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林
摘要: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是人類用于傳遞信息和交換信息的兩種主要方式,兩者互為補充。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非語言交際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本文通過簡單介紹非語言交際的概念及作用,進而探討非語言交際在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字:非語言交際;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應用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英語在人類生活、工作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小學是學生開始系統接受課堂教學的重要階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成為學校和教師面對的關鍵問題,非語言交際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將有利于解決這一難題。
一、非語言交際的概念及作用
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共同影響著人類信息傳遞和交換,極大地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其中,非語言交際則更多地反映了人類行為活動的共性。非語言交際指的是除了語言和文字交流之外的一切有助于信息傳遞和交換的行為,包括行為舉止、空間利用、表情、外部環境等方面的交際。非語言交際在人們的溝通、互動、交流和影響受眾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其具有重復、補充、替代、否定、強調等功能。
小學生正處于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年齡階段,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僅依賴于語言交際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出現厭倦情緒。非語言交際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和親切感,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非語言交際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
與語言交際不同的是,非語言交際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能夠使教師和學生通過各種豐富、有趣的行為舉止和表情等傳達教學信息,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巧妙運用行為語言,拉近師生之間距離
行為語言指的是運用人的肢體、體態變化等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一種輔助性交際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善用行為語言,能夠減少師生交流的障礙,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會對教師產生一種天然的距離感,在與教師溝通交流上容易形成抗拒心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主動用行為語言化解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行為語言具有豐富多變、生動形象的特點,在人與人的交流中可以呈現出平等、友好、有趣的情感表達,這種表達有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主動向學生表達親切感,搭建師生交流的橋梁。第一,教師可以運用手勢語來表達對學生的情感。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豎起大拇指”的肢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贊揚;用“OK”的手勢表達對學生的詢問等。第二,教師可以運用形體動作語表達教學內容。比如在進行“open the window”詞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打開窗戶的動作生動形象地解釋,以便于學生加深對英語的理解,減少語言交流的障礙。第三,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加入一些小游戲,用摸摸頭等動作語言可以表達師生之間的情感,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正確運用表情語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表情語通常指的是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表達個人情緒和情感,傳遞信息等,主要包括眼神、笑容等。一方面,表情語言可以表達教師個人對于課堂教學的情感變化,同時可以通過表情感知學生的接收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接收者,他們可以從教師的表情語言中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推斷,獲得相應的信息,并做出與之相關的行為反應。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結合表情語言表達對學生的親近感,在課堂上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豐富的表情變化,可以及時表達出教師對學生的滿意或者指出存在問題,它具有比語言表達更柔和更溫和的教育意義。同時,善用表情語言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幽默和有趣。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用嚴肅的眼神來傳遞對學生的關注;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緊張情緒時,教師可以微笑點頭表示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等;在學生表現突出時,可以用比較夸張的面部表情表達對學生的驚嘆和意料之外。通過這種善用表情語言的方式,有助于及時表達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營造輕松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合理設置外部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外部環境也是非語言交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交際者通過空間距離的變化傳遞信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外部環境主要指的是在教室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合理設置外部環境,有助于提高學生互動交流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站在講臺上以俯視的角度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互動交流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科學設置外部環境,借助外部環境語言表達對學生的關切。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把講臺設置為有助于平等交流的形式,包括半圓形、矩形等,教師和學生在同等位置進行交流。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主動地走到學生中間,加入學生的學習討論中。這種非語言交際方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到尊重與平等,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非語言交際能夠減少師生之間的溝通障礙,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在實踐中主動探索多種非語言交際的教學方式,通過運用行為語言、表情語言、外部空間語言等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從而促進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孫穎. 淺談非語言交際手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 2009, 010(005):29.
[2]許吉萍. 非語言交際及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1(6):35-37.
[3]王克玲. 非語言交際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J]. 小學時代, 2020(5):33-34.
[4]張曉瑩. 體態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明日風尚, 2017, 000(016):243-243.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西寧小學 ?廣東省廣州市 ?5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