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鵬
“互聯網+教育”的大力發展使學校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學校體育工作也提出來新的要求,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必須順應新的時代要求。在“互聯網+教育”進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水平,學會利用信息手段開發教育資源。另一方面,須打破教學時空的限制,結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運用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對于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師要以合作共享與自我創新為突破口,優化并改善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從而在“互聯網+教育”過程中促進自我的不斷發展。
“互聯網+教育”的融合形式,打造了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教育變革,給學校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這場教育變革中的一員。在這一進程中,開放與自主的教育資源變得唾手可得,這種變化給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途徑與更豐富的資源。但學校教學環境、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固化,也使得體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理念和教學內容手段等多個方面必須做出改變與調整,因此,體育教師自身也須做出一定的調整與變革。諸多“被動式”的調整與變革雖然促進著體育教師專業進程的發展,但也面臨諸多的困難與挑戰。本文對“互聯網+教育”過程中體育教師的發展方向進行探究,目的在于理清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所要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為體育教師在該進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提供一定的思路與策略。
1 新模式進程中教師發展的新時代要求
1.1 教學環境與教學模式的變革
新的教學模式為學校教育變革提供了技術與路徑支持,師生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育過程。體育課堂不再是簡單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聽講練習”的傳統模式,更多地是在于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交流、共同學習的雙向模式,以及通過信息化技術對教學課堂效率和效果的提升等方面。
1.2 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模式的出現為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教育的全面化起到了推動促進作用,逐步進入了學習型社會。而體育教師在傳統體育課堂中的職責是傳授給學生體育知識和與能、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是主導者與傳授者,占有主導性地位。但在“互聯網+教育”進程中,學生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獲得海量的體育教育資源; 通過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是當前體育教育的追求與目標。因此,教師的角色也將在這一進程中必然形成轉變,由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實施者向探索者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構造者轉變,由技能操作者向技能講授者轉變
1.3 學生學習的轉變
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和智能時代,學生的學習環境中不僅包課堂,還有網絡空間,學習的地點和時間不再受到束縛,學習方式從簡單的背誦記憶轉變為混合式學習、多元化學習。在此背景中,教育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共同獲取知識。
2 新的進程中體育教師的發展機遇
2.1 凝心聚力: 豐富體育教育資源
從這一新的教育模式推廣以來,推出了一系列的學習網站、APP、公眾號、名師課堂、網絡課堂、等網絡資源,手機 APP類如網易、學堂在線等,體育教師、體育學評論、體育教師大本營等公眾號,網站類有體育名師課程教學視頻聽課站、體育名師優質課教學視頻、中國教師教研網等。不僅有體育學科知識,還包含了全球各地不同學科、領域、類別的知識。各類教育教學資源的匯集,實現了“互通有無”,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道路提供了內容支持,創造了良好的平臺和條件。
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集聚了名師名校的智慧。教師可根據學習興趣、自身的業務能力、教學的需求以及學生的情況等方面的內容,結合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從網絡中選取所需教育資源,有效地應對傳統職后培訓中的一系列問題,對體育教師的專業之路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2 環境改善: 突破體育教學的時空限制
學校開展體育課程的開展必須具有完備的場地設施和體育教學時間。然而部分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缺乏和教學時間難以保證是很多學校仍待解決的問題。但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這一局面正得以改善。智慧社區共享運動中心、AR技術等,可隨時進行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和不同運動項目的體驗。突破了教學時空限制,為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便利,有效優化體育教學效果。
在“互聯網 + 教育”過程中,傳統的教學環境、模式、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學生學習方式等都會發生大的變革。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對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行重新審視并提出更高的要求,理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促進自我的不斷進步和完善。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