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艷
素質教育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成為當前我國培育人才的關鍵節點,身體健康是關乎學生未來發展的首要問題。由此觀之,高校開展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體魄,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本文筆者擬通過研究高校開展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積極意義,著重分析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開展現狀,最后針對這些現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當代人們的生活需求更加追求多元化,健身與健美運動逐漸涉及到社會各階層人民群眾。而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兼容性,且處在社會潮流發展的前沿,更容易被健身與健美運動所吸引。但目前,我國高校對健身與健美課程的關注度不夠,導致該項課程的開展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就要求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深入探究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努力研究出一條可行性強的教學方案,希望可以促進我國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全方面發展的高端人才。
1 高校開展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積極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健身與健美運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還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對高校的體育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可以促進“體育”與“美育”的有效銜接。健身與健美運動不同于一般的體育活動,高校開展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不僅可以鍛煉當代大學生的體魄,改善他們的身體素質,還可以讓大學生關注自身的儀態美、姿態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藝術修養,可以有效將“健”與“美”結合起來,促進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是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可以完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高校通過改進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可以有效磨練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使大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新青年。
2 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開展現狀
2.1 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設計不合理
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狀況相比,我國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仍舊不能逃離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從硬件設施來看,高校擴招生源的步伐越邁越大,而自身的體育專用設備和場地有限,激增的學生數量與相對匱乏的教學資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次,從體育教學制度來看,大多數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缺乏先進性和趣味性,不能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需求,也就限制了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從課程的考核機制來看,大多數教師的考核體系分為兩個部分:平時的出席率和期末的考試成績,這種單一的考核機制局限了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設計,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該課程的多元化發展。
2.2 健身與健美運動的教師資質偏低
教師是開展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主要發起人,教師團隊的資質關乎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但在實際生活中,高效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教授的教學水平普遍較低,這主要歸結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對該課程的關注度不夠。大多數高校認為學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體育運動只是錦上添花的課程,于是高校在招聘時往往會更加關注專業性強的人才,忽視了引進高素質的健身與健美運動人才;二是很多體育教師受大環境的影響,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導致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在高校的發展舉步維艱。
2.3 學生對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關注度低
當前,我國整體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低,不會把體育課程當成一門專門的課程去進行研究和探討,更多的是將體育運動當成修學分的輔助課程,這種教育現狀就導致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進入高校教學目標的步伐緩慢。
此外,很多學生認為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難度不高,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該課程只需要在最后幾節課惡補一下,就可順利通過考試。這種教學現象會讓學生對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認知出現偏差,不利于該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3 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改進措施
3.1 高校積極完善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體制機制
高校應該針對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開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積極完善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體制機制,保證高校體育教學得以順利展開。
首先,從硬件設施來看,高校在擴大招生步伐的同一階段,應該積極購買相關的運動設備,并擴大運動場所,為學生展開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提供堅實的后盾,保障課程的順利開展。其次,從體育教學制度來看,高校應該與時俱進,融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潮流,創新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運動訓練,不僅提高了高校的教學質量,而且還有利于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最后,從課程的考核機制教師應該從課前引導、運動訓練設計、課后評價體系等入手,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增強學生對健身與健美的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日常的訓練中,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感悟。
3.2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創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
高校應該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素質,積極打造超一流的教師團隊,利用專業人才優勢,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高校應該提高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地位,將其與專業課擺到同等的教學地位,積極引進高水準的健身教授,讓其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引領風尚,提高高校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關注自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使自身能夠順應社會潮流的發展,并積極地在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中發光發熱,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3.3 高校擴大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高校應該加強對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宣傳,吸引大學生的目光和關注度,激發他們對健身與健美的興趣,讓其在興趣這位老師的帶領下,主動投身于該項體育運動。在實際宣傳過程中,學校利用校園廣播、報刊等形式宣揚健身與健美的積極意義,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該項課程,并結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自主地做出選擇,使其達到身心的高度滿足,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4 教師應該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
高校的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對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創新課程的呈現方式,使該課程呈現出不同的光彩。例如,教師在展開健身與健美運動訓練時,就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播放點擊頻率高的視頻,為同學講解其中蘊藏的體育常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跟著視頻展開訓練,極大地推動了該項課程的現代化進程。
4 結束語
由上文可知,我國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開展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經之路。一方面,教師要探究目前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的課程設計現狀,深層挖掘產生這種教育現狀的原因,從而合理地把握該課程的本質,為改進自身教學方案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立足于教育現狀,積極對自身的健身與健美教學方案進行改進,不斷完善該項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提高高校健身與健美運動課程的教學質量,為我國高校教育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作者單位:成都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