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腫瘤放射治療中,應用醫學圖像融合技術的臨床效果及價值。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間收治的80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40例,其中,觀察組采用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臨床各項指標。結果:數據統計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7.50%,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臨床各項指標對比中,觀察組的腫瘤勾畫體積、最小照射劑量、最大照射劑量也三項指標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腫瘤放射治療中應用醫學圖像融合技術,治療效果顯著,同時能夠更加精準的勾畫出放射治療中靶細胞的區域,從而有效減少放射治療劑的用量,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醫學圖像融合技術;腫瘤放射治療;應用
引言
現階段在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中,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此技術可以將多模態的圖像勾畫出來,而且所勾畫的圖像十分精準,這樣的情況對于患者的放射治療來說,可以得到十分準確的信息作為治療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間收治的腫瘤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共80例,均采用放射治療,隨機進行分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臨床資料建立完整。其中,觀察組有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為(59.45±5.28)歲;對照組有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為(58.79±4.63)歲。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基線相關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腫瘤診斷標準并經過臨床相關檢查進一步確診;②研究經過醫學倫理會認可并給予一定支持;③患者與家屬知情并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有嚴重損害的患者;②有嚴重的全身感染、敗血癥還未控制的患者;③患有精神及認知障礙無法配合或不愿配合治療的患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治療前檢查,具體如下:(1)提醒患者檢查需清晨不能進食,同時在進行掃描前飲用1.5%的泛影葡胺水(國藥準字:H33021004),并在檢查前將射鹽酸山莨菪(國藥準字:H41023400)15mg進行肌肉注射,時間為15分鐘;(2)提醒患者間操面前進行800毫升的溫水飲用。然后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具體如下:常規CT進行掃描檢查,從患者的坐骨節下緣5公分處開始,到腰椎的第3節結束,然后進行常規的放射治療。觀察組采用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具體如下:(1)檢查方式有CT掃描與圖像配準軟件配準磁共振成像,其中CT掃描與對照組一致,在第二日的相同時間進行圖像配準軟件配準磁共振成像,檢查完畢后將圖像傳至放射治療的系統中;(2)在放射治療中,參照之前的檢查數據與融合圖像,勾畫出患者的靶細胞區域,并根據勾畫出的腫瘤體積確定照射基礎劑量。
1.4評價指標
1.4.1臨床效果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并按照顯效、有效、無效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顯效表示患者的治療準確,腫瘤完全切除,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的治療基本準確,腫瘤完全切除,癥狀有明顯改善;無效表示患者治療后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有加重跡象。對比總有效率,及顯效與有效之和,結果用百分比表示。
1.4.2臨床各項指標
包括組間腫瘤勾畫體積、最小照射劑量、最大照射劑量三項,觀察記錄兩組指標數據并進行對比。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2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
數據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較高(P<0.05)。
2.2臨床各項指標
數據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腫瘤勾畫體積、最小照射劑量、最大照射劑量均明顯較低(P<0.05)。
3討論
現階段在臨床中有很多圖像掃描技術,比如CT和PET以及SPECR還有MRI等技術,所以在此情況下則產生很多圖像融合技術,比如CT-PET融合和CT-MRI融合以及CT-MRSI融合技術等。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針對CT-MRI圖像融合技術進行研究,并對其在腫瘤患者放射治療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現階段雖然提高很多,但是在此背景下由于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患有腫瘤的患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所以此情況下人們對腫瘤的治療及診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臨床中在通過單一的圖像掃描已經不能更好地對腫瘤患者的需求進行滿足,所以在此情況下,相關醫學研究者開始對圖像融合基礎展開研究,以此讓腫瘤患者在臨床的放療可以得到更加有利的信息作為依據。在腫瘤患者的治療中,放射治療是其中十分常用的一種方式,患者整體的治療效果直接受到腫瘤靶區勾畫準確性的嚴重影響。現階段臨床中勾畫患者的腫瘤靶區時,醫學影像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但是根據相關研究可以發現應用單純的影像學技術勾畫患者的腫瘤靶區其準確性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怎么才可以對腫瘤靶區勾畫的準確性進行提高在臨床中已經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在醫學影像技術中圖像融合技術在其中屬于一種新型技術,在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中,此技術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對此技術應用前需要對患者的腫瘤部位進行MRI和CT檢查掃描,并將患者具有的影像學圖像得出,同時在此基礎上處理影像學數據,然后相關影像學圖像使用空間變化的方式進行空間配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圖像的各個對應點保持一致,等到對準完成之后再進行相應的圖像融合處理,同時適當的糾正圖像所具有的誤差情況。
結語
腫瘤放射治療中利用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可提高腫瘤勾畫的精確度,降低照射劑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同時,本次研究受多因素影響,選取患者樣本量偏低,缺乏同類醫療機構數據橫向比對,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在腫瘤放射治療技術中的應用需進一步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李喜紅.錐形束CT(CBCT)引導對非小細胞肺癌(NCSLC)放療擺位誤差和靶區組織射線受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9):34-35.
[2]牛銳,趙維秋,陳忠,等.宮頸癌術后容積旋轉調強治療與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9):1166-1168.
[3]陳遠貴,徐本華,藍藝明,等.Cyberknife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對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MDSCs和Tregs影響[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9,53(04):246-251.
(南通市腫瘤醫院?江蘇南通?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