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妃軒
背越式跳高是人體經過弧線助跑起跳后,仰臥在橫竿上,并依次旋轉過竿的一種跳高技術。本文就小學生害怕受傷等心理現象,姿態反射和本位感覺的心理學知識,以及小學生的肌肉力量和身體條件等方面,對小學生學習背越式跳高時難以完成背弓過桿動作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初次接觸背越式跳高的小學生,先建立倒肩挺髖的背弓的動作概念和動作習慣,再采用“逆序教學方法”進行完整技術教學,同時加強力量練習。這樣的教學訓練模式更適合小學生掌握背越式跳高背弓動作。
1 研究目的
小學體育教材中背越式跳高的教學沒有明確的要求,但在比賽中規定要背越式過桿,所以背越式跳高被引入小學課余田徑訓練中。由于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身體條件不成熟,肌肉發展不完善,對背弓動作陌生,在初學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時,常出現不敢起跳,不敢過桿的心理現象,或是過桿時抬體過早,沒完成背弓動作,成“V”型過桿,很多教練都遇到這樣的難題。通過學生的跳高時的心理變化,身體條件能力等方面,對小學生難于掌握背弓動作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多年來在背越式跳高教學和比賽方面的實踐經驗,探索更適合小學生掌握背越式跳高背弓動作的訓練手段和方法。給參加小學課余田徑訓練跳高的教練提供個人的淺易看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訪問調查法:本人以訪談、座談的形式對多位教練訪問,從他們那里得到寶貴的指導和經驗。
2.2 資料調查法:通過網上收集相關資料,學習相關小學生運動心理學、動作技術形成原理,背越式跳高教學策略方法。
2.3 觀察法:本人教學和訓練實踐中,通過實踐觀察獲取豐富的直觀感性材料與事實。
3 結果與分析
3.1 心理障礙因素制約背弓動作
3.1.1 小學生心理特點
小學生注意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神經系統維持固定練習的時間短,他們對于掌握背弓動作的一些煩躁的肌肉感覺練習很不耐煩,需要一些經常變換環境和內容的練習,希望進行一些實際的過竿練習。要達到背弓動作的動力定型,就必須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形成動力定型。小學生心理特點是難于掌握背弓動作的因素。
3.1.2 害怕受傷心理
背越式跳高獨特的過桿與落地姿勢要求,對于素質發育不完善的小學生,缺乏空中仰臥倒肩空中感覺,并且背部先落墊的身體感覺的小學生來講,產生安全上的威脅,在恐懼害怕的心理支配下,引起本能的“防御性反射”。起跳騰空后,在仰臥倒肩的同時極力使頭部抬起,繼而收腹抬體,形成“V”型身體姿勢,并用較安全的臀部先落墊,難于形成桿上的仰臥挺髖的背弓動作。
3.1.3 姿態反射因素
學生在起跳過桿的時候產生“防御性反射”使頭部前傾上抬,而且頭部前傾上抬,造成了頸部前側頸腱的高度緊張,引起“頸腱反射”,使上下肢屈肌及腹肌的緊張性加強,因而產生軀干上抬,收腹縮髖,臀部下沉,形成常見的坐桿姿勢。因此在教學中,所引起的頭部前傾上抬,產生的頸腱反射和一系列姿勢反射,是影響掌握背弓技術動作。
3.1.4 本體感覺因素
小學生本體感覺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對身體每個部位的控制力差,學習背越式過桿技術時,不但要求桿上成仰臥背弓,而且要求身體依次過桿。神經系統很難判定各部位與橫桿之間的相對位置和準確的時間配合。導致桿上收腹過早,會使臀部下沉而碰桿,或是收腹舉腿幅度過大,會造成肩部和上體的上抬,形成不了依次過桿,這是影響掌握背弓動作技術。
3.2 身體條件制約背弓動作
3.2.1 腰背肌肉力量差
小學生肌肉發育不完善,特別是髖部肌肉、背部肌肉爆發力差,背弓動作需要背部肌肉群很大的力量協調用力,才能完成動作。特別是騰空后,人體失去任何的支撐力,靠自身的肌肉群力量完成背弓動作,難度更大。再就是腿部肌肉發育不完善,彈跳差,沒有騰越一定的高度空間,就沒有足夠時間完成背弓過桿落地動作,所以小學生力量差是制約背弓動作的重要因素。
