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媒體得到了全新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自媒體層出不窮,傳統媒體受到沖擊,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這種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依托網絡信息技術進行自我品牌的塑造,提升電視節目的吸引力,因此本文就全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品牌化塑造進行分析。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品牌化塑造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2-0138-02
一、引言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媒體面臨全新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媒體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從而有效提升影響力和傳播力,使自身在新時期得到全新的發展。具體到節目主持人,則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塑造自身品牌。
二、全媒體時代的媒介環節及節目主持人面臨的挑戰
全媒體是在現代電子信息化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全新概念,具體是指在以媒介融合為文化背景和以數字化為技術基礎的大趨勢下,經營者通過平面媒體、網絡媒體以及廣播電視移動通信等不同媒體平臺實現全平臺、全覆蓋、立體式媒介服務,實現與受眾的單向、雙向、交互式傳播的媒介形式[1]。媒體在新時期取得了飛速發展,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媒體行業全新的變革,因此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新時期面臨全新的挑戰,
(一)傳播平臺由“單一”走向“多元”
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的進步,全媒體時代到來,傳統媒體發展形勢改變,媒體不再各自為營,不同媒體之間的界線被打破,傳播平臺更加多樣化。
近幾年,自媒體不斷興起,電視節目為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往往建立屬于自己的移動客戶端,使傳播平臺進一步延伸。另外,全媒體環境的節目傳送不受時空限制,主持人之間原有的競爭格局被打破,競爭工作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在這種背景下,主持人的競爭除了局限在電視節目直播的過程中,還體現在節目結束后的點播率上,因此主持人在工作過程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二)傳播主體由“接收”走向“參與”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自媒體的發展,媒體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傳統意義上的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受眾利用網絡技術可以變成媒體節目的直接參與者,使傳播主體朝著“泛眾化”的趨勢發展。傳統媒體在現代媒體的沖擊下喪失了原本的優勢,媒體的權威性被削弱,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獲得相關的信息,傳統媒體僅提供信息無法滿足新時代受眾的文化需求。
(三)傳播對象由“迎合”走向“選擇”
全媒體發展背景下,人們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的媒介內容。另外,大數據平臺以及網絡技術對受眾進行了合理劃分,從而形成了具有相同特質的小群體。因此,在全新的媒體發展模式下,傳播對象對媒介的態度從迎合變成了選擇,這就對主持人的個人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媒體時代,主持人自身的特色是提升競爭能力的關鍵。
三、當前節目主持人在品牌化塑造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主持風格模式化明顯。媒體存在嚴重的“跟風”的現象,使電視節目日趨同質化,導致主持人的風格變得十分相似,特別是談話類節目。這種同質化的發展趨勢導致主持風格模式化,無法滿足全媒體時代人們對節目的需求。另外,部分主持人的工作素養不高,現場應變能力嚴重不足,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嚴重依賴提詞板和提詞器,無法形成自身的風格,更無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2]。
第二,缺少媒介素養,難以形成后續的影響力。在傳統媒體發展模式下,節目主持人同受眾利用節目進行溝通,但是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主持人和受眾之間的溝通渠道進一步擴展,不再局限于節目時間,在節目外主持人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同受眾進行交流,積極采納受眾的意見,從而保證節目質量的提升。但是,在當前發展階段,節目主持人的觀念比較封閉,不注重對自身社交平臺的管理以及營銷,為了保持自身的權威性和神秘感,主持人和受眾的距離進一步拉遠。在這種背景下,節目主持人在浪費了互聯網時代豐富的資源的同時,限制了受眾和主持人的互動方式,無法有效發揮自身的品牌效應,無法有效提升節目的影響力。
四、全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品牌化塑造的主要措施
(一)不斷擴展知識面,提升文化素養
在全媒體時代,主持人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專業知識是提升自身行業競爭力的關鍵。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利用自身的學識對節目的內容進行擴容,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實際需求,形成屬于自身的獨特風格。但是在當前發展階段,主持人的文化素養嚴重不足。首先,主持人知識結構單一,只注重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卻忽視了其他知識的學習,導致主持人的視覺范圍比較狹窄,無法滿足全媒體時代對主持人的需求。其次,不少主持人參加工作之后存在一勞永逸的心理,但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在信息爆炸和數據爆炸的時代,主持人必須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更新,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形成媒體主持人和受眾心理的共鳴,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
