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追求時效性和吸引眼球,一些媒體不對信源的可靠性進行核查,導致大量假新聞充斥于網絡。特別是在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信息的不確定性和傳播者的多元化,使得謠言成為一種突出的傳播現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網絡謠言,事實核查新聞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騰訊較真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實踐與效果,探討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機制和發展前景。
關鍵詞:事實核查新聞;突發公共事件;騰訊較真平臺;生產機制;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2-0102-02
①數據來源:國家信息中心南京大學網絡傳播研究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認知與信息傳播調研》。
一、騰訊較真平臺“新冠肺炎疫情辟謠”專題的內容分析
疫情肆虐,流言廣傳,在這種嚴峻的突發公共事件面前,公眾恐慌情緒不斷蔓延,這也為謠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騰訊新聞通過自有媒體矩陣搭建疫情專題和選題策劃,及時進行客觀信息的報道和科普辟謠,成為人們了解疫情進展和科學防疫的重要窗口[1]。
(一)騰訊較真平臺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以極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傳播,而令疫情雪上加霜的是,錯誤的信息在網上的傳播速度比新型冠狀病毒在地上的傳播速度還要快。為此,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于2020年1月24日上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通過邀請權威專家、與政府和傳媒機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的實時追蹤、辟謠。據數據顯示,截至2月15日下午,騰訊較真平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別版已為用戶提供超過5.36億次服務①。
(二)騰訊較真平臺新冠肺炎疫情辟謠文章內容分析
本文對騰訊較真平臺在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2月18日發布的辟謠消息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統計,該專欄除了查證屬實和尚無定論、以及后續被刪除的消息外一共發布了252則查證為謠言或偽科
學的消息[2]。
從類別上經過統計歸類可以分為2類:
第一,科學防疫類。這類辟謠主要是針對疫情防范過程中出現的謠言進行的。例如,“戴多層口罩,才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當時網上流傳著只有疊戴兩三層口罩才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層口罩起不到作用的謠言。騰訊較真平臺邀請了權威專家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青年委員胡遠東博士進行辟謠,胡博士認為,就醫用口罩而言,只要正確佩戴合格產品,只需一個就能達到預期的防護效果。類似這種針對防疫信息的辟謠帖共有74則,占29.4%。
第二,疫情管理類。這類辟謠是針對在防控疫情過程中傳播的虛假信息進行的。例如:“北京高速為防控疫情封路‘只出不進’”。從1月25日中午開始,微信、微博等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上陸續傳出“為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北京高速進京方向已封路”的消息。騰訊較真平臺通過與新京報合作,利用當地媒體的優勢,完成“較真”并發布了辟謠帖。這類辟謠帖共有52則,占比20.6%。
(三)騰訊較真平臺新冠肺炎疫情辟謠文章核查機構分析
通過對這252則消息的查證機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
由騰訊約請專家核查的有109則,占43.2%,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青年委員胡遠東博士、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云無心等專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辟謠中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任務。
引用媒體核查的有132則,占52.4%,其中由較真團隊和騰訊醫典所做的“較真”有52條,占所有核查信息的39.3%,這些核查主要是科學防疫類和預防救治類的辟謠。而其他的與媒體合作的辟謠文章大多是疫情管理類和疫情發展類[3]。
引用政府信息的有11則,占4.4%,這類辟謠大多是關于疫情防范過程中產生的一些與政府相關的虛假信息和謠言。
二、騰訊較真平臺新冠肺炎辟謠專題的生產機制
(一)組建核查專家團隊,提供科學、專業、真實的信息
騰訊較真平臺實行邀請和推薦制,選擇具備專業查證能力的機構及人士加入較真團隊,在全國范圍內主動邀請各領域的權威機構、媒體、自媒體、學者等專業人士加入,在加入后可以推薦其他專業人士,不限領域。除此之外還與國外較真機構合作,例如,2017年2月,騰訊較真平臺進駐杜克實驗室全球事實查證網站數據庫的站點,開始向世界發聲。現在,較真平臺涉及食品、醫療等各領域的專業查證員超過100位。此外,還會邀請外部作者加入較真平臺,為平臺撰寫事實查證稿件,平臺對這些稿件的內容有著嚴格的要求,并且必須確保每兩個月至少有一篇文章或視頻發布,在稿件質量方面,平臺也會嚴格把關審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辟謠中有43.2%的辟謠消息都來自平臺聘請的專家團隊。
(二)擴大核查信源來源,建立多渠道的核查分發機制
信息時代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信息生產的開放性帶來了信息爆炸,在這種情況下,事實核查新聞平臺謠言的核查范圍和議題的選擇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騰訊較真平臺會通過大數據監測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發布的各種謠言,并且從中篩選出引發大量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同時將網友的提問加入議題選擇中,網友可以在相關平臺上提出自己感到疑問的問題,之后平臺就會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查證[4]。
