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
摘要:現階段國家大力倡導加強對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因而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學習者和素質的佼佼者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主方向和主要追求目標。小學時期是學生身體成長和智力開發的關鍵和奠基的階段,因而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實踐中,要切實的加強對學生體能的鍛煉和智力的開發,讓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能夠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和潛力,小學體育教學是學生身體鍛煉的唯一課程,承載了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任務,因而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過于偏重于體育活動的教學實踐而忽視了對在體育課程中對學生素質的有效拓展。因而在體育的教學實踐中,老師需要合理設置體育教學內容,增設體育教學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讓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和參與中能夠獲得素質拓展上的有效提升和真正增進。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實踐;素質拓展;融入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198
引言
目前很多小學生已經成為了課程學習主力軍,學生除了正常的學校教育之外,同時還要參加家長報的各種培訓班,學校正常教學和課外培訓嚴重擠壓的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據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高與日本、韓國青少年的身高相差了幾厘米,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國青少年的體能訓練和體育鍛煉沒有落實到位。基于此,全面的落實體育鍛煉已經成為了勢在必行的要求。目前老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素質拓展的訓練投入力度不夠,使得學生覺得體育課程就是活動筋骨、放飛自我的課程,這種錯誤的和非理性的認知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切實提升和體育技能的有效增進。體育教學老師需要適當的將素質拓展訓練內容融入到課程的實施之中。
一、素質拓展訓練的基本含義
素質拓展訓練指的是對行為主體的心理綜合素質的一種有效的提高,它兼具了體能訓練和項目實踐的雙重屬性,素質拓展訓練主要依托運動鍛煉,在這過程之中,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技術和動作的指導,以此來促進行為主體的全能化提高。素質拓展訓練相較于一般的體育鍛煉,更加注重對行為有機體的內在效能感的形塑,讓行為有機體在體育運動鍛煉中多一些自己的體驗和認知。
拓展運動在體育課程中的訓練主要指的是在體育活動的實施中,能夠激發學生與生俱來的身體能動性,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之中,同時借助體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逆力。錘煉學生的意識品質。在體育訓練項目中,增設團隊訓練項目,讓學生在體育團隊的項目訓練中進行有效度的溝通和交流。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入策略探析
(一)完善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增設各類體育鍛煉器材
現階段部分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體育器材種類不多等問題,基于此,完善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增設各類體育鍛煉器材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體育活動和項目的鍛煉本身就存在著安全問題,全方位的、完善化的基礎設施可以降低學生在體育鍛煉和項目訓練中的事故發生頻率。比如在雙杠桿的體能訓練中,學生若是手部力量不強,很容易出現滑落的問題,這會導致學生可能出現摔傷的問題。對于此,學校可以購置一些軟墊,在學生雙杠桿的體能訓練中鋪在學生身體的下方的地面上,以此來減少體育鍛煉的安全性問題,讓學生本著快樂鍛煉、主動訓練的動機下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和實踐,讓學生的體能得到提升,素質拓展訓練得到提升。
(二)提高體育教學訓練項目的科學設置
小學體育訓練項目既不能超出學生的身體承受范圍,也不能過于簡單,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征和體能情況合理的設置體育訓練項目。這就要求老師需要在素質拓展訓練的視域下設計體育訓練內容,從而通過實際的項目訓練來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和品質。比如在短跑項目的訓練中,老師需要告訴學生起跑應該具有的正確姿勢,起跑的著力點瞬發力怎樣有效的爆發。在這過程之中,可以鍛煉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這就達成了體育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目的。
(三)增加團隊訓練項目,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素養
小學體育課程中,為切實的增進學生的素質拓展教學,可以借助團隊項目訓練來實現。團隊項目訓練可以讓學生凝聚在體育鍛煉的氛圍中,從而通過彼此之間的協作,切實的提升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念。比如在足球的運動中,老師給獲勝方設置一些獎勵,從而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參與性,足球運動開展之前,老師可以告訴學生足球運動的規則,足球比賽是需要各個球員之間的協作和配合的,那個隊的協作配合能力更好,哪個隊獲勝的概率更大。接著通過實戰練習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團結協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三、總結語
小學體育承接著鍛煉學生體能的重任,但是這遠不是小學體育追求和實現的唯一目標和指向,而是在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將素質拓展訓練引入到體育的教學實踐之中,從而助力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以及體育素養 的真正形成。
參考文獻
[1] 張波. 融入素質拓展訓練 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論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策略[J]. 讀寫算, 2020(28).
[2] 李霞. 新時期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融入探究[J]. 小學生:教學實踐, 2020, 000(001):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