結合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實際來看,《朗讀者》《國家寶藏》等節目的成功充分地體現了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和淵博的知識的重要性。在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特點,主持人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從而使自身可以在不同的節目中有效發揮作用,從而打造自身品牌,提升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
首先,節目主持人需要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具體來說,主持人需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提升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其次,隨著節目的多樣化發展,主持人需要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擁有政治、經濟、歷史、心理、社會、文藝、外語等方面的知識積累,從而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和個人魅力,發揮主持人的品牌效應,提升文化影響力。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就擁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儲備,所以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撒貝寧可以利用自身的素養吸引廣大受眾,從而形成獨特的個人魅力,打造屬于自身的品牌。這樣的主持人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增強了受眾的審美意識,從而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促進了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
(二)注重情感掌控和語言技巧
第一,在互聯網時代,主持人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并且熟練地掌握互聯網語言。互聯網語言是我國網友對當下熱點事件進行思考,從而自發創造出來的全新的網絡語言,無論“神馬都是浮云”還是“打工人”,都是互聯網環境下公眾的自嘲和吐槽。因此,主持人在進行主持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利用網絡語言拉近自身和受眾的距離,有效提升節目的趣味性,從而展現自身的獨特魅力。另外,主持人在應用網絡語言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把握節目的定位,利用網絡語言展現自身的獨特魅力。
第二,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情感表達的作用,并且提升自身的感染力,使節目和受眾形成情感上的共鳴。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需要擁有真情實感,使受眾在真正意義上被感動,從而避免受眾出現反感情緒,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三)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審美情趣
節目主持人被稱為公眾人物,其作用除了通過主持節目為受眾帶來快樂外,還承擔著社會責任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而在全媒體時代,受眾對主持人有更高的要求。在全新的形勢下,主持人除了需要字正腔圓和相貌端正,還需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但是有些主持人存在表里不一的問題,個人素養欠缺,主持能力不強,對自身的約束能力不強,受眾無法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喜歡上主持人,從而影響電視節目的效益。
節目主持人對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節目主持人除了需要擁有必備的專業素質以外,還需要擁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和審美情趣。首先,節目主持人需要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肩負起傳遞正能量的使命,為廣大受眾傳遞正能量,從而有效提升個人魅力。其次,節目主持人需要為民眾代言,為民眾發聲,站在民眾的視角思考問題,充分提升主持人的個人魅力。
(四)加強對社交媒體的應用
在信息化時代,社交媒體是傳播信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它具有無可比擬的互動性和傳播力,因此主持人如果想塑造自身品牌,利用品牌效益提升自身的文化影響力,需要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優勢,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首先,節目主持人需要依據時代發展的實際,培養自身的互聯網思維,利用社交媒體加強自身和受眾之間的互動,虛心聽取受眾的建議,拉近受眾和自身的距離,從而實現受眾角色的轉變,推動主持人自身品牌的塑造[3]。其次,節目主持人在利用社交媒體開展傳播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圖像、音頻等多種傳播形式進行傳播,提升自身和受眾的互動能力。
五、結語
當前,媒體已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節目主持人品牌化是全媒體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節目主持人需要對全媒體時代自身面臨的挑戰進行全面的分析,適應網絡潮流的需求,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促進自身品牌化的塑造,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許莉鈞,陳香,周豐.全媒體時代非語言情感符號的多元化設計演變與發展[J].包裝工程,2020,41(22):191-196.
[2] 謝菁.湖南衛視新生代主持人品牌建設的創新模式研究——以芒果新生班為例[J].戲劇之家,2020(11):80-81.
[3] 陳希.受眾接受視野下新生代女性主持人品牌建設研究——以湖南衛視新生代主持人李浩菲為例[J].戲劇之家,2020(11):206+208.
作者簡介:姜勇(1983—),男,吉林長春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