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艷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的心理護理。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新生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新生兒均為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給予兩組新生兒不同的護理方案。觀察兩組新生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兩組新生兒均發生了不良反應,但觀察組新生兒僅出現1例哭吵,不良反應發生率僅2%,而對照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14%,組間對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8%,遠高于對照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88%,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的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減少了新生兒哭吵、抖動等不良反應發生次數,為新生兒食奶、睡眠奠定良好基礎,從而提高新生兒生命質量,使新生兒家屬更加滿意護理工作,值得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科;新生兒;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64
新生兒身體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未健全,導致新生兒無法語言表達[1],表情不豐富,從而往往忽視了對新生兒感受,再加上陌生的環境、強制性色彩治療等[2],使新生兒易出現不良反應,從而降低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基于此背景下,我院對100例新生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進行了研究,分析心理護理的臨床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我院收治的新生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新生兒均為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共2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為1~24d,平均年齡為(12.5±1.2)d;觀察組共2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為2~25歲,平均年齡為(13.5±1.4)d。兩組新生兒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1)環境護理:新生兒在出生24h后就會具有觸覺反應,且對冷熱的感覺高于痛覺。因此,要保持病房內合適的溫度與濕度,減少對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神經的刺激,同時也應控制新生兒病房內噪聲,如報警器等,并增加光線柔和度,在光療箱均鋪上遮光布,用于保證新生兒睡眠質量。(2)撫觸護理:取新生兒俯臥位,醫護人員將潤膚油涂抹在雙手上,采用輕柔手法對新生兒背部、臀部以及四肢進行撫摸。撫摸過程中,控制力道,以免對新生兒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同時應使用語言、肢體語言等溝通方式對新生兒進行溝通,使其充滿安全感,滿足新生兒情感需求,使其感受到關心,用于控制新生兒不良情緒。(3)體位護理:新生兒不僅睡眠時間長,同時也是處于能量代謝旺盛期,而在常規護理中,新生兒長期處于同一體位睡眠,在再加上發育迅速,使其形成扁平頭、年畫臉等,嚴重者甚至出現骨縫重疊現象。所以護理人員應沒1~2h更改新生兒體位,如仰臥位、側臥位以及俯臥位等,通過不斷的更換體位,不僅避免出現以上情況同時也鍛煉了新生兒翻身、抬頭能力,更加利于大腦的發育[3]。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例數,包括哭吵、抖動以及煩躁。同時對其家屬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對護理工作滿意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對數據處理,計數采用%表示,計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檢;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護理后,兩組新生兒均發生了不良反應,但觀察組新生兒僅出現1例哭吵,不良反應發生率僅2%,而對照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14%,組間對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8%,遠高于對照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88%,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經過研究后發現,護理后,兩組新生兒均發生了不良反應,但觀察組新生兒僅出現1例哭吵,不良反應發生率僅2%,而對照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14%,組間對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8%,遠高于對照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88%,組間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相對于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在新生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中的應用價值更大,主要是由于通過營造舒適的環境、多種睡眠體位、撫摸以及改變沐浴等方式,減輕新生兒不安與恐懼感,使新生兒不良的心理情緒逐漸安定,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繼而促進新生兒健康發育與成長。
綜上所述,在兒科全無陪病區新生兒的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減少了新生兒哭吵、抖動等不良反應發生次數,為新生兒食奶、睡眠奠定良好基礎,從而提高新生兒生命質量,使新生兒家屬更加滿意護理工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鐘治瑞,李富蕓.探析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母嬰分離時母乳喂養的護理指導[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1,38(2):26-27.
[2]王云梅.個性化護理在初產婦新生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4):707-708.
[3]馬躍紅.多種護理模式在新生兒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