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芬
摘 要: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很大關系。厚實的語言積累,能激活思維,觸類旁通,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打下穩固基礎。本文從“誦讀:豐富積累、感悟:深化積累、記憶:內化積累、運用:拓展積累”四個維度闡述了培養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言積累 維度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積累對學生學好語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如同蓋一幢大樓,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為基礎,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便成了“空中樓閣”,而積累越豐厚、越廣泛,形成的語文素養大廈就更穩健,所以沒有語言量的積累,很難在語文素養上有質的飛躍。
維度一:誦讀:豐富積累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告訴我們要達到“如有神”的程度,必須有大量語言素材的積累,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小學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課文很多,讀起來大多朗朗上口。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 ,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其語言樸素簡約、親切自然。筆者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感知課文,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聽錄音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得有感情。為了讓學生能背出課文,運用配樂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只要心通其意,就可保證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就會有機聯系語言文字,并在情感朗讀中對語言進行不斷積累。
維度二:感悟:深化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通過閱讀進行的積累,只是單純的記憶,要想讓學生領悟語言的精髓,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作者的內心與之進行心靈的對話,在鑒賞、體驗中,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對積累的興趣,使得情感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例如教學《一夜的工作》這一課,筆者先和學生一起找出“極其簡單”這四個字,再讀讀這幾句,體會“簡單”的前面為何要加上“極其”?而不是“十分”不是“非常”?在孩子們的描述中,“極其簡單”漸漸具體了,它不再是四個字,而是總理屋里那少得可憐的陳設,一讀句子,孩子們動情了,感受到總理的生活是多么簡樸啊!隨后,筆者讓學生用“極其”說說總理的其他方面,孩子們立馬從總理吃的,穿的等方面紛紛發言,教師通過品詞造句讓學生感悟到總理的高尚品質,自然習得了獲取語文知識的方法。
維度三:記憶:內化積累
《教育心理學》指出:“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動水平的基礎。這個‘儲備’的手段,就是背誦。不背誦是不會將規范的書面語言‘植入’記憶的倉庫,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的。”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就非常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重視背誦。學生時代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強盛的時期,不僅要求學生把課本上的詩、詞、文段一定要讀熟背出,就是沒有要求背誦的那些文章的生動的、精辟的、優美感人的句子也要求學生讀熟,甚至每周要求學生背出兩首經典詩詞,在課堂上進行詩文背誦比賽。如此,讓學生養成積累語言材料的良好習慣,時常口誦心記,體會其意境,吸取精華,到使用時,就會“信手拈來”,再也不會挖空心思,生搬硬套,空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了。背誦越多,印象越深,語言能力就越強,正如張慶先生所說:“學語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多,則雨下得越大。”
維度四:運用:拓展積累
加涅說過:“言語學習要學會記憶,同時也使這些信息可以在學習者今后將要遇到的那些情境中發生轉移。”簡單地說,積累不僅要“記得住”,同時也要“用得出”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后有這樣的習題:“課文中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很多,如‘張冠李戴’,抄寫這些詞語,并選擇其中的兩個造句”。這類習題的訓練,可先讓學生抄寫詞語,理解詞語,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靈活運用。學生寫句時,教師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的詞語,表達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
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作為語文教師應在“源”上做文章,積累就是“源”, 離開積累,語文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創造機會讓學生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生命個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曉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積累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14-15
[2]武向海,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甘肅教育,2018(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