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術室護理中使用人性化護理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為研究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對照組接受常規的護理,觀察組接受人性化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質量、術后3d內不良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3d內不良事件以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2.2%及84.4%;對照組分別為17.8%及97.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利于手術的開展,值得推薦使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性化護理;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03
手術治療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模式,其可以有效改善機體功能并進一步控制疾病發展。手術室護理是手術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術室護理質量直接反應者醫院整體護理水平情況,且手術室護理質量直接與手術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預后有著明顯關系。多項研究表明[1],在手術室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升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根據以上情況,為進一步證實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價值,筆者開展以下的研究。
1 ?資料及方法
1.1基礎資料來源
本次研究樣本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樣本納入標準:同意接受本次手術治療;年齡為18歲以上;無既往手術史;無交流障礙。剔除標準:手術禁忌;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比如休克等;中途退出研究患者;正在參與其他研究患者。
根據隨機數據原則將以上90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1~65歲,中位年齡(33.6±2.8)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2~64歲,中位年齡(33.0±1.1)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經過統計分析后P>0.05,說明研究的結果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性的手術室護理,比如做好術前準備,術中認真核對患者信息,緩解其緊張情緒,協助醫師開展手術治療,術后加強生命體征管理、做好飲食護理并叮囑患者開展相應的康復訓練等。
觀察組患者除了以上的護理干預外,還加入了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入院護理?;颊呷朐汉鬅崆檎写?,主動自我介紹,進行科室基礎環境以及治療醫師的介紹,初步消除其對于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加強與患者交流,詢問既往用藥史以及手術情況, 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并協助患者完成相應的檢查。(2)手術室環境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的前1h就調整好手術室的溫度以及相對濕度,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在轉運患者過程中注意保護其隱私。(3)心理疏導。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加強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情緒以及病情特點等,并積極回答患者提出的疑惑。對于過度緊張的患者需要及時給予安撫,協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存在消極、急躁等不良情緒患者,需要講解成功病理以及手術相關知識,消除其負面情緒。巡回護士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過度緊張患者可采取握手以及撫摸等模式進一步緩解心理壓力。(4)術后護理。術后及時清點器械,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叮囑患者按照醫囑用藥。術后保持清淡飲食,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慢走或者散步等小規模的有氧運動,從而促進術后康復進程[2]。
1.3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評估包括設備管理、器械準備、護士技能以及消毒隔離清理,一共4個項目,分值分別為20、20、20、2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
記錄術后3d內的不良事件,包括低體溫以及延遲蘇醒等。
護理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分析,總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為滿意,80分及以上為基本滿意,低于8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數據分析
本次相應的數據資料均納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進行分析,計量以及計數資料分別采取t檢驗以及卡方檢驗,數據對比分析后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質量對比
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具體結果見表1。
2.2術后3d內的不良情況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45例患者中,術后3d后3例出現低體溫,3例感染,2例延遲蘇醒,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7.8%;觀察組45例患者中術后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兩組患者術后3d內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0.106 P=0.001)。
2.3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別為84.4%及97.7%,結果見表2。
3 ?討論
目前手術室護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而手術室護理質量直接與手術效果相關,因此需要提升手術室護理,從而提升手術治療效果。相關研究顯示[3],手術室內操作不當可導致手術切口污染從而增加相應的并發癥發生率,不利于手術開展。在手術過程中,如果手術人員進入或者離開,或者在手術過程中進行不必要的來回活動,開放傷口附近的預期氣流會被破壞,并且不能夠充分的去處無菌區域中的空氣污染物,該種情況可提升污染的概率。此外還需要控制好手術室內的溫度,如果手術室內的溫度控制不理想,可導致患者出現術中或者術后低體溫等情況。相關研究表明[4],25%-90%的患者會存在術后或者術中低體溫,而低體溫會增加切口感染的概率。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經典的護理模式,其要求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給予患者舒適的、合理的、科學的護理服務,從而提升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舒適度[5]。在本次研究分析中,觀察組患者實施手術室的人性化護理措施,首先在患者入院時給予醫院環境介紹等護理服務,初步緩解患者緊張感;在術前做好健康教育提升其對于疾病和治療的認識度;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緩解手術帶來的緊張感,使得患者以輕松的心態迎接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加強巡回,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對于緊張比較明顯的患者需要給予心理疏導以及安慰,做好患者的保溫以及隱私保護措施。在手術接受后給予相應的飲食計劃以及運動安排等,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本次的觀察組經過以上的人性化護理之后,護理質量明顯高于一般性護理,說明該種措施利于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保證手術效果;術后3d內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人性化護理措施可有效保證患者安全,減輕患者治療負擔;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7%以及84.4%,進一步提示人性化護理服務獲得患者認可。本次研究結果與前人報道基本一致[6],均說明人性化護理措施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作用價值。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利于手術的開展,值得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王華.手術室實施人性化護理對乳腺癌患者手術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9):1386-1388.
[2]楊嬋萍,李镠洋,吳小凌,等.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手術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2):178-181.
[3]SslassTE,Swiontkowski MF. Surgical attire and the ?operating room: role in infection preven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4,96(17):14855-1492.
[4]馮 然.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0):125-126..
[5]王萍芬.人性化護理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 J ] .今日健康,2015,14(10):243-243.
[6]洪敏,張彩霞,洪玲玲.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中護理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5):2669-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