三、事實核查新聞在公共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
事實核查新聞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其在對公共突發事件謠言進行辟謠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是事實核查新聞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事實核查新聞在公共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信息核查的可信度存疑。在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版1月18日到2月18日發布的核查信息進行整理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其中出現了某些事實核查不準確的問題,這些辟謠文章在發出后不久就被刪除。1月24日,一條由@魔女小稀在微博上發出的有關武漢醫院的視頻,引發人們熱議。騰訊較真平臺引用了共青團中央的辟謠,稱“經核實,相關視頻配音再制作,情況不屬實”。但是后來,這則核查信息被刪除。此類先發布核查結果后刪除的內容也不止這一條,這些結果的真實性也令網民們懷疑。
2.核查議題選擇與數量有限,難以全覆蓋。現今社交媒體成為人們獲取消息的主要陣地,在信息數量爆炸式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質量的參差不齊,各種不知源頭、不知真假的信息在社交媒體平臺泛濫,在龐大的信息面前,雖然信息核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謠言進行有效的控制,但卻難以覆蓋所有領域,也難以解決謠言泛濫的問題。騰訊發布的《2019年網絡謠言治理報告》中表明,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社會科學是網絡謠言的高發領域,而騰訊較真平臺的主要議題選擇也集中在這三個領域,對其他領域謠言涉及得較少[5]。例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騰訊較真平臺發布的較真消息大多是健康防疫和預防救治這類涉及醫療衛生和食品藥品的內容。同時,因為現在AI(人工智能)核查新聞機制還不健全,國內辟謠平臺都是采用“AI+人工”的方式運作,先通過AI技術查找謠言,再交給專家團隊利用專業知識進行辟謠,這使得辟謠的效率受到限制,辟謠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二)事實核查新聞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發展前景
1.多樣化選擇議題,拓寬事實核查的領域。目前,國內的事實核查平臺在選擇議題時還是集中于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內容,即使是在突發性公共事件中,辟謠的內容也往往與這些領域有關。例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約六成辟謠信息都是與健康防疫和預防救治有關的,這體現出了事實核查新聞領域選題的局限性,重復的選題會導致信息的同質化,也會使網民對此類信息核查形成審美疲勞。這要求事實核查平臺要多樣化地選擇議題,拓寬核查的領域[6]。
2.滿足用戶需求,增強與用戶的交互性。騰訊一直致力于傾聽和滿足用戶的需求,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是騰訊一直以來的經營理念。騰訊較真平臺作為騰訊旗下的事實核查新聞平臺也應該不斷滿足客戶的需要,增強與用戶的交互性。在重大的突發公共事件中,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加大,因此不僅要推出相關的熱門事件專題,還要在專題中加入網民們迫切需要的板塊。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版中除了原本的辟謠外,還加入了網友們最需要的疫情進程和自我測評,前者滿足用戶及時了解疫情進展情況的需求,后者則方便用戶通過網絡問診和心理自測解決自身的身心健康問題,雖然這兩者與辟謠內容都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這兩個欄目在這次疫情中所起到的作用卻是顯而易見的,滿足了用戶的需要。
四、結語
盡管目前國內媒體的事實核查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夠健全,不能完全解決謠言的泛濫問題,但對避免因謠言而造成更嚴重的負面影響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實核查新聞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往往扮演著科普平臺的角色,雖然無法杜絕謠言,但對幫助網民提高媒介素養,有效鑒別謠言有著重要意義。事實核查機制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初期,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騰訊較真平臺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值得其他事實核查機構借鑒,可以推動我國事實核查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張超,鐘新.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實踐邏輯與爭議[J].當代傳播,2019(03):59-64.
[2] 劉暢.事實核查平臺發展機遇與效果困境研究——以國內三類平臺為例[J].新聞知識,2019(05):83-86.
[3] 申金霞.后真相時代社交媒體平臺的事實核查分析[J].新聞與寫作,2019(03):55-62.
[4] 茍玉嬌.探析我國“事實核查”發展的現狀——以《人民日報》“求證”欄目為例[J].視聽,2019(02):144-145.
[5] 羅坤瑾.狂歡與規訓:社交媒體時代虛假新聞傳播及治理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02):68-72.
[6] 張田田.真相是“后真相”時代的解藥嗎?——“后真相”語境下事實核查新聞的發展與挑戰[J].新聞戰線,2019(01):102-105.
作者簡介:佟婕(1996—),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