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仲愛
摘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培養出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學校教師的首要任務,小學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實踐能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他們將來能否成為創造性人才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和方法來實現:
一、轉換角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創新,動手實踐。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創設出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參與操作活動,使他們在擺、拼、剪、折、量、捏、畫等活動中,體會主動參與的學習樂趣,提高自主參與的能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從而打開思維的閘門,創設全員參與實踐操作的興趣。
例如:教學勞動課中的《制作蛋殼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激趣提出:“誰能把制作步驟和方法講清楚,誰就是小教師。”學生聽后,會認真地看起書來,把書上講的制作過程找出來,甚至會想出其它的制作方法,舉手爭當小教師,這也就達到了激趣的目的,然后推薦一名小教師,口述制作步驟及方法。當大家準備勾出畫的輪廓時,教師再及時引導:蛋殼上一定要畫花嗎?這樣一問,就能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揮想象力,制作出各式各樣的蛋殼花,有可能出現全班有幾人就有幾幅不同的色彩艷麗協調的畫。這就證明,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轉換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懶動手”為“我要做”。通過動手動腦議一議、做一做,才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
二、鼓勵發現,引發質疑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發現問題可能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彼褪菑呐nD力學與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相矛盾現象出發,提出疑問,解決疑問,俠義相對論因此而誕生。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創新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陶行知先生有過這樣的詩句“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因此,教師善于激發學生追本溯源的興趣,點燃對新知識、新問題的好奇之火,幫助他們樹立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創新意識。
學生在質疑時,往往提不到點子上,教師應給啟發性的引導,激發學生質疑的熱情,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提問,使他們達到愛問,更善問,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各種外部因素來誘發學生的內部因素,創設質疑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質疑,不斷提出疑問,才能獲得新發現。
例如:教學小學語文課中《狐貍和烏鴉》一課時,師生可采取“回答法”學習狐貍和烏鴉的第一次對話。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性,不能過于簡單,要有利于開發學生思維,然后利用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學習第二段,有的學生會模仿教師提問的方式和角度來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在質疑過程中盡管有時是亂猜測、鬧笑話、出差錯,但畢竟是他們自己思考的結果?!皯岩墒前l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造的前提?!币虼?,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學會發現,提出并解決有價值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引導創新行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三、合作學習,勇于創新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相互配合,多出主意,提出不同想法、看法,也能獲得新發現。例如:教學一年級數學的“拼圖案”活動課時,首先讓學生記住,每個圓都表示數1,每個長方形都表示數2,每個三角形都表示數3,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利用這些教具拼出一個房子圖案,并計算出這個圖案表示多少,列式算出結果?!苯又褜W生分成合作學習小組,利用學具(硬紙剪的圓、長方形、三角形)拼圖并計算,在愉快的合作學習氣氛中,學生邊操作、邊思索、邊計算,每組學生拼出了一幅幅形狀各異的美麗圖案,并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了結果。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生解決了身邊的實際問題,這樣的合作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還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學習、動手實踐的平臺,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了知識,使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社會課堂,實踐創新
學生的創造力主要表現在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程度上。衡量一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主要看他的概括歸納能力,所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并利用節假日和閑散時間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際活動,一方面使自己的創新能力有顯露的時機;另一方面,使課堂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體驗。
五、教師應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把創造性思維作為教學思考的一種追求,對于學生要舍得放開,不要一味地手把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了自我的主導地位。例如:教學科學課中《制作小水輪》一課時,自己擔心學生制作得不夠完好,所以照本宣科反復的講解制作方法和演示制作過程,沒有給學生創新的空間。其實,學生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小水輪”。所以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點空間,發揮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師生之間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友好且帶有競爭性的學習氛圍。
總而言之,我們有理由相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們而言將終身受益。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除上述途徑和方法外,還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專題訪問,參觀考察等課外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只要正確引導學生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方法,身體力行地去做,就能使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廖麗芳;教師教學情境創造力策略;2010年9月
[2].朱小蔓.中國教師新百科.小學教育卷;2010年9月
[3].柳秀梅.決定一堂課的關鍵;2010年4月
(德宏州盈江縣第一小學 ?云南省 ?67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