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命惠
摘要:當下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的教育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中對中學語文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對閱讀教學做出了新的指示,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能夠規避傳統教學弊端,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路徑
引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雖然教師花費的諸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不十分明顯。優等生和學困生在學習閱讀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盡管教師應用多種方式講解,但是學生仍然不能透徹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當下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創新閱讀教學路徑是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不斷研究的。
一、限制初中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因素
1、社會性因素
當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大量的信息充斥著學生的頭腦,初中學生又對外界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所以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閱讀紙質的書籍感到厭煩,他們更喜歡采用現代化的閱讀方式,比如通過手機或者電腦閱讀一些文章。同時也受到家長錯誤的引導,家長認為語文閱讀比較容易學習,所以忽略了閱讀習慣的培養。
2、中學生自身的因素
當下的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于電子產品接觸比較多,所以他們很容易被有聲音和圖像的事物所吸引,而紙質的閱讀,既沒有聲音,也沒有圖像,所以很難使學生產生閱讀熱情。除此之外,當下學生的生活比較優越,一些閱讀作品距離當下時代較久遠,學生簡單的生活經歷使他們不能深刻的理解閱讀作品中的中心思想。還有許多學生深受西方思想影響,性格比較活潑,使得他們對于閱讀能力提升非常有益的經典書籍缺乏閱讀興趣。
3、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影響
先前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般遵循介紹作者,闡明作品的時代背景,然后進行文章解讀的學習順序去學習閱讀,這種教學模式非常枯燥,很難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種呆板的閱讀教學方式抹殺了學生探索閱讀內容的欲望,使得他們對閱讀學習更加抵觸。同時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的閱讀教學往往為了服務考試,學生在學習閱讀內容的過程中也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所以就很難帶著感情去開展閱讀,理解閱讀內容,也就更加不能體會閱讀可以使人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的這種感覺。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路徑
1、改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
先前的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掌控著教學,設置好閱讀任務,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便可以。這種閱讀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對閱讀學習非常抵觸。所以教師應當及時改變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教師也應當作為閱讀者,同學生一起閱讀,注重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使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陶冶精神和放松心情的方式。教師適時地與引導,使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此種方式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雖然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會更加積極的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克服閱讀過程中的難題。并且及時發現自己在閱讀中存在的不足,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學生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對閱讀更加有興趣。這種角色的轉變使得教師閱讀教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同閱讀,在給予學生指導的過程中相互之間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循序漸進深入文章的內涵,而不是將自己放到高高在上的位置,單純提問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共同參與到閱讀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會由此提高,教師也能很好地對教學內容和進度等進行調整。
2、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面對新的形勢以及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方法的發展,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必須緊隨時代背景的發展而革新,以便于更好的實現使學生成為閱讀主人的教學目標。這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當更加注重啟發學生去感知和理解課堂與課外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獨特思想情感和精髓,幫助學生去啟發,打開自己的心靈,真正的認可閱讀,喜愛閱讀。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分層教學搭建師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因為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交流內容和交流方法是不同的,只有通過分層教學所搭建的不同層次的交流平臺,使用不同的交流方法才能達到,真正有效的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獨立理解文章的教學目地。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要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綜合分組,實現教學內容的因人而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因材施教,通過這種創新閱讀教學的方法,提升中學閱讀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對文章的基礎知識,比如生字詞、文章段落總結等進行綜合處理,上傳到交流平臺中,此外也要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和作者的對濟南冬天的情感進行分析,并傳到不同層次的交流平臺中,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就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進行選擇行的學習與交流,并從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注重情境創設,提升學生閱讀欲望
良好的情境能使學生融入閱讀中,對閱讀內容更加有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科學設置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例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教師出游的情境,但是天氣不確定,所以教師很發愁,這時學生們會非常積極的幫助教師出主意,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確定天氣,教師引出通過看云確定天氣,這樣學生就會對文中的內容更加有學習欲望,積極閱讀,并且總結出怎樣看云識天氣,深化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結束語
語文這一學科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所以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不能只是將其作為一種技能進行訓練,而應當是注重學生情感融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投入一定的精神,最終將閱讀內容內化成一種文化涵養。這也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當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并且要求教師勇于創新,不斷探索研究。基于文本解讀,再輔以創新手段,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必定更加理想。
參考文獻:
[1]王永麗.談如何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2):30-32.
[2]馬建平.新課改下的中學語文創新閱讀教學研究[J].天津教育,2020(19):71-72.
[3]何占弟.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亟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文理導航(上旬),2020(01):3+5.
[4]丁艷平.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華辭賦,2019(05):74.
[5]胡恩霞.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多元化閱讀教學的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19(11):82.
[6]劉菲菲.基于新課標理念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