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芳
摘要:面對九年級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學習狀態,筆者開展了問卷調查,并且針對問卷中出現的問題,開展一系列的實踐研究,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九年級;學生;分數
班級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對學生的培養。九年級是義務教育的最后一年,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們將面臨人生中重要的選擇。一部分學生將進入普通高級中學學習,另有一部分同學將進入中等職業學校或者技工學校學習,甚至還有小部分學生將走上工作崗位實現就業。面對未知的變化,學生們的心理會產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心態積極向上者愈加奮發圖強爭取考入當地名校,讓家長老師為之欣慰。而有的眼看中考臨近,成績卻不能如愿,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與同學、老師、家庭之間的沖突一觸即發,有的學生眼看就讀普通高中無望,而不管成績多差,中職學校還是有就讀的機會,因而破罐子破摔,易發頹廢沮喪,種種跡象,不僅對周圍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也對教師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的維持帶來不便。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如何能讓班級學生珍惜寶貴的時間,為今后的學生生活打下良好基礎,為人生發展的道路鋪好基石,是作為畢業班班主任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摸清情況,掌握第一手的資料,針對本校九年級學生,我進行了抽樣調查。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討論法、問卷調查法、情景教學法,家校協同育人法,對比法。例如,調查如下問題:
1、你希望如何渡過初中三年級?
2、對這學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3、對大家想象的人生來說,最重要的有哪些?
4、上高中和中職對你有何影響?
5、你想你周圍的環境有何變化?
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們基本完整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和心理狀態:在學習成績上,有85%的同學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學校的壓力,有96%的同學感受到來自家庭父母和其他同學的壓力;42%的同學認為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82%的同學認為上高中才是理想狀況,28%的同學認為上高中和中職都是可以接受的,10%的同學認為中職也挺好的。
從問卷中很明顯能看出,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是有差異的,但目前“分數”是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評價指標,也是教師教學的價值導向,并且以此把學生分為A、B、C、D類,忽視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別是在初中畢業班中,應該強調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同時培養學生理性平和自尊自強積極向上的的高素質社會公民特征。
由于“分數”引導的慣性,造成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是“一維”要求,忽視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全面發展。恰遇九年級學生進入青春叛逆期,導致學生認為家長不理解自己,家長認為學生教育不了,親子關系緊張。
針對問卷調查的結果,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本人就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進:
一、明確目標,尋求突破
請同學們以書信的形式與家長、老師進行一次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愿與要求。進入九年級的第二周,舉行了一次摸底考試,我建議并要求學生定下自己的成績目標、追求目標、學校目標,希望他們既有壓力,也有動力。
從學生的心聲,聯想到我們的教學目標,學生到成人,既要做一個好的社會公民,成為一個好的職業人,也要為未來的家庭培養好的丈夫和妻子,教育的目標應該考慮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樂意接受同學們之間的差異,并對每個同學的未來報以期許。
二、各種手段,緩解情緒
九年級第一個學期,我校邀請了清遠市重點高中學校教師走近學生,開展《高中生活與我》的專題班會,老師們分享了進入高中學習的緊張與自律;同時也邀請了清遠市某中職學校教師與學生一起開展《大國工匠與中國夢》的主題班會,給同學們展現出數控機床、電梯專業在社會中的發展應用,同時也邀請家長代表參加。當家長了解到,讀中職也可以上大學,還可以學習一門技術,家長也認為家庭和睦,快樂學習是最主要的。
班里的小瑩同學,學習成績在最后一學期很難提升到高中的水平了,然而家長依然認為只要關心和壓力足夠,孩子的成績就可以有無限可能,孩子認為父母不理解她,父母認為孩子不懂家長的苦心,造成親子關系十分緊張。
對于親子關系產生沖突的家長采取家訪和電話交流的方式,讓家長學會接納孩子現在的狀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明白對于學生的一生來說,一時的分數和考試成績并不能說明問題,孩子一生的發展和終身幸福才是更重要的。
對于學生而言,讓他們明白中考面臨的選擇都是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并不是上不了高中,他們的人生將跌入低谷。實際上,在社會上,從事理論研究的人員和從事職業實踐的人員是同等重要的。
三、尊重個性,持續發展
根據埃里克森終身發展觀的理念,青春期(12~18歲)的青少年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發生的期間。一方面青少年本能沖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沖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作為教師,都應該知道,初中學生已經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學生是具有個性和差異的人,學生具有個體獨立性,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義務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全社會公民的素質,從學生到成人,既要做一個好的社會公民,成為一個好的職業人,也要為未來的家庭培養好的丈夫和妻子,教育的目標應該考慮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拋開分數的唯一評判標準,基于對孩子的評價永遠是逗號的理念,從同學的一生幸福著眼,無論中考的成績如何,無論學生們進入高中還是中職學習,只要學生們有自主發展的信念,有積極向上的求學之心,那么整個九年級階段的班級管理和教育就都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青少年學業壓力、父母支持與精神健康[J].肖莉娜,梁淑雯,何雪松. 當代青年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