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意
為適應現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我國頒布了最新《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與原先的實驗版相比,其中內容發(fā)生了諸多變化調整。本文旨在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聚焦新舊兩版課程標準中有關學習評價體系的表述內容,發(fā)掘二者在評價內容、方法、主體和標準方面等的細節(jié)差異,充分把握現實問題的發(fā)展方向,并結合個人思考予以創(chuàng)新建議。
1 背景概述
1.1 對象選擇
2003年,我國頒布了《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實驗)》),針對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設置等方面給予了詳細的規(guī)劃指導。該標準在全國各省市實驗區(qū)先后扎根,歷經數十年風雨,積累了大量、寶貴的一線經驗。新時期,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更好發(fā)展,教育部推出《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版)》),在繼承發(fā)揚《課程標準(實驗)》的精神要旨上,充分結合現實條件,形成了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其中諸多內容配合做出適應性調整。
1.2 概念關系
在研究學習評價體系之前,首先應當明晰與其內容相關的重要概念。筆者經過梳理,共摘選出兩項關鍵名詞,分別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學業(yè)質量”。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銜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學科課程標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一切工作設計的圍繞目標與建設基礎,在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中主要凝練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方面。運動能力是指體能、技戰(zhàn)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它一般可以分為基本運動和專項運動能力兩種,具體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需要。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綜合表現,是提高健康意識,改善健康狀況并逐漸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關鍵。其中重點關注科學理論對鍛煉思維、調控情緒的作用。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對維護社會規(guī)范、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積極作用。它包括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3個方面,實現從個人品質到社會價值的全面覆蓋。
2 對比分析
通過對比、歸納《課程標準(2017版)》與《課程標準(實驗)》中有關“學習評價”的內容,筆者選擇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四個方面展開有關變化的分析:
2.1 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是評價體系的主干,它反映著課程指導思想的貫徹情況。與《課程標準(實驗)》相比,《課程標準(2017年版)》既保留了原始的三維目標框架,即重視教育過程的知識傳授、方法選用和價值樹立,又在此基礎上精進表述,重點聚焦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的評價。另外,《課程標準(2017年版)》還特別指出:“評價的重點不是學生對某一運動項目單個動作技術的掌握,而是靈活、有效運用運動技術的能力。”這就要求今后的評價視野必須突破“單一”、走向“綜合”,要依據學生在復雜情境中實際應用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理性判斷。
2.2 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是落實評價內容的手段,更是展開評價研究的指南。《課程標準(2017年版)》傳承了實驗版的基本理念,十分重視方法選擇的多樣性和全面性,比如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等。更進一步地,《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兩點新意:第一,有關團隊合作。建議在過程性評價中設置學習團隊,教師根據團隊整體在學習模塊中的表現打分,以此促進學生樹立團隊意識,學會合作交流。第二,有關課外延伸。建議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跟蹤、監(jiān)測學生的課外鍛煉情況,注意補充不同情境下的評價結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生活方式。
2.3 評價主體
無論是《課程標準(2017年版)》還是《課程標準(實驗)》,都始終強調參與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爭取獲得更加全面的反饋信息,其中常見的形式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團隊互評等。在最新版的課程標準中,家庭和社區(qū)也被納入評價主體,成為傳輸時效信息的新渠道。這么安排的主要目的是為加強評價的客觀公正性,促進學生將體育與健康學習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身感知體育精神的魅力,教育塑造優(yōu)良的人格品質。
2.4 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相當于一把量尺,針對同一問題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可能會得到大相徑庭的結果。關于評價標準的選擇,在《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可以提煉出兩項要點:第一,合理借鑒。主要是指恰當地引用適合于評價內容的現成標準作為評價參照的方法。比如有關體能評價即可直接借鑒《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等。第二,因地制宜。制定規(guī)范標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現實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面對復雜狀況能夠靈活變通,比如考慮到學生個體間存在著起始水平上的差異,在進行評價時,應采用成就性標準而非成績標準去衡量他們的實際學習能力及表現。
3 個人思考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有關學習評價體系未來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思考:
3.1 拓寬視野 取長補短
在設計學習評價體系時,我們應學著跳出“體育”專業(yè)范圍,把目光放遠,積極拓寬概念邊界,嘗試追溯同根學科較為成熟的理論規(guī)范,并借鑒其中的精華之處、為我所用。比如從學科分類來看,體育學隸屬于教育學門類,與教育學原理、心理學等一級學科相并列,我們即可通過對這些學科中有關評價反饋部分的深入研討,拆解適合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的觀點,塑造跨界融合的新型標準。
3.2 建設系統(tǒng) 配套條律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習評價體系在指導教學過程、反饋學生表現方面的重要作用,相關職能部門應立足全局、把握整體,在收集、匯報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配合做好過程性評價的分類處理,建設起一套項目清晰、標準合理、內容齊備的學習信息系統(tǒng),以方便研究者的隨時抽檢、監(jiān)測,保證評價參照的客觀科學性。
3.3 多元聯動 持續(xù)發(fā)展
學習評價體系不應只停留在遵照刻板成績評斷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程度,更要看重學生在現實環(huán)境中實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僅憑學校一方之力很難給出真實全面的評價結果,必須聯動社會多元力量,從輿論環(huán)境入手,深度剖析健康觀念,將形成鍛煉意識、堅持終身體育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4 總結
本文主體分為三個部分,背景概述著重闡明了研究的對象及重點的概念,為讀者明確研究的認知范圍打下了良好基礎;對比分析主要從學習評價體系的四個方面展開論述,通過觀察其中內容的變與不變更好地預估標準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個人思考包含基于已有標準,嘗試創(chuàng)新突破的內容,主要從跨界學習、配套完善、未來發(fā)展三個角度切入,結合現實提出針對性建議。筆者相信,伴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思想進步,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體系一定會發(fā)展的更加科學、有序!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