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全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始終秉持“求實、好學、團結、拼搏”理念,不斷探索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推進體教融合,在學校體育教學、課余訓練、文化教育等方面獲得了切實的成效。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作為一所有具有體教融合特色的學校,不僅需要培育高水平體育競技后備人才,在學生的文化教育上也絲毫不放松。通過不斷強化學生運動員的文化教育,保證基礎教育階段適齡運動員的文化學習時間,積極嘗試名校辦名隊的模式,加強與中小學聯合辦學嘗試,走出了一條體育與教育相融合、銜接、聯動的改革模式,為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1 高中“體教融合”的發展趨勢
體育包含身體強壯和身體健康,通過體教深度融合對學生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和課余訓練起到了促進作用,符合當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需求。高中作為輸送高水平運動員的主陣地責任重大,不但要求提高學生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提升學生運動員的文化教育水平。課余訓練與文化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教育讓學生運動員大腦變得發達,體育讓學生運動員身體變得強大,兩者結合的話會更進一個臺階,體教融合戰略的出臺,是國家對學校體育發展很好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學生運動員身心全面、協調發展。新時代高中學生運動員不再單單注重錦標主義,而更多的回歸教育,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將體育競賽和文化學習并軌,走學習和訓練雙向驅動的道路,這是我國未來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導向。體教融合對于我國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融合具有政策導向,是我國深化改革、綜合治理的重要戰略之一。
2 高中“體教融合”的現實困惑
當前高中體育改革面臨多種問題,例如:體育教學、課余訓練、文化教育、組織管理、體育競賽等。從課余訓練來看,學校體育資源和社會體育資源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社會體育資源,公共體育場所不能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需要,社會體育場館不對外開放,學生課余時間無法在社區附近的體育場館鍛煉,無形中阻礙了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從體育教學來看,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學校體育師資隊伍是保障學校體育教學高質量供給的重要力量。當前,學校體育師資結構不合理、年齡不合理、專項不合理、學歷層次不一,無形中阻礙了學校體育的發展,制約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職體育教師缺乏在職培訓和進修,對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掌握欠缺,不利于體育課堂教學。從文化教育來看,當前高中學生運動員對文化教育重視程度較低,持可有可無的態度,對訓練較為專一,忽視文化知識的學習,這不利于學校體育全面發展。從組織管理來看,無論是課余訓練還是文化學習,學校的組織管理均存在一定的瑕疵,例如:缺乏監管機制、科學標準、制度政策。這些不利因素可能會導致學校體教融合滯后。從體育競賽來看,缺乏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競賽體系,比賽是檢驗學校體育后備人才的重要保障,但比賽運行機制、銜接機制的漏洞會導致“體教融合”的分裂。
3 高中“體教融合”的改革策略
實施體教融合,強化辦學特色,進一步深化學校體育改革,適度增加體育招生名額,與省級優秀運動隊聯辦二三線省隊訓練,擴大學校影響和優勢。在培養模式上將實行試點“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向下延伸至小學高年級,向上擴展至高等院校。發揮優勢項目和優秀教練在“體教融合”實踐方面的作用,擴大高中“體教融合”品牌,爭做全省一流、國內領先“體教融合”示范校。讓優秀學生走進來,讓專業運動員、教練員走出去。突出學校專業特色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任務,推動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配備復合型教練員保障團隊,配齊配足配優文化課教師,加強教育教學管理。體教融合從中學來看,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中考考核評價體系可能是一個難點,如果要將體教融合做的更好的話,需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的政策,能夠讓學生能夠有個專門不同于其他普通孩子的中端考核評價標準,這樣更有利于體教融合開展下去。相關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專門的制度來進行考核。未來各級各類學校應爭做全省一流、國內領先“體教融合”示范校,創新管理機制,完善考核制度。深化項目(群)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以項目(群)管理為主線的管理體制,逐步建立與完善責、權、利相統一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制度。完善高中運動隊聯辦工作機制,不斷拓寬市縣、高校、企業、協會、俱樂部聯辦運動隊渠道。在體教融合的大環境下,學校應制定更加具體的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從堅持深化改革,制定了學校體育十四五發展規劃。夯實辦學基礎,改善辦學條件;實施體教融合,強化辦學特色;強化人才培養質量,實施競技托舉工程;深化競技體育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豐富體育文化,引導體育宣傳;建設未來校園,智慧體育標準。
4 結語
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新時期下的體教融合使學校體育面向每個個體,促進每個青少年都能在體育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是學校體育的共識與初心。未來,我國學校應堅持讀訓并重、體教融合,有條不紊的推進業余訓練、教育教學、校園管理、安全保衛等各方面工作。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讀訓并重,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文化學校的積極性,整合多方面資源,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為省級和省級以上高水平運動隊輸送運動員,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的新生。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