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英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上下五千年華夏民族勞動智慧的結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入傳統文化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高中生通過學習語文科目的相關內容,可以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升華。因此,校方和教師應該注重高中語文中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研究,不斷改進、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模式,深入淺出地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分析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并且及時總結查找目前在傳統文化滲透中所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3.012
研究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其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新時代好青年。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質文化需要,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屬于精神文化的內涵,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需要從學校、學生時代落實。在語文課堂上,既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又同時注重對于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思考,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自學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在講解中國傳統文化時,必須要注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明確具體哪些部分需要傳承,而哪些需要摒棄和防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之所以要不斷傳承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優秀的精神瑰寶,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逝。傳承其中適應于社會發展的內容和模塊,或者將現存的優秀文化與當今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可以起到推陳出新的效果和作用。將文化印在課本教材里,一代又一代地接力、傳承,保存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各類史書典籍、詩文、文學體裁,是扎根于整潔優美的漢字中的。所以,傳統文化本身具有歷史的年代感和文學的優美性。對于傳統文化的“百花盛宴”,需要在強調博大精深的同時保留其獨特性,既求同又存異。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增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團結意識,對于祖國的大好河山充滿自豪感和自信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秉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高自身修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理想信念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其中最為廣泛流傳的儒家文化,提倡的是一種“開放包容”的理念和心態,是具有大格局意識的表現,是具有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擔當的意識,是對于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不懈追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了歷史的沉淀和篩選。當今國內社會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革命先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具有重大學習價值意義的。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可以增強抵抗安逸環境的能力,堅持不懈怠,這對于學生綜合成績的提高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二、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
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具體來說,就是根據現有語文教材中所描繪的情景,進行傳統文化方向、層面的延伸、拓展,利用圖片、視頻、音律等方式,為學生描繪一幅傳統優秀文化的史詩級畫卷,并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給予文字性的描述和分析,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風采。因為傳統文化具有多樣化的性質,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授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精神之前應該對文學背后所折射、反映的具體傳統文化進行歸納整理。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才能夠做到觸類旁通,讓學生的思維延展更為廣闊。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授課方法,得到教師的青睞和重視。新時代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先進信息設備,運用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更新、創新,保證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放入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可以自然消化、總結。因為高中學生已經具備相對較為成熟的思維方式,思考已經開始具有一定深度。教師可以考慮將課堂和講臺的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勇于提出自身的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不斷反省自身,然后教師在旁邊提出改進意見,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身真實的想法,并且倡導學生不斷提升個人修養和道德情操,實現有效化的課堂翻轉。
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讓學生也成為“老師”,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當老師”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自身的能力,也提高了語文素養和認識水平。這樣的創新型教學方式可以讓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有趣,學生也更愿意在課堂上吸收接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課堂是教師傳授語文知識和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重要時刻。所以,要更加重視在語文課堂上的寶貴教學時間。在相當短暫的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地感受到課文中隱藏的傳統文化內涵,需要積極、科學地思考。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針對每一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程度進行分類、合理地教學,仔細把控教學的進度和節奏,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除了課堂上的時間,適當利用課外時間,也可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模塊的提高和擴展。但是要控制任務、作業布置的時間,不能給學生增加過重的負擔。教師應將傳統文化的滲透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可以摘選課文中較為核心、重要的內容,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通過課外實踐所獲取的反饋、成果。教師要認真總結、不斷完善課外實踐適用的方法、策略。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探究方法的引導。
最后,學校和教師也可以階段性地組織名師進行短時間的教學講座,可以通過線上觀看視頻,也可以通過線下當面授課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從側面探索、研究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的探究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活的靈魂,是促進國家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永恒動力。對于當前外國文化不斷侵入的巨大壓力,積極學習弘揚、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勢在必行。這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方法之一,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經之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古代人民世代積累下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是經過歷史和人民檢驗并對社會歷史發展和人民思想觀念產生積極影響的文化精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了哲學、歷史、語文、數學等眾多方面,同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愛國、民主、堅韌等優良品質。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核、核心是道德教育,是鼓勵人們不斷進取、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原動力,能夠提高青年學生的意志和能力。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是血脈的源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干思想是儒、道、釋三家的思想。綜合學習不同理論體系的積極因素并有效融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必備的要素。要想達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傳播,對于其本質追求的探究是必備的內容。
教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從大的方向上說,是當今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內甚至是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和弘揚;從小的層面上說,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語文、文學素養。拓展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許安平《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提升思想境界》,《石嘴山日報》2021年3月17日。
[2] 賈素寧、張麗麗《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啟蘊》,《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年3月15日。
[3] 梁千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傳播》,《天津教育》202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