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剛
[摘要]文章從欄目內涵的認知背景、欄目設計的主要維度、欄目建設的根本路徑,對教育期刊欄目的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個案的列舉,以期為教育期刊欄目建設質量的提升提供參照。
[關鍵詞]教育期刊;欄目建設;路徑
欄目是教育期刊在結構上的中間狀態,其上位是具備完整性和系統性的期刊,其下位是個性化更鮮明的文章。欄目是文章的集束性呈現,它的出現令單篇的、獨立的文章因為特定的目標發生深度關聯,并產生出比單篇文章更強大的文化傳播效益。欄目又是整本期刊在一定邏輯維度下的清晰解構,作為期刊的基本框架,它的建設與經營使得雜志的辦刊理念與風格得以全方位、多視角的建構成為可能。
文章對教育期刊的欄目從認知背景、設計維度與建設路徑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以更加縝密兼具個性的視角考量教育期刊欄目建設的得失,對提升欄目建設的質量,進而促進期刊質量的優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教育期刊欄目認知的三重背景
一本有追求、有質量的教育期刊,對其欄目的認知毫無疑問可以從期刊主體的視角進行三重分析,即從讀者、編者、作者三者的視角出發。綜合三重背景的考量,有利于我們對教育期刊欄目內涵及價值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與把握。
(一)服務于讀者的閱讀選擇
閱讀的功利價值在當今社會被日益放大和強化,尤其是因為職業發展、專業提升而發生的閱讀,更是如此。在讀者日益細化的當下,讀者對閱讀的選擇具有鮮明的悖論性,既非常細致挑剔,又缺乏足夠的耐心。“期刊的讀者定位設定后,欄目的設定和策劃就有依附的對象。”[1]教育期刊的讀者主要是教育從業人員,而教育從業人員的數量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以廣東省為例,截至2018年,全省專任教師達到127萬人。教育期刊以教師為主要讀者對象,就必須考慮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比如,課程建設能力、課題研究能力、課堂領導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等,并且不同的教師個體,對這些專業素養有著不同的興趣與需要。
基于此,教育期刊的欄目就應該注重價值的切實實現,即讓教師讀者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板塊和欄目。對教育期刊欄目的認知,必須重視讀者的視角。因為只有從讀者的現實需要出發,欄目的存在才能成為促使閱讀有效發生的正確平臺。
(二)有益于作者的創作引導
作者的創作是期刊內容的根本,其創作方向和作品質量,是期刊品質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以教師、學校管理者和教育教學研究人員為主要作者的教育期刊,通常沒有專門從事內容創作的作者群體,其作者隊伍具有自發式、松散式、創作質量和數量均不穩定等特性,并且在刊發的文章中,自由投稿占有較大比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期刊如果要引導作者能夠以快捷、簡單的方式對期刊欄目有著更清晰、準確的把握,就必須重視高質量的稿件。因此,對教育期刊欄目的解讀,一定要關注作者的視角。從作者內容創作的現實需要出發,對欄目在期刊中的內涵界定和角色扮演進行深入審視,是我們對欄目認知的又一重要現實角度。
(三)有利于編者的采編需要
編者,也就是編輯,是教育期刊主體中界于讀者和作者之間的第三種力量與視角,在讀者和作者之間起著協調與關聯作用。編輯對欄目的認知、理解與界定,通過內容的選擇與呈現,同時影響著作者與讀者。因此,從編輯視角下對欄目進行分析與思考,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育期刊通常都實行欄目責任編輯負責制,即一位編輯負責一個或幾個固定欄目。這樣有利于欄目的質量穩定與風格延續,也有利于特定欄目的讀者群體和作者群體建設。但與此同時,這也對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有利于編者的采編現實需要,教育期刊的編輯要形成對欄目的以下認知:一是要突出欄目設計邏輯的清晰度,二是要注重欄目與欄目之間的關聯度,三是要凸顯欄目與欄目之間的差異度。只有這樣,編輯對欄目的把握才能更清晰、準確,也才能更好地通過欄目建設建立作者與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二、教育期刊欄目設計的三種維度
