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靜美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核心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中學語文教學當中,名著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與進步,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名著導讀。本文針對名著導讀教學,介紹了幾點引發學生興趣的導讀策略,同時講述了科學的導學方法,以此來提高中學語文名著導讀效率,希望能夠為廣大中學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名著;導讀教學;引之以趣;導之以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要“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同時教育部2016年出臺了統編教材,從部編教材的名著導讀變化來看,不僅突出了名著導讀課的地位,而且對不同類型的名著要有不同的方式與方法的指導。然而現實的情況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存在不愛讀、沒時間讀、不知道怎么讀的問題。連部分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指導方法上也缺乏有針對性的訓練,對學生閱讀指導力度明顯不夠,沒有培養學生閱讀一流作品的興趣。那么,研究名著教學路徑已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迫切任務。
一、名著導讀的意義和價值
名著對于現在的中學生并不陌生,然而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名著的概念,只是單純覺得名著是由著名的文學作家寫出來的作品。對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實際上并不了解,因此雖然知道很多名著的名字卻沒能認真的去閱讀。究其原因是學生對名著沒有認知也沒有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務必要加強對學生名著閱讀意義和價值的引導教育。無論是國內的名著還是國外的名著,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名著之所以能夠被廣大學者所接受和喜愛,是因為在名著當中蘊含著許多名人的思想哲學,富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以至于越讀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其中的文學魅力。通過名著導讀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內涵,知識也能夠得到不斷的增長,對國內外的文化思想都會有初步的涉獵,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綜合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學名著導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一定要格外重視并且做出科學正確的引導,讓名著能夠成為每一個中學生提升自身素養的重要工具[2]。
二、中學名著導讀教學現狀分析
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之下,中學生面臨的是升學考試的壓力,因此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因此,在中學生的語文教學當中,名著導讀課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在于教師的原因,教師對名著導讀可不夠重視,在教學當中往往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為了考試能得高分,讓學生對名著當中的人物以及內容進行強行的記憶,這樣的教學是無法提升學生內涵的。許多學生對名著的了解僅限于作者簡介、主要內容,而對其中的文學藝術特色完全不清晰,常表現為:我知道這本名著非常好,但卻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缺少對名著的品鑒和賞析,自然就無法從名著當中吸收到對自身有用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名著變成了形式化,學生對名著閱讀會逐漸失去興趣。
總之,部分語文教師不想和不會導名著,同時部分學生不讀和不會讀名著。這樣的名著導讀教學必然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和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中學語文名著導讀課教學的策略分析
名著導讀課應該教什么和怎么教呢?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從”引之以趣”和”導之以法”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一)引之以趣
何為引之以趣呢,簡言之就是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運用多種形式,諸如多媒體設備、趣味活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此來引導學生展開名著閱讀,以下舉例說明引之以趣的教學策略。
1.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通過多媒體在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手段呈現多樣化。通過聲音、視頻、影視等多方面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名著當中,使名著導讀課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對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這部名著進行名著導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昆蟲總動員》的電影,讓學生看到被擬人化的昆蟲們是如何生活的,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對昆蟲有了新的認識,并且視頻中的昆蟲都被設計得非常可愛,學生們看后都非常喜歡,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要深入了解昆蟲的世界,有效激發了學生閱讀《昆蟲記》的欲望,此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昆蟲記》將會更加包羅萬象,里面蘊含著一個宏大的昆蟲世界,趣味橫生,以此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胃口”,讓學生迫不及待想要閱讀,進而有效提高名著導讀效率。
2.開展角色扮演活動
傳統的名著導讀教學,只注重了知識上的引導而忽略了體驗式引導。因此,教學效果一直處于低下水平。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在中學語文教學當中開展名著導讀課程時,可以有效地結合時代氣息,優化導讀方法,比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親自體驗名著當中的人物角色以及其關系,拓寬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意識到現代化的閱讀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進行,因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養成積極閱讀、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4]。
