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璐



【摘要】目的:對在急診護理管理中運用團隊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38名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該院急診科就職的護理人員,根據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團隊管理模式)和對照組(常規管理)各19名。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與對照組(77.5%)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2.5%)較高(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質量相關指標評分均較高(P<0.05);同時,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7.5%)低于對照組(22.5%)(P<0.05)。結論:在急診護理管理中運用團隊管理模式后,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護理質量,同時使得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其價值顯著。
【關鍵詞】團隊管理;急診;護理管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74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38名在該院急診科就職的護理人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19名。觀察組和對照組男女人數之比分別為5:14、4:15;觀察組和對照組年齡分別為(25.06±3.11)歲、(28.52±5.09)歲。同時兩組分別選擇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之比為:23:17、21:19,平均年齡分別為(36.17±6.15)歲、(38.06±5.33)歲,在一般基線數據的比較中,兩組護理人員和兩組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觀察組實施團隊管理模式,內容如下。
1.2.1結構化護理團隊培訓:系統化培訓護理人員,向其普及急診急救知識,重點說明團隊合作對急救效果提高的重要性;根據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詳細劃分其工作職責,以情景模擬形式,重新梳理急診急救過程,明確分工,讓每位護理人員充分了解自己負責的內容,掌握每個操作步驟,務必要求結構化護理團隊默契配合,將工作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急診護理質量。
1.2.2將團隊管理規范充分明確在團隊管理期間,因工作人員的分散性較高,若不能進行統一的管理,將會導致管理混亂的情況出現。所以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將規章制度完善,促進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對于急診護理管理來說,其根本在于促進專業內涵和專業能力有效提升,醫護人員需要將護理技巧掌握,將護理專業能力充分具備。
1.2.3將團隊目標合理確定在急診護理管理期間需要將團隊目標合理設定,將每個人的分工充分明確,對團隊的管理和溝通不斷強化。護士長需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開展例會,加強護理人員之間的積極溝通和交流,將組間溝通工作做好,統一的分析和討論具有目標性和建設性的項目。
1.3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其中護理質量相關指標主要包括基礎護理、技能操作及消毒隔離方面的評分,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護理質量水平越高。
1.4統計方法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急診科的護理工作復雜且工作量大,護理人員的工作比較繁重,且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另外急診科收治的患者多為急危重癥,護理人員需要付出更多精力進行護理操作,容易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疏忽或差錯;同時患者及家屬對護理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故急診科管理人員應加強對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視,采取積。對于團隊管理來說,它指的是在組織中,按照工作人員的能力和工作性質,組成各種小組,對問題的解決和各項決定的組織具有參與作用,從而將組織目標達成,并促進組織生產力得到顯著提高。運用團隊管理模式,能夠在急診科中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團隊管理模式踐行了人性化理念,可在相同規章制度管理條件下,促進醫護工作人員共同進步。通過對團隊管理模式的應用,使得醫護工作人員自身綜合素質水平全面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增強,且急診處理效率明顯優化,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隨之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春芳.急診護理管理中團隊管理模式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5):251-252.
[2]韋英芬.團隊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9):16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