欄目的設計對一本優質的教育期刊而言,體現了期刊的辦刊理念、內容認知以及期刊風格。在欄目的設計過程中,教育期刊必須綜合考量多方需要,堅持清晰、準確、科學的維度,拼湊、隨意、多變和雜亂是期刊欄目設計的大忌。
(一)對辦刊理念的哲學解構
每一本有追求的教育期刊,都有著自己特定的、旗幟鮮明的辦刊理念。辦刊理念是教育期刊對自身“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深度追問的最為凝練與清晰的應答。“全面體現辦刊宗旨,是期刊欄目策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2]教育期刊的所有辦刊行為,包括采編、經營等,都應該聚焦期刊辦刊理念的發散與拓展。所以,在進行欄目設計時,教育期刊一定要注重從辦刊理念出發進行清晰解構。
以廣東教育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師道》(人文)為例,這本期刊有著非常個性的辦刊理念:“辦一本承載為師者情感與智慧的讀物。”其主要欄目包括《改寫人生》《資教通鑒》《新論視窗》《民間聲音》《課程平臺》《邊教邊悟》《智慧縱橫》《今日充電》《往事今說》《家事如風》等。通過對相應欄目刊登文章的對比閱讀,我們不難發現,上述欄目主要從人物、事件、觀點、職業、智慧、生活六個層面對《師道》(人文)“辦一本承載為師者情感與智慧的讀物”的辦刊理念進行了系統性的解構。這樣的解構是高度聚焦期刊辦刊理念的。在這一基礎上,編輯通過對欄目內涵的清晰認知與經營的準確把握,以大量符合要求的高質量文章進行集束呈現,便能很好地實現期刊辦刊理念的順利建構。
(二)對期刊內容的板塊厘定
教育期刊作為一個期刊的大類,又可以進行多個層次的細分,比如,可以分為教育時政類期刊、教育綜合類期刊和教育學術類期刊等。每一種不同種類的教育期刊,都既有其指向明確的讀者群,也有其為讀者群服務而組織的個性化內容。而欄目設計最簡單、直接的做法便是依據內容體現欄目的差異與錯位。
以廣東教育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廣東教育》(綜合)為例,這本期刊有著近70年的辦刊歷史,其讀者對象主要為廣東省基礎教育系統的教師。同時,由于其是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所以這本期刊自1952年創刊開始,便充當為廣東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鼓與呼的角色,發揮著為廣東教育事業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重要作用。在讀者群體的需要和期刊自身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廣東教育》(綜合)將內容分為三大板塊:A板塊是以省內的教育時政新聞報道為主,包括《要聞》《重點》《人物》《訪談》《策劃》等欄目;B板塊是以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的經驗為主,包括《專題》《研究》《實踐》等欄目;C板塊則以學校和班級文化建設為主,包括《管理》《班隊》《品牌》《交流》等欄目。這樣依據內容來厘定板塊,進而設計欄目,可以將關聯度高的內容進行組合,既可以清晰劃定每個欄目的邊界,避免欄目內容的交叉,又方便對龐大讀者群進行細分,讓不同類型的讀者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板塊。
(三)對期刊風格的理想追求
不同的教育期刊會呈現不同的閱讀觀感。這既取決于閱讀視角的主觀審美,也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期刊內在精神氣質的外化表現。每一本教育期刊都有其自身的風格呈現。教育期刊的風格是其避免同質化、塑造鮮明個性的重要抓手。建構教育期刊的風格有諸多的內容與路徑選擇,如文字風格、欄目風格、版式風格和編輯風格等。
