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夏倩


【摘要】目的:探析循證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從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80)與觀察組(n=8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模式,觀察兩組血糖水平、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低血糖、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循證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癥,改善血糖水平,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循證護理;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10
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屬于高血糖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臨床表現為口渴、多飲、乏力等,因目前臨床無治愈犯法,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因藥物極易對患者機體造成損傷,導致多數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所以臨床常結合循證護理干預改善預后[2]。循證護理主要從護理問題入手分析,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血糖。本文深入分析循證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男41例,女39例;年齡60~80歲,平均(56.54±6.21)歲;病程1~9 年,平均(5.21±1.32)年。觀察組男41例,女38例;年齡60~80歲,平均(56.36±5.13)歲;病程2-12年,平均(7.01±2.01)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隨機血糖均≥11.1mmol/L;(2)病歷資料均完善;(3)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1)肝腎衰竭患者;(2)近期進行其他方式降糖治療患者;(3)病例數據不全患者;(4)中途研究退出患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正確進行血糖檢測;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正確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干預:(1)循證護理問題:根據醫護人員工作經驗動態收集數據,并提出需處理的相關問題,如糖尿病患者為何需長期控制血糖、 如何有效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如何提升患者疾病知識度等。(2)循證支持:針對循證問題查閱文獻。 本研究主要查閱萬方、知網等平臺對數據實施搜集,同時向護理骨干及護理專家咨詢,以此尋找可控制疾病的護理方法,以此確保并發癥有效降低。(3)循證觀察:對患者病例特點深入觀察,同時進行觀察方式的有效設計,并對患者護理依從性、血糖控制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發生原因實施分析。(4)循證應用:a.飲食護理: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飲食方案,遵循定時、定量原則;控制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且避免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可使胰島β細胞負擔減輕,糾正代謝紊亂。飲食期間需控制總熱量,且應低糖飲食。 b.胰島素應用護理: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期間,醫護人員需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使患者了解用法用量,如胰島素應低溫冷藏,使用前1 h需從低溫中恢復至室溫,后進行皮下注射;在兩周內禁止在同一部位注射兩次,能夠避免注射部位出現萎縮或增生。c.運動干預:醫護人員需為患者制訂運動方案,以有氧運動為主,控制運動量,以身體輕微出汗,無疲勞感為宜。可根據患者喜好制定運動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興趣,實現運動持續性。
1.3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析兩組低血糖、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把此次研究的患者病例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定量資料的檢驗是t,以(x±s)表示,定性資料通過x2進行檢驗,以(%、n)表示,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血糖水平
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對比并發癥發生率
干預后,觀察組低血糖、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多發于老年群體,且有年輕化趨勢,臨床多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若不及時治療易導致其他臟器損傷。臨床治療多采用調理飲食、運動療法以及藥物治療等,但因該疾病無法治愈,患者需長期控制血糖,導致治療效果很難持續,因此需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預后。
循證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以最新、最科學的研究為依據,同時制訂護理方式。護理方案制定環節,均需進行護理方式循證,以此提高臨床干預效果。首先需實施問題循證,通過收集數據及案例對問題深入分析,分析發現護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并發癥及血糖,其主要問題為長期有效控制血糖,尋找支持問題解決的依據,以此提高循證科學性,搜索循證依據解決護理問題。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低血糖、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通過循證護理可顯著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主要是因循證護理方案是從飲食、運動等方面實施干預,通過對飲食攝入量及時間進行調整,協助患者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運動干預可根據患者自身需求采取合適運動方案,以此提高機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并發癥,血糖控制效果明顯,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譚慧,陳藝.循證護理管理模式對糖尿病足患者血糖、SF-36評分的影響分析[J].河北醫藥,2019,41(22):3514-3517.
[2]楊雪妮,李小強,劉會玲.循證護理模式對糖尿病高值患者血糖水平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9,43(4):6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