]葉善堃.電子技術及通信工程的協同發展探析[J].數字通信世界.2018(01).
[2]尹坤任.談電子技術與通信工程[J].企業家天地.2013(12).
[3]黃俊明.電子技術和通信工程問題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16).
[4]馮文輝.電子技術與通信工程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8(20).
[5]唐浩洋.電子技術與通信工程的相關研究與分析[J].數碼世界.2019(04).
作者簡介:張紅芹(1981.08—),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泰安人,湖南師范大學工學院,現任濟南市萊蕪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助理講師。
(濟南市萊蕪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省濟南市 2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