3.2.2 肌肉控制力差
在背越式跳高技術中,不管是挺髖掛膝還是落腰舉腿,都對肌肉感覺有很高的要求。小學生的肌肉群發育先是大肌肉群再到小肌肉,先肌肉長度,后肌肉橫斷面的增大。而小學生在對肌肉的控制方面還不能很好的把握,這也是該群體的特點,要求小學生做動作幅度較大的比較用力運動時,對小肌肉運動精確性要求非常高的運動則不易做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頭、肩、腰髖、腿腳依次處在桿上最高點,依次過桿,對于小學生來講是難度很大的。
4 結論和建議
4.1 首先要激發學習動機,建立背越式跳高的動作概念
小學生學習背越跳高,是啟蒙階段,對任何事情都勇于嘗試,運用啟發、引導、激勵的語言來增強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對背越式跳高沒有經驗和動力定型,訓練教學時,要抓住第一印象心理作用,可以通過跳高視頻,示范講解,幫助學生在大腦里建立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動作概念。
4.2 通過輔助練習,養成倒肩挺髖的背弓依次過桿的動作習慣
小學生學習背越式跳高時,不要急于求成,首先消除過桿時不敢抬頭倒肩,挺髖過桿心理障礙,建立背弓的動作習慣和肌肉感覺,可以采用以下的輔助練習。高臺站立,直體后倒,肩背先落墊。高臺站立,雙腳蹬伸起跳,頭后仰倒肩,肩背落墊。屈膝仰臥,以肩背和兩腳撐頂,同時展體挺髖,呈仰臥背弓姿勢。背對海綿墊原地站立,兩腳撐蹬,頭快速后仰倒肩,挺髖成背弓,肩背著墊。背對海綿包,利用彈簧板原地起跳,騰空后,頭后仰成背弓姿勢,以背弓姿勢肩背著墊。利用這些輔助練習,建立背弓過桿的動作習慣和肌肉感覺,再進行完整技術學習。
4.3 采用“逆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逆序教學方法”是先采用過桿落地技術的教學,然后再進行助跑和起跳技術學習,把教學過程的重點放在過桿技術上,這種教學方法的重點是先解決技術的難點,通過掌握復雜的技術動作來推動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是學生難于掌握的技術,先教學跨一步起跳過桿完整技術,再逐步延長助跑步數與距離的“逆序教學法”進行教學。熟悉掌握跨一步起跳過桿動作技術之后,增加到助跑三步、五步、七步弧線助跑,直到掌握弧線助跑起跳過桿完整技術,再教學直線助跑與弧線助跑的結合,逐漸完善背越式跳過技術動作。
4.4 采用有效的幫助,讓學生大膽完成背弓過桿的動作
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保護,以防意外,使學生有安全感,使學生對所進行的練習充滿信心,消除反常的防御反射,幫助學生更快掌握背弓過桿的動作。可以用橡皮筋代替橫桿、降低橫桿高度、加厚海綿墊等方法消除害怕心理,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保護直接。采用一定的幫助,消除學生恐懼心理,讓他們大膽完成背弓動作。
4.5 利用表象訓練幫,助背弓動作的動力定型
表象訓練就是俗話說的“過電影”,又叫念動訓練。這種方法是指學生有意識地在大腦中重復再現已形成的跳高動作過程,使相應動作部位產生肌電活動。從而有助于加快動作熟練和加深動作記憶。建立和鞏固正確背弓動作的動力定型,再通過每次成功地完成背弓跳躍練習后,回憶起跳以及過竿的完整過程,在頭腦中再現背弓動作的身體感覺。最后在每次試跳前,通過想象整個跳高過程,呈現助跑人體進入弧線時的身體內傾,垂直起跳和過桿的畫面,經過自我腦海演示,再試跳。
4.6 加強力量練習
小學生肌肉發育不完善,力量條件制約了小學生掌握背弓動作。練習技術動作的同時,也要加強背越式跳高的專項力量練習,增強腰背力量,彈跳力,促進學生掌握背弓動作。首先提高腰腹肌肉力量的練習,有仰臥起、兩頭起、懸垂舉腿、立臥撐、抗阻力轉體、前后拋實心球;下肢力量練習彈跳能力,練習方法有立定跳、立定多級跳、單腳行進跳、深蹲跳、跳繩、跳障礙、跳臺階;除了練習腿部肌群強大的支撐力和爆發力,還要注重發展肌肉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只有加強了力量才能為完成背弓動作做基礎的準備。
(作者單位:中山市東升鎮東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