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明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術、形成運動技能,發展體育綜合能力的前提。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終身體育者,體育課堂必須讓學生學會自我鍛煉和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自主學習能力是新時代賦予體育教師的重要使命。
1 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1.1 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
學校體育教學不但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態度、習慣、知識、能力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新課標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體育課堂教學要貫徹落實新課標要求,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體育教師要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從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摸著石頭過河,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因此,自主學習能力是指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新等方式來實現學習目標。
1.2 自主學習能力的特征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以教師主導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課堂傳授的知識,使學生主體地位缺失,難于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教育部2012年1月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強調實踐性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完整的課程目標和完善的課堂教學評價,重視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基礎。當學生以堅韌的毅力、頑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時,不但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還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因此,體育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講究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
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2.1 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運動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階段。體育意識是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感覺、評價、調控的心理過程。體育教學具有指導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鍛煉的功能。由于初中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并不會一味地聽從于教師,如果教師用強制的手段讓學生被動學習,必然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和抱怨心理。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到快樂和放松,潛移默化地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逐漸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2.2 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新課標強調以體育技能學習為主,滲透德育教育,主要體現在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及運用方面,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培養。體育價值觀與學生自身的體育目標是一致的,學生只有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才有可能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學校體育不但是培養體質健康的學生,還要通過體育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成為政治思想高尚、意志品質堅強、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質,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對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2.3 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高度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學習評價,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是一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主要以掌握技術與技能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體育教學并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也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純粹發現式,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的主導探究式。體育教師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刻苦鉆研教材,依據學生特點,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產生探索求知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因此,體育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愿學、樂學。
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3.1 以快樂體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快樂體育是指從情感教學入手,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傳授和培養健全人格為目標的體育教育思想,在實施過程中重視愛的教育、美的教育與各項運動所獨具的樂趣,強調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滿足學生的學習意愿。體育教學藝術的本質就在于促進學生樂于進行體育學習,只有讓學生體驗到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新穎有趣、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究活動。因此,體育教師在設計一節快樂的體育課時,不管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采取多元化教學策略,都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濃厚的學習興趣,不但具有促進學習的作用,還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2 以勵志故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活潑好動,而且有偶像崇拜情結。體育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述體育成功人士奮斗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引導學生擼起袖子加油干、勤學苦練、你追我趕、共同進步。比如,在課堂教學田徑項目耐久跑時,由于學生平時學習負擔過重,鍛煉時間較少,耐力素質薄弱,練習耐久跑枯燥乏味。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在設計課堂情景導入時,體育教師可以選擇向學生講述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奪得110米欄冠軍的故事,主要介紹劉翔每天都要進行舉著杠鈴做上千個上下蹲、上千個仰臥起坐、上千個跨欄跑的訓練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耐久跑學習的熱情。因此,通過勵志故事使學生明白掌握運動技能、技術、技巧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自己努力戰勝困難,走出困境,成功就會屬于你。
3.3 以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動作示范、輔助練習為主要形式,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說教空洞、講解枯燥、動作示范印象浮泛、重難點練習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隨著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后,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教學演示,給學生提供直觀的印象。例如,在課堂教學田徑項目側向滑步推鉛球時,教師首先播放3D演示動畫視頻,讓學生可以仔細的觀察到運動員從準備階段、預備階段、滑步階段、最后用力階段、出手后的平衡階段,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投擲技術印象,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精講多練,善于角色轉變換位思考,把學習與訓練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體會和發現運動規律,掌握運動技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標準與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讓學生主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育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善思善學,努力為學生終身體育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體育教育教學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體育教師要秉持以學生為中心,永葆教育初心、牢記教學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博羅縣三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