教育期刊的欄目設計既是期刊風格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編輯風格的直接體現。欄目設計就是編輯作為教育期刊創作主體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依憑。欄目作為教育期刊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素,其設計風格能夠給讀者以最直觀形象和外在觀感的視覺呈現與思維沖擊。教育期刊要打造自身的風格,就必須從欄目設計入手,以欄目風格的打造來推動期刊風格的形成。比如,《人民教育》作為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性、綜合性的教育刊物,是教育部從思想上、政策上、業務上指導全國教育工作的重要輿論工具,在教育界具有廣泛的影響。《人民教育》的風格可以概括為融理論性、政策性、文化性于一體的儒雅、大氣、高端性教育類綜合型期刊。《人民教育》在欄目設計上分為四大板塊:理論、管理、教學、文化。理論板塊包括《特稿》《思想前沿》《特別報道》等欄目;管理板塊包括《管理縱橫》《治教方略》《現代校長》《名校掃描》等欄目;教學板塊包括《教學大觀》《教學研究》《名師教學》《改革觀察》等欄目;文化板塊包括《名師人生》《名家訪談》《教師漫筆》《杏壇巡禮》等欄目。這些獨具匠心且具有鮮明個性的欄目設計,體現了期刊的風格追求,對讀者的閱讀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也有助于讀者從相應文章的編發中更清晰、準確地把握編輯經營欄目的精神主旨和風格追求。
三、教育期刊欄目建設的三大路徑
教育期刊的欄目按照關注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常規性欄目、品牌性欄目和特色性欄目。每一類欄目在期刊整體風格打造和辦刊宗旨實踐中,都有著不同的定位,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編輯是教育期刊欄目建設的主導力量,作者是欄目建設的內容支撐,讀者喜好是欄目建設的根本追求。作為欄目主導的教育期刊編輯,如何在作者、讀者、期刊之間尋求平衡,實現三者的良性互動?教育期刊編輯要以差異性思維“促進欄目的錯位發展,讓選文更多樣豐富”[3],對待不同屬性與類型的欄目采取不同的建設策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舉措。
(一)常規欄目注重穩中求變
所謂常規欄目是指大部分教育期刊都會設置的欄目。比如,《廣東教育》(綜合),屬于綜合性教育期刊,與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市)教育行政部門主管主辦的教育期刊有著大致相同的辦刊定位,其中一些欄目的設計也就難以避免同質化現象。要讓這些常規欄目辦得讓讀者喜歡,穩中求變是重要基調。
1.內容的變
《廣東教育》(綜合)有一個常規欄目《班隊》,以中小學校在班級管理和少先隊活動中的經驗總結、理論研究為主要內容。作為德育板塊在綜合性教育期刊中的欄目呈現,《班隊》聚焦性強、簡潔明了。為了把這一欄目辦出變化來,責任編輯敏銳捕捉德育的時代特色,比如,將德育工作與自媒體的融合、家校沖突的協調和電子產品使用的疏與堵等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內容都劃入該欄目選稿的方向。
2.視角的變
《廣東教育》(綜合)有一個常規欄目《交流》。該欄目最開始的設計初衷是隨著廣東省教師出省、出國學習訪問的日益增加,讓這些教師把訪問學習的干貨分享給更多的同行,進而拓展大家對教育發展思考與研究的視野。為了讓這一常規欄目辦得豐富一些,讓讀者有新的感受,責任編輯在處理欄目稿件的過程中,開始了視角的轉變,不僅刊發了廣東省教師看待省域以外教育的思考,也選取一些外省教師到廣東學習參觀后,對廣東教育的總結與點評。視角的變化令欄目的內涵更加豐富,外延更具張力。
(二)品牌欄目側重精益求精
品牌欄目是教育期刊板塊結構的中堅力量,是教育期刊實現個性化辦刊、打造刊物特色的重要抓手。品牌欄目的建設是抓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期刊辦刊行為中的生動體現。每一本教育期刊通常都會重點建設兩到三個品牌欄目。品牌欄目的建設與經營,對教育期刊的辦刊質量和編輯水平是最為直觀的體現。我們對待品牌欄目,一定要堅持精益求精的原則,除了要精編精校,還應該努力做到選題方向精準、呈現形式精美。
