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新

【摘要】目的:探究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肺炎患兒肺功能的影響。方法:本次納入102例患者,時間2018年2月—2020年4月,不同護理方式分兩組(每組51例),常規護理為對照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為試驗組。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護理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肺炎患兒肺功能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肺炎;肺活量;用力呼吸容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62
肺炎屬于小兒常見病,若未及時治療會對其呼吸、肺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嚴重時會對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脅[1]。臨床研究發現,由于環境、氣候等變化,近年我國小兒肺炎發生率直線上升,令我國小兒健康成長受到威脅。因此,加強防護,降低發生率,是臨床乃至家庭關注的熱點問題[2-3]?;诖?,本次以小兒肺炎患者為例,探究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該疾病患者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102例小兒肺炎患者,納入時間2018年2月,截止時間2020年4月?;颊咝畔浫腚娮颖砀?,不同護理方式分兩組(每組51例),常規護理為對照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為試驗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8:23,年齡2~7歲,平均在(4.5±0.7)歲,平均病程在(10.41±1.25)d;試驗組中男女比例29:22,年齡3~8歲,平均年齡在(5.5±0.8)歲,平均病程在(10.43±1.26)d,兩組患者從臨床資料對比,保持同質性(P>0.05)。
入選標準:(1)均符合肺炎診斷標準;(2)經X線等檢查證實肺部存在陰影;(3)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晰合并無肢體功能障礙;(4)≥1歲≤8歲;(5)患者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加入研究;(6)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7)無癡呆、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
1.2方法
對照組:即利尿、強心、溶栓、補液、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硝酸酯類藥物、抗血栓藥物、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斷劑、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調脂等常規治療。
試驗組,護理內容如下:(1)資料收錄:由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資料、病情狀況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向家屬了解患者喜好、習慣,根據家長需求與患者自身狀況制訂個體化護理方案。(2)健康宣教:向家屬普及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內容,普及方式可選擇視頻、圖畫、圖片等方式,并告知家屬疾病誘導因素,強調用藥須知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家屬對患者疾病的認知。(3)心理干預:患者多數為小兒,無法正確表達自身疾病,加之,活潑好動,故治療時間較長。因此患者、家屬都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故而,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與家屬的溝通,通過行為、語言的表達,讓患者感知安全感,讓家屬感知心安,進一步緩解并消除不良情緒。(4)口腔護理:定時幫助患者叩背、翻身,用餐后,指導患者家屬使用適量溫水幫助小兒患者漱口,以便將舌根、舌下、牙縫等死角食物殘渣進行清理,保持口腔衛生。(5)家屬交流:每周由相關護理人員選擇2~3對家庭進行交流,主要內容包含護理經驗、患者住院后突發事件、措施方法等?;颊呓涣鬟^程中,及時對家屬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幫助患者家屬提升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1.3.1觀察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1.3.2觀察兩組肺功能變化。
1.4統計學分析
分組數據輸入SPSS20.0統計學軟件,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肺功能變化以t分析,α=0.05為分界值,低于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試驗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越性(P<0.05),詳細見表1。
2.2 肺功能
試驗組FVC(肺活量)為(2.14±0.31)%、FEV1(1s用力呼吸容積)為(2.21±0.36)%,對照組(3.62±0.54)%、(3.17±0.41)%,試驗組肺功能變化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越性(t=16.975、P=0.000;T=12.565、P=0.000)。
3 討論
小兒患者與成人患者不同,因年齡因素,在治療期間已產生哭鬧、掙扎等現象,增加了治療難度,因此需輔助一定護理模式幫助提升治療效果。結合家屬陪伴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是通過護理人員的有效引導,協助家屬提升護理技巧,更好地穩定小兒患者情緒,繼而接受治療,并同時從多個方面,提升家屬疾病知識、注意事項等內容,促進小兒患者盡早康復[4]。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更具針對性,其核心建立在尊重患者與家庭之上,強調患者、家庭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與協作,同時給予家屬相應支持與鼓勵,同時會在家庭的作用下進行針對性的個體護理,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加之,患者為幼兒,自我身體結構、情感意識等方面尚未成熟,在多數患者的情感認知中家屬占據第一位,對此,在患者圍術期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改善臨床癥狀
本文中,干預后的試驗組,試驗組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以及試驗組肺功能改善優異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由此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于肺炎患兒具有實施價值,可改善肺功能,加快臨床癥狀消失,適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凡國華, 梁文園, 王麗君,等.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肺癌首次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9, 34(1):62-65.
[2]黨菊會. 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兒肺功能的影響[J]. 貴州醫藥, 2020, 044(3):503-504.
[3]康萍萍.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支氣管肺炎患兒治療依從性及肺功能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 2020, v.32(4):179-181.
[4]凡國華, 梁文園, 王麗君,等.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肺癌首次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9, 34(1):62-65.