例如,教師在對《水滸傳》進行名著導讀教學時,相信大部分中學生都看過《水滸傳》的電視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視頻導學為學生觀看某一片段的電視劇,然后按照自己所看到的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親自去演繹《水滸傳》當中的人物角色以及事件,進而深入體驗名著當中的人物關系和心理特征,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名著當中蘊含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實踐發現,許多學生對《水滸傳》當中武松的人物角色十分敬佩,其次便是魯智深,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針對“景陽岡打虎”的片段進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對“大鬧五臺山”的片段展開角色扮演。如此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當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情,進而激發學生的深入閱讀欲望。
3.開展名著辯論會
在名著導讀課中還可以開展辯論會,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首先為了在辯論中獲得勝利,學生一定會為此做好充分準備,進而有效增強學生對名著知識的更全面掌握,例如,圍繞《西游記》開展辯論,學生會詳細了解書中人物、事件、人物關系、作者簡介等,在辯論會中,通過激烈的辯論,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由此可見,在名著導讀過程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以及開展辯論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堅實的文化素養基礎。
(二)導之以法
導之以法,顧名思義,在進行名著導讀教學時,教師不能放任學生自行閱讀,而是通過科學的引導方法,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提升,唯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才能將名著導讀落到實處,以下提出幾點導讀方法策略。
1.精讀略讀結合
名著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和道德品質,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讓學生的閱讀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中學生必讀的名著當中選擇合適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內容,對于哪些名著需要精讀,哪些名著需要略讀,給學生充分的講解和介紹,讓學生能夠節省時間,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通過略讀快速積累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精讀讓學生把一些具有深刻涵義,對自身有用的優美語句,通過分析鑒賞變成自己里面的文化,從而能夠有效運用出來,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例如,魯迅先生著作的《朝花夕拾》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內容非常豐富,對于其中關于記敘的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略讀,掌握事情脈絡、了解基本情況即可,主要讓學生能夠從事件中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而對于其中描寫極為豐富、表現極為強烈的片段,如一些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部分,教師則要求學生進行精讀,并把精彩語句抄錄下來,做好積累,然后根據抄錄的內容進行仿寫,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進而有效提高閱讀效率。
2.構建問題情境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的重要媒介,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更具有目標性,以至于能夠從名著閱讀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強化閱讀效果。因此可以在學生閱讀名著前設置各種有趣問題,利用懸念來讀書;可以利用讀后“探究思考“這一板塊,對問題進行探究。例如,在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進行導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幾個問題,比如:保爾·柯察金的人物形象怎樣?小說中的描寫手法有哪些等等,通過問題構建,讓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形成閱讀框架思維,進而收獲更多知識。還可以對作品的內容,寫作方法等產生疑惑。如《水滸傳》中的宋江為何一定要招安呢?一百零八位好漢中勉強稱得上農民的只有五位,為什么被稱為是一部農民起義的小說呢?教師要引導發現,鼓勵質疑,使學生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對于文本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自己去尋求答案。對學生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師要加以引導點撥,使學生感受到名著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情趣。
3.注重評價機制
教師可以舉辦成果展示會,展示名著閱讀記錄卡片,對記錄卡片數量較多和質量杰出的同學予以表揚,并授予“名著閱讀之星”稱號;還可以定期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如名著誦讀比賽,名著故事大比拼,名著知識競賽等。組織年級學生參加比賽,評選優秀選手,學校給予表彰。獲得表彰的同學有了成就感,更愛閱讀,同時也是對其他同學的榜樣帶動。教師還可以通過名著導讀課開展閱讀成果交流會,分享好句好段、主題內容、人物及其精神品質等。通過這樣的交流分享,不僅使每個學生在分享中都能得到知識的提升,同時也使閱讀者有一種閱讀的快樂,成功的滿足。還可舉辦名著閱讀成果展,如墻報、手抄報、讀書筆記等展覽。
總之,所有的評價能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從而激發更強大的閱讀力。在名著導讀課中我們要特別注重獎勵性評價機制。
由此觀之,在名著導讀時運用科學的引導方法,比如精讀細讀結合、構建問題情境、注重評價機制等,可以有效提高名著導讀效率,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知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原汁原味、營養豐富的文學名著,不是壓縮餅干式的索然無味的名著簡介。我想態度決定高度,方法影響效果。相信中學名著導讀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合理利用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通過科學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習慣,方法得當,長期堅持,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小玲.初中生語文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1):69-71.
[2]趙慧芳.淺談名著閱讀教學模式及方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23.
[3]柯麗文.高中生名著閱讀不足情況下的名著閱讀教學法[J].文學教育(上),2019(06):70-71.
[4]李瑛.例談名著的原真性閱讀與教學指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