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杰
【摘? ? 要】小學階段需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藝術鑒賞能力對于小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不僅能鍛煉學生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感受,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文化學習。藝術鑒賞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學校會開設音樂課、美術課,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教會學生欣賞藝術,創造藝術。
【關鍵詞】小學階段? 藝術鑒賞?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74
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階段被忽視的教育重點。很多小學開設的音樂課和美術課被當作學生休息娛樂的時間,沒有真正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提升小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小學的音樂課和美術課沒有系統的教材和授課內容,教師一般和學生做做游戲、唱唱歌;或者隨意定個主題,讓學生畫一幅畫。甚至這些課的時間常常被其他文化課占用。所以,很多小學生對藝術沒有很清晰的認識,他們認為藝術距離生活很遙遠。其實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并不是為了學生能將藝術作品的優點舉例出個一二三來,而是培養學生對于美的意識和感受美的能力。
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對小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看到一個藝術品時能去搜索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思想等信息,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信息的習慣,還能培養學生觀察細節、感受生活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時,要遵循興趣引導,多看、多練的學習規律,讓學生將鑒賞藝術當作一種享受。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正確認識藝術
興趣是學生熱愛學習的關鍵因素,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什么是藝術時,不要將課程內容設置得過于深奧,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認識接受能力。教師培養學生欣賞藝術的興趣,正確認識藝術,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更快的融入課堂,參與談論交流。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上正處于轉型期,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正從表面具象過渡到本質抽象,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藝術時,也要符合這個規律,符合小學生的心里發展特點。在提問的設置上,教師不要上來就問學生藝術是什么?學生很可能連藝術這個詞聽的都很少,更別談對藝術有什么自己的認識。教師可以從一幅具體的畫引入。
如齊白石的《蝦》,這是一幅著名的水墨畫,具有十分寫實的特點,齊白石畫的《蝦》表現出了蝦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的形態。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齊白石的《蝦》,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只真正的蝦,再與齊白石畫的蝦作對比。這樣的虛實對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和對比,發現水墨畫的魅力。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觀察蝦有什么樣的特點,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蝦有兩根又長又細的觸須,一對鉗子,身體覆蓋著硬硬的殼,尾巴會卷曲,有很多小腳幫助它游泳。或許會有平時對生活觀察細心的學生會發現河蝦和皮皮蝦的樣子不一樣,皮皮蝦的身體更扁平,還有海洋里的帝王蝦,不僅身體有很多顏色,體積也很大。這樣的提問讓小學生很容易回答上來,也很容易參與談論,發表自己的認識。既鍛煉了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現在的教學方式變得多樣化,教師也可以利用有趣的科普小視頻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藝術知識,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如藝術離不開科學,科學實驗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也可以成為藝術。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十萬個為什么》的動畫視頻,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科學現象,視頻運用視聽結合的方式也能讓課堂時間更充分地利用起來,這遠比教師口頭描述更生動具體,學生也更容易理解。為了讓學生能正確認識藝術是什么,教師要做好引路人,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藝術源于生活”的特點。
二、欣賞藝術作品,拓展藝術眼界
讓學生多欣賞藝術作品對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有重要作用,藝術對于美的界定并非一成不變的,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用自己的方式、從自己的視角去欣賞藝術品。作為學生欣賞作品的引路人,教師不一定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而是要啟發學生如何去看待這個作品。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這個作品內容是什么,如徐悲鴻的《奔馬圖》,畫中是幾匹正在奔跑的駿馬,它們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其次,可以適時提問,讓學生形容看到這幅畫后的感想,可以用一個成語或者句子來形容。這時就需要學生用心去感悟藝術作品帶給他們的感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學生可能認為這些馬非常漂亮,自己想感受騎馬的那種飛揚;有的學生認為這些馬奔跑起來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雖然數量不多,卻似千軍萬馬;有的學生認為這些栩栩如生的馬兒是草原的精靈,代表著生機和自由。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各不相同,教師要給予表述得相當精彩的學生贊揚,并以此激勵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欣賞完徐悲鴻的《奔馬圖》后,教師可以展示出唐代一位同樣擅長畫馬的畫家——韓干的《照夜白圖》,再與徐悲鴻的馬做對比,說說韓干的馬有什么優點。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小小的辯論會,讓學生說說自己更喜歡誰畫的馬,并說出原因。在辯論會結束后,教師一定要對雙方辯手給予表揚,不去評判他們的觀點誰對誰錯,而是教會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善于觀察和總結,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更多的人類文明的結晶。
三、引導學生想象,實踐創作
缺少實踐,停留于大腦幻想是當代小學生對藝術淺層認知的原因之一。學生多進行藝術實踐,不僅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校園寫生活動,讓學生觀察校園生活的一角,并用畫筆記錄下來。寫生活動可以在一節美術課上完成,教師在活動結束后收集學生的作品,將它們展示在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為他們自己的作品分類。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學會總結自己的創作,學會賞析自己的作品。教師也可以組織一場合唱音樂會,根據每個學生的音色劃分為高、中、低音區,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然后選一首歌配合教師的指揮合唱,教師指向哪個音區,哪個音區的學生就唱。具有游戲機制的合唱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進來,完成藝術實踐。
綜上所述,藝術鑒賞能力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真善美的抽象化存在,促進學生的三觀發展,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陶冶情操、提升藝術文化修養,幫助文化課的學習。而提高小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需要教師從興趣入手,讓學生正確認識藝術,拓展對藝術作品的認知,豐富內心世界,最后將自己的情感轉化為作品,在藝術實踐中抒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