一是選題方向要精準。以《廣東教育》(綜合)的品牌欄目《專題》為例,該欄目主要是圍繞同一個主題或話題,或在廣度上強調多元的視角,或在深度上強調多層的分析,來開展對話、論證和辨析,其基本思維模式為聚焦-發散-再聚焦。經過10多年的經營與打磨,《專題》成為《廣東教育》(綜合)在教育教學理念研究方面的品牌欄目,在廣東省基礎教育界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隨著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以及選題的不斷沉淀,如何將該欄目在辦出深度的同時,辦出新意,選題成為責任編輯面臨的巨大考驗。為了準確選定欄目的內容主題,責任編輯會密切關注每兩年一屆的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廣東省獲獎情況,以及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選結果,從中選取部分中小學教師感興趣的選題進行約稿,從而實現既能組織到優質稿件,又能契合當下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發展趨勢,還能符合廣大一線教師的閱讀需要。
二是呈現形式要精美。以《廣東教育》(綜合)A板塊的品牌欄目《重點》為例,該欄目是新聞報道板塊的龍頭欄目,推出之初主要是對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典型經驗與重點成果進行全景式的報道。但隨著欄目經營時間的推移,長篇報道的單一形式,讓讀者開始產生審美疲勞。鑒于此,責任編輯開始嘗試改變其形式,以“一篇全景式通訊+關鍵人物對話+專家點評+記者觀察”的形式來組成欄目的基本結構,從而通過多視角撰寫、多文體集成實現了欄目形式上的精美呈現。
(三)特色欄目著重傳承求新
特色欄目是教育期刊中的重要板塊,它往往應某些特定背景和需要而設計,也通常最能凸顯期刊的時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重要特性。對特色欄目的建設,教育期刊要聚焦“特”字,既能圍繞期刊的辦刊宗旨設計與推進欄目的求新求變,又能充分彰顯欄目變化背后辦刊理念的追求。
一是注重特色欄目在文化傳播內涵上的傳承與延續。基于廣東省“創建教育強省,建設南方教育高地”的戰略推進需要,《廣東教育》(綜合)創立了“創強爭先建高地”專欄,主要是對在廣東各地創建教育強鎮、強縣(市、區)過程中涌現的典型進行采訪報道。在教育強縣(市、區)覆蓋率超過全省縣(市、區)的80%后,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又成為廣東教育系統的重點工作。
二是注重特色欄目在設計與建設中的創新與變化。《廣東教育》(綜合)C板塊中有一個對學校特色發展和品牌建設進行報道的欄目《品牌》。該欄目受到廣東省許多中小學校的重視,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主動聯系《廣東教育》(綜合)編輯部,建議編輯部深入采訪和推介南海的特色學校建設。在深入采訪之后,編輯部發現南海特色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經驗非常典型,便在《品牌》下設計了一個子欄目《“提升品質 打造品牌”南海特色學校建設系列報道》,對南海特色學校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深入報道,并在此基礎上,策劃了《特色學校建設的南海范式——品質教育·學在南海之特色學校群像》一書,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社會效益。
四、結語
教育期刊的欄目建設,是期刊本身與刊發文章的關聯紐帶,是作者創作與讀者興趣之間的溝通橋梁。從一定的邏輯依據出發,教育期刊編輯要深刻認識欄目本身的內涵、設計的維度、建設的路徑,以欄目建設為重點和切入口,不斷推動教育期刊質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
[參考文獻]
[1]鄭澤永.教育期刊欄目策劃與設定的思考[J].中國科技縱橫,2011(08):170,118.
[2]李梅.期刊欄目策劃的重要性與原則[J].出版發行研究,2008(04):64-65.
[3]顏瑩.教育期刊欄目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江蘇教育研究》(實踐版)為例[J].編輯學刊,2015(0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