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泓穎
【摘要】目的:探討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影響及其價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對比兩組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及焦慮抑郁方面的變化。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SDS和SAS量表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SDS和SAS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及焦慮抑郁情緒。
【關鍵詞】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缺血性腦卒中;療效;價值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07
腦卒中俗稱“中風”,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在我國最常見的為缺血性腦卒中,占腦卒中患者的69.6%—70.8%,具有高發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2]。盡管醫療技術的提高使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后期遺留的神經功能障礙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是一種結合基礎護理、康復訓練、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的多學科護理管理模式。有研究證實,接受卒中單元管理模式的腦卒中患者能更快地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并能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探討了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影響及其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南川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2017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40例,男性136例,女性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對照組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齡為61.3±3.6歲,平均體重為58.3±1.68kg。觀察組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齡為62.6±2.8歲,平均體重為59.7±2.07kg。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上無明顯差異(P<0.05)。
1.2 管理模式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即腦卒中患者接受規范的藥物治療;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積極、耐心地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心理疏導;輔助患者進行早期的肢體康復訓練等。
1.2.2 觀察組
采用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1)成立卒中單元護理管理小組,包括1名神經內科醫師,1名護士長,1名康復治療師,1名心理治療師,若干護理人員。由各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制定每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及康復訓練方案,并且定期檢查、修訂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案,并由護理人員詳細記錄工作內容。(2)卒中單元護理管理:由神經內科醫師根據每名患者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加強基礎護理,即飲食、口腔衛生、協助翻身等;由康復治療師和經過培訓的護士協助患者進行床上被動訓練及體位擺放,逐漸過渡到主動訓練,從患肢關節的旋轉、背伸到坐位、站立、步行、上下樓梯,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由簡單訓練到復雜訓練,循序漸進;由心理治療師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康復訓練,增強患者恢復自信心;由護士長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通過觀看錄像視頻、座談會交流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和增強康復訓練的自信心。
1.3 觀察指標
在干預前后對照組及觀察組均采用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恢復、 Barthel指數評價生活自理能力、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和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焦慮抑郁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SDS和SAS量表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干預后兩組患者在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及焦慮抑郁情緒方面均有所改善,觀察組干預后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SDS和SAS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且病死率高,存活下來的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勞動力喪失。早期的康復功能鍛煉是腦卒中整體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可預防并發癥,最大限度地減輕功能殘疾,改善預后。卒中護理單元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經過多學科的密切合作,有效的結合護理、康復訓練及心理疏導,使患者從最大程度上獲益。
本研究結果表明,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及焦慮抑郁情緒。分析原因是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是一種個體化、針對性、多學科的模式。通過組建專門的卒中單元小組,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其認知程度,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并且隨時記錄訓練效果及定期跟蹤隨訪,及時調整方案,使其得到針對性及規范化的早期康復鍛煉。這種早期康復鍛煉模式能有效提高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依從性。同時腦卒中患者易合并卒中后焦慮、抑郁癥狀,產生悲觀、沮喪心理,影響患者的康復鍛煉。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加強了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及時心理疏導及干預,改善患者情緒及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主動性,提升康復鍛煉效果。此外,專門的康復鍛煉室為患者提供了舒適、輕松的環境,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互相鼓勵,患者與治療師的密切接觸,增強了患者康復鍛煉的信心,提高康復效果。綜上所述,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康復鍛煉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恢復,可適時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Wang W, Jiang B, Sun H, et al.NESS-China Investigators.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480 687 Adults. Circulation. 2017 Feb 21;135(8):759-771.
[2]雷菊蕊,黎艷媚,游嘉琪,等.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中開展常規護理與三維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8,8(8):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