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科開發的需求。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哪個學科,只有在文化支持的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探索教學中的文化因素,使學科與文化相融合,使得學科穩定、可持續發展。其次,它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僅進行一次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無法集中精力,很難真正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并更好地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的對策研究
1.挖掘教學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數學本身的準確性和邏輯性較高,并且其中一些知識包含深刻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挖掘知識內容中的文化因素,切實將知識內容與傳統文化融合起來。例如,在解釋“圖形與轉換”的相關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向學生展示古代剪紙文化、新年繪畫文化、瓷器文化等,讓學生在掌握圖形轉換過程中對傳統藝術和文化有所了解。這樣,課程的資源和內容將不斷豐富,學生將被更多的文化所感染,從而注意力得到集中,并且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借助數學名人,滲透傳統文化
在數學學科的發展歷史悠久。有許多數學家為數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因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一些名人事跡來輔助教學,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更大的興趣。例如,在解釋與“Pi”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相關故事。這樣,學生的學習經驗就變得更加豐富,并且學生可以得到文化的滋養。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祖沖之發現“Pi”的過程,讓學生對祖沖之的執著和勤奮的工作印象深刻,并讓學生了解任何數據和科學研究都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堅持且需要大量的實驗和探索才能取得。這樣,可以獲得更準確的理論數據。
3.彰顯數學之美,滲透傳統文化
數學包含非常豐富的美學因素。例如,幾何美、對稱美、數字美等都是傳統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代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展現美的因素。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斷挖掘美學因素,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也不斷提高。例如,在解釋“對稱性”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現對稱性之美。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讓學生感知傳統文化并取得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具有對稱美的古代中國建筑。在使學生產生深刻的體驗之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對稱性來設計各種圖案和建筑物。這樣,學生可以對我國的燦爛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對祖國文化更加熱愛,最終的教學效果將更好。
4.開展實踐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應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探究相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增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傳統文化為主題,引導學生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和研究學習活動,使學生感知文化,達到理想的文化滲透效果。例如,在解釋“年、月、日”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主題網頁,讓學生以年、月、日為主題收集并繪制一些相關作品,分組比賽。在這一過程中,各組之間應進行明確的分工,有的負責材料的收集,有的負責材料的分類,有的負責匯總和繪圖,有的負責報告的撰寫。在此過程中,學生創建的網頁應包括古代日歷、日歷數學探索以及對正常年份的理解等,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探索知識,真正地了解文化的本質,并不斷展示數學的價值。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本身是數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持續的文化滲透也是教師應繼續實現的任務和責任。因此,在當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挖掘教學內容,利用數學名家,突出數學之美,開展實踐活動。這樣可以連續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達到理想的文化滲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