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鴻玲
摘要:港興城興、港衰城衰,港口是港口城市經濟發展動力,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需要大力發展臨港產業。本文分析了營口臨港經濟的優勢并提出發展思路。
關鍵字:臨港經濟;發展模式
營口一市兩港,遼河老港于1864年對外開埠,成為中國東北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1984年興建的鲅魚圈新港是全天候深水海港,不淤不凍,四季通航。營口港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建立海運業務,年吞吐量突破2億2500萬噸,成為中國東北第二大港、中國第十大港。營口陸路運輸四通八達,東北鐵路、電氣化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網絡縱貫營口全境。營口海運暢通,成為東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
營口港是我國沿海主樞紐港之一,港口水深浪小,不淤不凍,四季通航,是我國北方深水良港之一。經過快速發展,營口港現如今投入使用的泊位已達60多個,最大泊位達30萬噸級。營口港與經濟腹地的陸路距離比大連港近200km。經營口港,散貨每噸鐵路運輸成本可節約10-20元,公路運輸成本可節約20元以上,集裝箱每標箱的陸路運輸成本可節約1500元左右,綜合運輸成本相對較低。營口港已經和5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運業務關系。
一、臨港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引擎
臨港經濟, 泛指布局于港口及周邊區域內, 依托港口資源和轉化優勢, 催生發展的產業群。從與港口緊密程度上, 可分為四個部分: 1.臨港直接產業。指港口的主業部門, 即物資裝卸業。2.臨港關聯產業。指與港口主業有前后聯系的產業部門, 如海運業、集疏運業、倉儲物流業等。這些產業部門分布在以港口主業為核心的產業鏈的不同部位。3.臨港依存產業。指以港口存在為主要選擇依據而設立的產業部門, 如造船業、貿易業、鋼鐵業、石化業等。廣義上包括建立在港口及港口區域一定范圍內,依港口而布局的產業。4.臨港派生產業。指建立在沿海一定范圍內,與港口直接產業、關聯產業、港口依存產業的經濟活動有關的金融、保險、房地產、飲食、商業等服務業及其它產業。從這個意義上看,臨港經濟包括臨港城市經濟的諸多方面,在臨港城市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地位的確立,來源于港口的巨大拉動作用。放眼世界,伴隨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 國際產業鏈的延長,分工的日益細化,世界貿易海運貨物量的迅速增加,很多內陸國家和省份都在大力發展以港口為核心的臨港經濟, 旨在以臨港經濟的發展來實現港口功能的完善。我國大陸海岸線漫長曲折, 約18000千米, 沿海島嶼星羅棋布,共有5000多個。優良的港灣, 廣袤的海域,豐富的港口海洋資源為我國大力發展臨港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然而, 我們也需要看到, 走沿海發展道路, 提升沿海經濟發展模式的質量和水平,對于我國而言, 還處于一個初步摸索階段。因此,廣泛借鑒發達國家的臨港經濟發展路徑, 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加快我國臨港經濟發展的步伐和速度,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港口不僅是交通運輸的樞紐,而且是現代化大工業密集布局的理想地帶。作為依托港口資源優勢催生發展的城市產業群,臨港產業主要包括以港口裝卸運輸為主的港口直接產業;與港口裝卸主業緊密聯系的海運、集疏運、倉儲等港口共生產業;憑借港口綜合條件而形成的石化、船舶修造、機械制造等依存產業;與港口產業相關的信息、金融、保險、商貿等服務業。
在產業布局方面,發展臨港重化工業或制造業集群,形成區位組合優勢,延伸產業鏈。利用便捷的港口運輸條件,發展臨港大進大出的重化工業,如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等產業,為港口城市工業化奠定雄厚基礎。在配套服務方面,依托港口,大力提升現代臨港服務業。通過發展現代物流業、運輸服務業、信息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和倉儲業,把港口城市建成該地區的國際物流中心,以及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我們相信,臨港產業一定會成為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二、營口臨港經濟發展優勢及不足
(1)腹地經濟的后發優勢。2003年,黨中央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舉措,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腹地經濟的發展將給營口港帶來大量的物流、人流、資金流,這一切都將給營口港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機遇。
(2)具有區位優勢。營口地處中國的東北地區和環渤海兩大經濟圈的交匯處,這兩個地區的發展將給營口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一區位優勢必將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優勢。
(3)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機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的經濟全面地參與世界經濟的發展,這為地處開放前沿的營口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營口臨港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足:
(1)經濟腹地支持力度薄弱。營口港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東北腹地的經濟支持,但近幾年來東北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經濟外向度不高,這成為制約營口港口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營口港的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港口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港口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也不統一。
(3)面臨激烈的港口競爭。營口隔海相對的日本、韓國港口設施先進、航線密集,給營口港口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國際壓力。同時,國內環渤海經濟圈內大連、天津、青島等港口的迅速發展,也使營口港口發展面臨一定的國內競爭。
(4)現代化港口人才短缺。營口市在高素質的專業物流和航運人才方面較為匱乏,且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不但制約了整個港口產業的發展,而且也將影響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目標的實現。
三、營口臨港經濟發展思路
近幾年來,營口臨港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的港口經濟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距離。營口要想建設現代化濱海大城市,就要結合自身的優勢,積極吸收發達國家臨港經濟發展的經驗,因地制宜,走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1.發展港區互動模式,實行自由貿易區政策
港區互動是國際上自由貿易區的通行模式。營口建設現代化濱海大城市就要積極吸取鹿特丹和新加坡等自由港政策的經驗,充分發揮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口的區位優勢,形成“前港后區”格局,實現港口經濟與自由貿易區或保稅區彼此依存、緊密配合、互相促進的格局,促進臨港經濟發展。
2.建立節約型的產業發展模式
營口的臨港經濟建設要吸取新加坡的經驗,走一條可持續的節約型的發展道路。首先,要搞好生態保護,樹立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由于臨港的重化工業一般是大運量、大吞吐量、高耗能的工業項目,營口港的建設要特別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其次,要從環保的角度遴選項目,對重大工業項目認真進行環境評估,優先發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環保工藝和技術,嚴格控制沿海近岸的工業污染,建設一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濱海大城市。
3.進行產業格局整體規劃,發展支柱產業
發達國家港口經濟得以發展,緣于形成了具有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例如新加坡以制造業為主體,著重發展資本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從而形成了包括煉油、石化、船舶、機械、電子等產業的產業集群。從營口的自身情況來看,石化工業一直是營口的優勢產業,營口應該加快創建大型石化企業,使其成為營口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4.要擴展港口的經濟腹地
經濟腹地是港口發展的重要依托,營口建設現代化濱海大城市,必須要有強大的腹地經濟的支撐。鹿特丹、新加坡和休斯頓等港口都是有廣闊的腹地支持而得以發展的。特別是新加坡,雖然面積狹小,但其發展是以整個東南亞為依托。長期以來,營口的發展主要是以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及相鄰的內陸地區為基礎,輻射面相對狹小。在今后的發展建設中,營口要把經濟腹地向整個東北亞地區拓展,不但要包括廣大的內陸地區,還要面對整個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俄羅斯的廣大地區。
5.努力營造開放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環境
營口要建設成為現代化濱海大城市,就要充分利用港口城市的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參與區域互動,成為擴大對外開放的平臺,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積極地吸引外資,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
6.大力推動技術進步,加速人才培養
現代化濱海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才智力的支持。因此,港口及相關企業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港口基礎設施、裝卸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同時還要致力于外向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強人才培訓工作。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 遼寧 營口 1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