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超
摘要:在國家的基礎建設中,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內容,以其自身的獨特性、高效性推動了社會的飛速發展,并不斷適應社會的變遷。我國在社會的變革中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素質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并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不斷激發社會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模型;構建與應用
引言:
高中物理教育是素質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在廣泛學習和深入學習時期的過渡階段。在這個時期開展的教育活動對開拓學生的物理思維、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為提高學生的三維空間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高中物理中的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和公式較為模糊,無法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導致對物理學習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不利于物理教育的發展。此時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構建相應的物理模型,幫助學生掌握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使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激發自身的物理思維,提高自身的物理素養。
一、構建物理模型的作用
(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
與其他的學科相比,物理的知識點較為生僻,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較為隱蔽,同時經常需要運用三維空間去解決一些物理問題,導致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其難度比較大,物理教學質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礙。此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對物理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并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來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加強。但是這種方法的記憶效果較差,學生很容易將一些重難點混淆。
同時,由于高中物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傾向于使用大量的物理題型來幫助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加強和鞏固,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而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學習的科目眾多多,很難高質量的完成相應的作業。而構建物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與生活有關的內容,使學生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觀察到其本質,把握解題的根本要點,將理論知識點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自身的物理解題能力,培養物理思維。因此,通過構建一系列的物理模型,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培養正確的學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從根本上滿足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漸的消失,素質教育向更加高效、科學的方向發展。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使自身能為學生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提供有優質的人才。而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課堂比較枯燥,無法迅速的提升教學效率。應用物理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當前的物理教學質量,使教師應用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教師在使用物理模型進行教學時,需要不斷的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以此提升自身構建物理模型的水平,提升自身的物理涵養。因此,構建物理模型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使教師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更高效的課堂。
二、構建物理模型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時,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確保物理模型能夠發揮其優勢,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其知識儲備。
教師要確保物理模型的構建和應用能為學生帶來實際性的幫助,激發學生的物理思維。此外,教師在構建物理模型時要合理設置難度,確保所構建的物理模型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避免因物理模型的難度過高或過低,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的學習興趣降低,影響物理的教學質量。此外,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循序漸進為教學原則,時刻掌握學生的動態,并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調整自身的教學進度,確保學生能夠將理論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中去進行解題。
(二)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物理模型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點進行具體化,并將其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增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題目的特征,構建高效、具體到物理模型,使學生能夠根據物理模型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加深。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物理“曲線運動”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圍繞曲線運動的加速度、平均速度、運動時間等基本的物理量來對曲線運動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構建相應的物理模型,然后通過逐步的推導過程得出所需要的物理量,從而解決題目中的問題。學生在對曲線運動進行分析時,可以使用該物理模型推導整個過程,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并提升自身的物理水平。
(三)實施分層教育
學生的基礎不同,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教學方式也應有所不同。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其獲得的結果也有所不同。就當前的物理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物理成績分化較為嚴重。成績優異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相應的物理知識點,對一些物理學習技巧的應用比較熟練,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迅速解決物理問題,并在其中不斷提升自我。但大多數學生對物理知識點還沒有掌握透徹,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容易陷入誤區,對知識點和一些概念混淆,導致自身的物理成績無法迅速提升。因此,教師在構建物理模型時要進行分層教育,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過通過相應的物理模型增強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對于物理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在構建物理模型時,可以適當的提高難度,使這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而對于一些物理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著眼于對基礎知識物理模型的構建,幫助這些學生建立物理知識體系,理解物理現象的本質。實施分層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高質量的物理人才。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構建物理模型能夠提高當前的物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物理思維。同時,構建物理模型也是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求當前的教育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能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的素質教育水平。因此,教師構建有針對性的物理模型,重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鄭吉君.談構建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0(25):31-32.
[2]徐兆芮.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物理模型建構與應用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3]李平.探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思路構建[J].中學理科園地,2020,16(02):54-55.
[4]馮浩.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模型構建研究[J].高考,2020(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