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博
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良好的道德意識不僅來源于政治課,而且還可以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去。針對當前高校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德育問題,對高校體育課德育工作的原則,高校體育課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高校體育課德育工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探討高校體育課德育工作的對策與措施。
1 引言
體育課程本身具有趣味性、競爭性、娛樂性以及體育的長期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有助于縮短師生距離,了解學生個體的個性和行為。為此,通過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合理引導,使其在網絡環境下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當代大學生最易受社會不良風氣、不良思想、怪癖行為影響的地方,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應加強德育滲透工作,本文著重探討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策略,以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2 高校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2.1 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學生是大學生的生長發育階段和心理發育階段,一般來說,現在的學生都處在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社會,信息傳播迅速,學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沒有社會經驗,面對復雜的信息容易產生意志力,走上錯誤的方向。體育課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道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是滿足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2.2 有利于拓展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徑
目前高校道德教育主要是在思想政治課上進行的,很難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高校道德教育不應僅僅是一個學科的教學任務,而是各學科共同努力的結果,應納入學校道德教育的路徑。高等職業教育德育課是高等職業教育有效提高學生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
3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德育問題
3.1 缺乏社會主義公德
許多學校的體育課,學生盲目地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卻忽視了對體育設施的保護,造成器材損壞的現象,使后面活動難以開展。有些學生不遵守班規,爭搶器材,擅離職守,在追隊后,整個體育教學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另外,一些大學生在運動會、集體舞蹈等活動中表現得不積極,表現不好,或者參加了比賽之后運動不足,導致集體意識嚴重缺失,體育道德意識不足體育競賽活動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經常要進行的活動。例如,當一方與另一方發生碰撞時,個體會說惡毒的臟話,互相辱罵,甚至還會咬耳朵。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體育缺乏體育道德意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2 德育滲透方法有待豐富和完善
生平獨立意識強,他們不能接受或容忍純粹的道德教育,這就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在方法和形式上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德育滲透到學校主體性教育之中。在體育技能教學中融入德育,讓學生自我影響、自我提高、自覺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3.3 體育教師對德育滲透的重視度和執行不到位
在學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導致高校教師普遍重視技能教學,忽視學校德育,德育內容不系統,不規范,方法單一,成效不明顯。
3.4 高校在體育教學管理上對德育滲透重視不夠
該教材沒有統一的德育滲透要求和教學目標,也沒有為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參考。體育評價還側重于對學生體育成績和身體素質的評價,很少注重德育滲透。
4 做好高校體育教學德育工作的原則
4.1 堅持“主體性”原則
大學生是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人,大學體育教育應堅持“主體性”原則,既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需要,又要把握所有學生的共同特點,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思維。
4.2 堅持“內化性”原則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把握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選擇性的特點,為了提高學習質量和體育德育的效果,必須由學生自己決定。為科學遵循“內化”的原則,以達到“興趣”的目的,促進體育教學“積極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到真理,為學習思想道德的內容和實踐做準備。
5 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及策略
為了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體育教師必須增強德育意識,強化德育教育,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高課堂互動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5.1 明確德育的目標和考核標準,建立完善的課堂制度
統一德育的內容、要求和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使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有依據,有參考,更好地滲透德育。樹立恰當的班級標準,既不能過于苛刻,也不能過于松懈,可以影響班級紀律,例如,班級標準可以幫助學生約束行為,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間接地達到德育的滲透,并根據實際情況,感染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后來居上,以理服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2 提高體育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教師自身的道德模式對道德教育的影響最為顯著,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道德素質,以個性、職業精神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模仿,并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這樣,道德教育才能得以順利滲透,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與日俱增,同樣,有行為問題的學生應該委婉地進行糾正,以便提出要求。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心理素質,避免侵犯他們的自尊心,并通過課后提醒、鼓勵、談話等方式要求他們改正錯誤。當發生變化時,積極行為和態度應得到及時的確認,鼓勵和表揚學生,加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及時地在課堂或體育活動中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欣賞和尊重。強烈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5.3 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教師既是領導者,又是教書育人的推動者和引導者,他們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著廣泛的影響,因此,必須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即體育活動對教師行為的積極影響。有些同學甚至影響老師的言行,體育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提高專業素質,注重自身行為,并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出要求,同時要從課堂的每個細節入手,促使學生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4 體育教學教案中德育培養具體化
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包括教材內容、體育課程設置、班級組織等,都要符合學校德育的要求,要遵循德育的方法和程序。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技能與知識的傳授,對德育教育提出相應的要求,提供相應的可能性與內容。在德育手段方面,應把具有示范作用的參考材料納入課程內容,在高校體育課程建設中,應參照教師德育教材的編寫原則,把體育課程作為一門新的體育課程來編制,注重體育課程與德育課程的有機結合。新近發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后,可以形成體育的愛好和興趣,逐漸形成體育的觀念,學習簡單的體育技能和知識,逐漸形成較強的心理素質,具備合作意識和交際能力。有些運動會如果體育課很緊張,會導致肌肉疲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肌肉運動的優點和潛力,舉例來說,通過一次簡單的握力測試,學生可以了解到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他們會有所收獲,并引導他們留下來努力學習。
5.5 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
體育課內容豐富,每節課前后都有許多常規,必須將紀律、道德、禮貌教育與課堂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制度化、常規化的積累中,才能真正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之中,這是對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如:尊重紀律,行動迅速,彬彬有禮,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遵守社會生活規范,遵守自己的紀律,完善組織制度。學生在參與比賽過程中,能不斷自我激勵,形成競賽精神,體育器材場地的組織使用與歸還是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應清楚地說明各種學校設施和學校的要求和方法,以及戶外運動器材和競賽標識的注意事項和方法,要加強對公共財產和學生人身安全的教育,保護學生財產權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6 結語
總之,德育滲透是當前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的必然要求。大學體育教育應以全民健身為背景,充分認識到良好的體育鍛煉對培養人的終身體育習慣的益處,以及思想道德素質對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體育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必須始終把體育作為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首要任務。
(作者單位:南京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